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81.
寸伟  姜亚斌 《地下水》2010,32(5):66-67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具大的推动力,通信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和高科技手段,利用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业务、新成果和新服务做为灌溉管理工作的一个新平台,形成一个网络型、管理型、服务型的灌溉管理新体制,在灌溉管理上可拓宽管理服务区域,加快灌溉信息的传速和反馈,达到与农户的互动,加强灌溉情况的勾通。使灌溉管理单位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促进灌溉管理流程更加简便高效,提高灌溉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间环节,降低灌溉管理成本,全面提高灌溉管理服务质量。利用通讯信息网络平台来组建灌溉管理组织,通过在灌区的试运行,管理单位与农户联系迅速,灌溉及时,费用降低,作用显著,应运效果好。信息化、网络化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融合。对灌溉管理乃至水利工作的全面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三大支流之一,了解流域水质状况对于伊犁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喀什河流域水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河流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通过2018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采集喀什河河水水样289组、泉水水样5组、井水水样30组,应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探讨了喀什河流域水化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控制因素,并采用USSL图、Wilcox图对河水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喀什河流域各水体均呈现弱碱性,井水和泉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及电导率(EC)略大于河水,各水体水化学类型均为Ca2+-HCO3-型。(2)岩石风化是流域内各水体离子来源的主要控制因素,且各水体离子来源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3)河水离子质量浓度短时间序列平缓变化表明,2018—2021年干流离子浓度因冰雪融水和降水的稀释作用强弱而变化,4—7月较低,8月—次年3月较高;空间变化上离子质量浓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4)河水的水质为优秀,可直接用作灌溉用水,但2021年的EC略有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喀什河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开发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西部资源》2014,(3):36-36
<正>五原县国土资源局在土地整治工作实践中,结合实际,近期编写出《土地整治经》,全文如下:土地整治经验新,恭请诸位仔细听。领导重视有保证,群众配合齐鼓劲。重大工程连成片,选准项目是关键。勘测设计需认真,项目建议要可行。  相似文献   
84.
本文根据2012年6月和2013年5月采集的河南、宁夏和内蒙等引黄灌区地下水实测数据,并结合文献数据,探讨了引黄灌区地下水离子组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因受蒸发作用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矿化度和HCO-3的浓度小于浅层水,但HCO-3占阴离子比例大于浅层水。因各灌区蒸发量、降雨量以及岩性的不同,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和风化来源阳离子浓度在各灌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HCO-3占阴离子的比例在河南灌区最高,内蒙灌区中部和宁夏灌区次之,内蒙灌区东西部最低。河南和内蒙灌区风化来源阳离子浓度相差不多,均大于宁夏灌区。灌区浅层地下水灌溉回水高估的黄河流域化学风化消耗CO2的量为23.3×108 mol/a。  相似文献   
85.
董淑喜  ;张艳君 《地下水》2014,(4):145-146
采用试验小区控水方法,研究了控灌I、控灌Ⅱ、常规Ⅲ在产量、水的利用率、抗倒伏、米质等方面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技术在显著减少水稻棵间蒸发和田间渗漏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水稻叶面蒸腾耗水,使水稻叶面蒸腾和光合作用处于一种新的协调状态,对水稻根系生长和株型形成具有显著的促控作用,可消耗或减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保肥改土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率高,既节水又增效,还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86.
刘秋女 《地下水》2014,(4):148-148
府谷县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差,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率低,供需矛盾突出。本文立足府谷县情和国家形势,分析了新时期发展节水灌溉的良好机遇,并就发展好节水灌溉提出思路,以达到抛砖引玉、相互探讨之目的。  相似文献   
87.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CO2Capture and Storage,CCS)项目应当评估诱发地震的潜在可能性。中强震、强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有感地震甚至微震也对CO2储区的盖层完整性构成威胁,增加泄漏风险。地热开发、页岩气开发及油气增产等的水压致裂过程中都伴随有地下流体的注入,且时有地震诱发的案例。诱发地震活动通常在流体注入压力较高时沿已有断层发生,因此可通过应力分析等对其发生机理进行研究。超临界状态CO2密度比水小,在地层深部可能会形成密度流或者与构造中先存的水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导致渗透率和压力变化并引发地震活动。综述了全球相关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地震成因机理入手,考虑超临界CO2性质的特殊性,结合商业尺度和实验尺度的流体注入项目和地震监测分析,研究其对储区盖层完整性的影响。以期通过适当的选址、注入方法及监测方案的优化来避免破坏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煤体在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的微观渗流特征,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了基于煤体微观结构的双介质渗流模型,并设计了恒定速度加载(LP1)、常规脉动加载(LP2)和强加载缓卸载加载(LP3)3种水力荷载路径,进行了在不同循环荷载路径下的煤体注水渗流数值模拟试验。另外利用自行搭建的煤体注水装置,探究了3种荷载路径下的宏观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联通裂隙占孔裂隙结构的73.49%,是影响煤体渗流的主要因素,而孔径为9~23μm的孔隙是孤立孔隙中的主要部分,数量和体积占比均超过了50%;煤体内部孔裂隙结构和荷载路径对渗流速度和压力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LP1沿注入方向平均渗流速度的波动较大,LP3则抑制效果明显,且LP3路径较LP1和LP2随时间有较大跨度。LP3的荷载路径相对于LP1具有脉动荷载的疲劳损伤效果,并且造成的损伤程度强于LP2。该研究可为煤体微观结构研究和煤层注水技术参数优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9.
葛伟 《地下水》2023,(6):130-13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结合高效节水理念进行合理规划,提升灌溉工程建设水平,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但当前我国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高效节水理念的应用产生了一定制约作用。为此,文章主要围绕高效节水理念下的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展开分析和讨论,首先概述了高效节水理念以及应用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农田灌溉工程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最后提出了间歇涌流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点,希望能为我国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0.
针对煤层注水防尘过程中注水压力设置不合理、注水渗流效果差等问题,采用CT扫描技术与RFPA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可以表征注水煤岩体内部孔裂隙结构的三维细观非均匀渗流损伤数值模型。通过对经过CT三维重构的煤岩模型进行不同注水压力的渗流损伤模拟,研究了煤层注水压力对煤样的渗流破坏、渗透率演化及声发射特性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重构的煤岩模型进行缩放处理,研究了煤岩尺寸对煤样的渗流破坏和声发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煤样微观裂隙扩展过程中,随着注水压力的递增,煤样损伤单元数、渗流运动的渗流场分布范围、渗透率、声发射数目和能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局部范围内有波动发生,发生波动的原因是由于渗流运动的渗流场与煤样裂隙内部应力场发生临界反应,致使煤样破坏单元位置发生改变;煤样渗透率由3.82×10−5 μm2上升至0.314 μm2,孔隙率由5.45%上升至48.45%,揭示了煤岩体裂隙总体上随注水压力增大而不断扩展贯通,局部上随注水压力增大而扩展趋势有所下降的影响规律;随着煤样尺寸的增加,注水破坏后煤样的孔隙率呈现先下降后逐渐平稳的趋势,声发射特性变化趋势正好与之相反,表明煤样的尺寸对注水煤岩渗流破坏有显著影响,但当煤样尺寸超过40 mm时,煤样尺寸对注水煤岩渗流破坏的影响趋于稳定。CT扫描技术与RFPA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模拟注水煤岩的裂隙渗流扩展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