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346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47篇 |
海洋学 | 8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利用ITSG-Grace2018天解重力场模型反演重庆市2003-01-01~2016-08-31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并与水文资料(WGHM、GLDAS)和降雨数据(CPC)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研究重庆市2007-07-16~18、2012-07-02~05和2012-07-08~13的洪涝事件。结果表明,ITSG-Grace2018天解模型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WGHM、GLDAS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TSG-Grace2018天解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与降雨异常相关系数达0.50,说明降雨是导致重庆市陆地水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于短于1个月的洪涝灾害,ITSG-Grace2018月解模型无法给出洪涝前后的时空演变过程,而ITSG-Grace2018天解模型能反映出更多高频细节信息,但与降雨数据相比存在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33.
暴雨洪涝预报是目前气象和水利,水文学科正在致力攻克的预报难题。作者通过调查海安洪涝发生与暴雨的关系,利用水文,地形资料找出径流量和主河道水位升降的相关,结合暴雨预报,推导暴雨洪涝发生的可能以及大致区域和洪涝程度。 相似文献
34.
35.
1991年江淮暴雨洪涝环流形势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江淮暴雨洪涝与副高位置异常稳定有很大关系。5—7月副高的异常偏强,与日本以南黑潮区暖水和副高北侧密集海洋锋区的存在,特别是热带印度洋西部海温负距平发展引起瓦克环流发展和菲律宾附近上升运动加强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6.
湖南盛夏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ECP的1°×1°再分析资料,从暴雨特征、天气背景和暴雨发生的动力、水汽、热力条件及非地转湿Q矢量等方面对2010年7月8—13日和2012年7月12—19日湖南两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成因进行阐述。结果表明:湖南两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路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东北低涡和低层切变线是造成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850 hPa的θse高值区、垂直上升速度中心及湿Q矢量负值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第二次暴雨过程冷空气势力比第一次暴雨过程更强,低层切变线在湘北及湘中偏南地区摆动,使较强水汽辐合在中低层维持了5 d,因此第二次暴雨过程影响范围更广且持续时间更长。而第一次暴雨过程副热带高压更强盛,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更明显,垂直上升气流更强,高能高湿更易触发短时强降水;同时由于第一次暴雨过程开始前湖南全省降雨已经明显偏多,且强降雨带集中在湘北地区,加之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又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从而更易导致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38.
整理分析历史文献资料,提取出北宋和元代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信息,对比探讨两个时期洪涝灾害发生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宋元开封地区洪灾频发,平均2.75~2.89 a发生1次,北宋以中度雨涝为主,元代以河流决溢大灾为主。北宋前70 a洪灾频发,元代则两头少中间多。宋元洪灾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夏季风降水增多或集中是其主要驱动力。北宋洪灾空间差异较小,元代则因距离黄河改道远近而差异较大。北宋前期约40 a气候偏干,之后干湿波动频繁,元代相对湿润并延续至后期;宋元洪灾均具有共同的准3、7 a周期。 相似文献
39.
1991年气候异常,入春以后雨量偏多,5月中旬起,高空低槽不断东移,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很快,高压脊线西伸北抬,梅雨提早发生,雨期连绵两三个月,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加上长江和淮河的洪水夹击,使江淮流域和太湖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本文从江淮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出发,分析了导致这场灾害的大气环流异常和下垫面水文水利状况,研究了形成这场灾害的雨情特征、水情特征和灾情特征,并与1954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相对比,揭示了这次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与机理. 相似文献
40.
用1991年梅雨期逐时降水资料,对活动于梅雨锋上的中-β尺度雨带的时空尺度,活动,移动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1991年梅雨期后期的洪涝与中-β尺度雨带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