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12篇 |
免费 | 1458篇 |
国内免费 | 10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8篇 |
大气科学 | 763篇 |
地球物理 | 3731篇 |
地质学 | 3379篇 |
海洋学 | 702篇 |
天文学 | 340篇 |
综合类 | 1491篇 |
自然地理 | 13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289篇 |
2021年 | 300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267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177篇 |
2016年 | 186篇 |
2015年 | 236篇 |
2014年 | 763篇 |
2013年 | 573篇 |
2012年 | 528篇 |
2011年 | 503篇 |
2010年 | 533篇 |
2009年 | 626篇 |
2008年 | 604篇 |
2007年 | 473篇 |
2006年 | 461篇 |
2005年 | 516篇 |
2004年 | 362篇 |
2003年 | 442篇 |
2002年 | 455篇 |
2001年 | 490篇 |
2000年 | 356篇 |
1999年 | 296篇 |
1998年 | 278篇 |
1997年 | 274篇 |
1996年 | 223篇 |
1995年 | 204篇 |
1994年 | 177篇 |
1993年 | 127篇 |
1992年 | 199篇 |
1991年 | 167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121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古往今来,测绘始终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古地图、传统的纸质地图到现代的数字化地图,测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测绘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了测绘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测绘的服务领域将更加广泛、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正如有关专家讲,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80%都与地理信息有关。面对新时期对测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测绘事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走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之路。就此问题我想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992年9-10月,由于冷空气不断爆发南下,致使各地先后出现降温。10月4日和11日冷空气两次南侵本省,副高明显减弱,加上空气干燥并伴有3级以上的偏北风,我市从12日开始出现了长达9天的干冷型寒露风天气过程,对晚稻的抽穗扬花有严重影响。本文对这次寒露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1寒露风过程的冷空气活动1992年10月份内,共有3次冷空气活动,分别出现在上旬中期、中旬前期和下旬前期。就强度而言,除上旬中期的冷空气活动达到了中等强度以外,其余2次均为弱冷空气。1.1上旬中期的冷空气过程上旬中期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影响我国北部和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构造控矿的观点,通过对成矿期内容矿断裂活动分析,阐述了构造活动与矿体定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8年卫星观测的全球闪电资料,对中国东南部和中南半岛各季节闪电密度距平场进行EOF分析发现,在这一El Nino事件期间,与NINO3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升高的同时,1997年春季该地区的闪电活动就出现了显著的正异常,并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结束,各季度的正异常区闪电密度距平百分率依次是89%,30%,45%,498%和55%,其中冬季变化幅度最大;正异常区在冬、春季位于中国南部及其沿海地区,而在夏、秋季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及泰国湾.与正常年份相比,各季闪电密度正距平中心位置显著偏西,特别是冬、春季同时偏北.另外,中国南部地区的闪电密度和对流性降水量及高CAPE日数三项距平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正异常区和黑潮主干区这三项的距平百分比之间两两相关;在三项中,闪电密度的相对变化率最大,闪电活动对ElNino事件的响应最灵敏.但是,黑潮主干海域、青藏高原和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闪电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响应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20.
长江江豚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其种群数量恢复情况及活动规律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选择长江宜昌段江豚活动频繁的葛洲坝下游至胭脂坝江段为研究区域,于2021年6月-2022年5月采用定点目测、水上流动监测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区监测长江江豚的游泳行为,分析长江江豚的活动规律,构建了长江江豚出水头次的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识别影响长江江豚出水头次的关键因素,建立长江江豚出水头次与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葛洲坝至胭脂坝长江干流段监测到最大江豚出水头次为19头次,长江江豚集群规模以2~3头最为常见,占比达58.1%;长江江豚主要表现出4种行为特征,各行为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玩耍>休息>摄食>抚幼。(2)长江江豚在葛洲坝下游近坝区(A区,葛洲坝至至喜长江大桥)出水头次最多,且在秋冬季节累计出水头次多于春夏季节,冬季累计出水头次最高,达252头次。(3)长江江豚出水头次与电站下泄流量呈显著负相关;浊度增大,长江江豚出水的概率减小。本文研究结果对长江江豚生态保护策略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