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8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1篇 |
大气科学 | 135篇 |
地球物理 | 266篇 |
地质学 | 479篇 |
海洋学 | 408篇 |
综合类 | 217篇 |
自然地理 | 20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55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259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242篇 |
2010年 | 199篇 |
2009年 | 243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198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遭受极端干旱,在此背景下,围绕长江荆江河段(松滋-城陵矶),东、西、南洞庭湖,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三口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尾间河段,以及环洞庭湖主要垸区,开展了原位监测和采样工作,测定了湖泊、河道、沟渠、池塘等各类水体中氮、磷、碳等生源要素和叶绿素a浓度,以及浮游植物种类和丰度。结果显示,东、西、南洞庭湖中,总氮、总磷、溶解态有机碳和叶绿素a浓度均值分别为0.57 mg/L、0.45 mg/L、38 mg/L和5.38μg/L,氮、磷分别以溶解态和颗粒态为主;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3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藻类生物量约1.337 mg/L。就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而言,洞庭湖处于中营养状态,并不显著高于长江和三口四水。极端干旱导致荆江-洞庭湖的水文连通削弱,洞庭湖来自三口的生源要素通量减少,来自四水和湖内自源生产的比重增加;洞庭湖垸区与外部自然河湖的阻隔限制垸内水体自由流动,导致生源要素累积,造成富营养化。2022年极端干旱气象条件下,洞庭湖总磷、叶绿素a、浮游植物数量相比历史阶段数据处于高位,但总氮浓度低于历史水平。恢复水文连通,改善江湖关系,削减内源污染释... 相似文献
92.
太湖流域南区湿地磷状况及其滞留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太湖流域南区29个典型湿地采样点进行土-水磷素状况调查,并采集杭州西湖茅家埠、湖州德清下渚湖、湖州长兴包漾河等泥样进行静态柱和稳流水槽模拟实验,研究区域湿地底泥含TP 0.169-1.200g/kg,Olsen-P 7.08-67.08mg/kg,最大吸附量为269.5-824.5mg/kg,NaOH+EDTA-P占底泥TP的52.O%±11.6%,且伴随其积累会提高Olsen-P含量,相应上覆水含TP 0.036-0.944mg/L,总颗粒态磷占TP含量的70.9%±13.2%,DRP相对较低,静态柱实验中的DRP初始阶段缓慢下降,之后快速下降并维持在稳定水平,稳流水槽实验的DRP动态表现出准U型曲线特征,经验证,底泥的磷素吸附能力在Langmuir吸附实验及室内模拟实验中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3.
绍兴镜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简要分析了镜湖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城市发展、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生态系统保护与游客利益四者之间的博弈关系,重点对其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绍兴镜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是"B"模式 "国家公园"模式的融合.文章还总结了镜湖生态旅游开发主要从分级保护、旅游项目开发生态性、湿地生境恢复、旅游交通组织、客流量控制及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
95.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和湿地。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而且在维系生命支持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3848.55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作为《湿地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96.
近11平方公里的西溪距杭州西湖不到5公里,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在西溪,水因为各种动植物的点缀而更加秀美,动植物同样因为水的浸润而更显灵动与青翠。西溪湿地公园的东南角,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灵的河水倒映着周围的苍翠,缓缓流淌过远处起伏的“山丘”。“山丘”上耸立着一座圆形瞭望台,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登临高台举目眺望,整个西溪尽收眼底。这座瞭望台连同脚下的“山丘”就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湿地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 相似文献
97.
三峡建库后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水库下游的水沙条件,影响了洞庭湖湖区的生态平衡,进而引发相关生态问题本文以城陵矶站水位代表东洞庭湖水位,基于其1953 2018年的逐日水位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法对年平均水位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发现因强人类活动导致城陵矶水位发生突变的时间为2004年,考虑为三峡蓄水的影响借鉴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al Alteration,水文变化指标)及RVA(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变化范围法)方法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年内月平均水位过程、水位波动范围、高低水位发生情况以及水位涨落情况的适宜生态水位计算指标体系,能够直观和全面地描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对水位的要求,包括1 12月水位分别为:17.07~18.34、17.15~18.89、17.65~22.23、20.25~22.15、22.85~24.90、24.31~26.44、26.88~29.16、25.79~28.32、25.12~27.56、23.59~25.88、20.65~22.81、18.58~19.88 m;年最低水位:16.21~17.86 m,发... 相似文献
98.
99.
青藏高原地表蒸散发是决定亚洲水塔水储量变化的关键要素.在快速升温背景下,长时间尺度的青藏高原地表蒸散发如何响应气候变化亟需深入探讨.以青藏高原两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草原和湿地)为研究对象,以野外观测和互补蒸散发模型为研究手段,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驱动互补蒸散发模型,应用于青藏高原的典型资料稀缺地区,并就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评估,揭示了两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近40年的蒸散发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校正参数后的非线性互补蒸散发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模拟两种下垫面的蒸散发,亦即该模型在青藏高原资料稀缺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1973-2013年,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原蒸散发呈不显著的增大趋势,而高寒湿地则以2.0 mm/a的速率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高寒草原和湿地蒸散发的年际变化主要与水汽压(即空气湿度)有关.阶段性分析发现,1970s至1990s末期,两种生态系统蒸散发皆在波动中逐渐增大;而1997年以后,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蒸散发的变化模式表现出明显差异:前者在波动中逐渐减小,后者则持续增大至2000s中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归结为高寒湿地受冰川融水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加之2000s高寒湿地的水汽压和日照时数增大,使得该时段内地表蒸散发仍呈增大之势,亦即上游的冰川融水对下游的湿地蒸散发有重要影响.结果 表明,空间距离较近的两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由于所受水源补给不同,局地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可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