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20篇 |
免费 | 4633篇 |
国内免费 | 72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99篇 |
大气科学 | 5876篇 |
地球物理 | 4033篇 |
地质学 | 14822篇 |
海洋学 | 3325篇 |
天文学 | 320篇 |
综合类 | 1225篇 |
自然地理 | 15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7篇 |
2023年 | 886篇 |
2022年 | 1094篇 |
2021年 | 1025篇 |
2020年 | 902篇 |
2019年 | 963篇 |
2018年 | 795篇 |
2017年 | 796篇 |
2016年 | 835篇 |
2015年 | 928篇 |
2014年 | 1458篇 |
2013年 | 1177篇 |
2012年 | 1386篇 |
2011年 | 1430篇 |
2010年 | 1400篇 |
2009年 | 1409篇 |
2008年 | 1331篇 |
2007年 | 1325篇 |
2006年 | 1211篇 |
2005年 | 1115篇 |
2004年 | 1055篇 |
2003年 | 992篇 |
2002年 | 928篇 |
2001年 | 870篇 |
2000年 | 804篇 |
1999年 | 686篇 |
1998年 | 695篇 |
1997年 | 692篇 |
1996年 | 626篇 |
1995年 | 564篇 |
1994年 | 498篇 |
1993年 | 375篇 |
1992年 | 417篇 |
1991年 | 384篇 |
1990年 | 324篇 |
1989年 | 233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51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7篇 |
1966年 | 6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在易燃易爆场所防静电接地是必需的接地装置,一般情况下按照规范做的接地体所埋深度都不小于0.5m,在冻土层以下,很少考虑受冻土层影响因素。但是在一些不容易做接地的山区做接地时,就很难达到规范要求的深度。这时应考虑冻土层的因素,必须将接地体深埋在冻土层以下。如果防静电接地体埋在冻土层中,会使防静电接地体接地电阻的阻值变高,从而产生隐患。 相似文献
23.
采用标准 k-ε 模型,结合 Fluent 软件,对采用泵喷补偿技术的拖体水下被拖行运动所产生的压力场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泵喷补偿技术对拖体水压场的“马鞍形”分布特性影响较小, 但随着喷水速度的增加,拖体首端压力负值略有增加,而中段的负峰幅值显著增加,当喷水速度达到一定值后,拖体的压力特性曲线已经较为接近期望值,证明泵喷补偿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
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3):I0002-I0002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25.
通过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对2013年3月28日一次产生地面大风的弓形强飑线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观测资料表明:这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槽配合地面弱低压场,中低层深厚的暖湿空气以及源源不断的西南暖湿气流组成的不稳定层结,以高空槽东移为触发机制,引起的弓形飑线系统,并且出现了雷暴高压、出流边界、尾流低压等系统.数值模拟显示,近地面辐合带与地面最大风速出现在沿强回波边缘的飑线移动的前方.飑线后部强烈的中低层人流有助于地面大风的形成.另外,飑线发展期间内部存在明显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的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26.
深海潜器常携带中空浮球来为其提供浮力。陶瓷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点成为浮球的理想材料。然而,中空结构在外部高压环境下易发生内爆,产生的内爆波会对周围结构产生毁灭性损害。为了探索浮球内部初始气压对内爆波的影响,首先,利用气泡动力学对其不考虑球壳影响时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内爆波压力脉冲沿径向以指数?1 衰减,并指出其物理意义和隐含假设,进而从能量分析得到增加内压使压缩空气消耗的能量增加,从而减弱释放到水中的压力波能量;其次,采用三相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考虑水的可压缩性和球壳因挤压引起的脆性破裂的影响,得到更为接近实际的内爆压力的分布。由于两侧挤压球壳,外部的水在不断扩大的缺口处产生向内的射流,造成内部气体非球形塌缩,后续压力波呈现出与球壳碎裂方式有关的方向性差异。通过有限元模型对内部初始气压的研究表明,增加初始内部气体压力到 1 MPa 时,压力脉冲在球壳表面处下降了 15. 6%~24. 8%。这一结果表明,在几乎不增加浮球质量的条件下,增加内部初始气压具有很好地抑制近端内爆波强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28.
我国及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作为一平面应力问题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了计算。将本区地壳看成是一不均匀的弹性板,根据各地区杨氏模量E、泊松比v和地壳厚度T的不同,组成12种材料区。全区被分成288个三角形单元。考虑了五种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这些边界条件分别反映了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对我国及邻区施加应力的相对大小。将计算得到的最大剪应力值与强震分布进行对比,将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进行对比,选择一种和实际符合得最好的边界条件作为可取的模式。结果表明:来自印度洋板块的作用力最大,大约是来自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作用力的两倍。 相似文献
29.
起伏地形为中国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勘查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避免复杂的地形效应,在地面瞬变电磁勘探中尽量将发射源与接收点布置在地形平缓处,但源外起伏地形的影响仍然存在。目前,对地形影响的分析大多从测道曲线图或者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定性判断,较少从整个观测时间段内量化评估地形影响的程度。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带地形条件下矩形回线源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在源外构造了山脊、山谷地形,将地形与发射源的距离、大地电导率、异常体电导率作为变化参数,给出了整个观测时间段内在不同接收点处地形造成的相对误差分布,从而分析了源外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源外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内,随着与发射源距离增大,地形作用减弱,受影响区域也推移到较晚期时间段上;随着大地电导率增大,地形主要影响区域会推移到较晚期时间上,但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相同几何尺寸的山谷地形比山脊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更大;地形、异常体对电磁响应的影响可以分离,如果异常体产生的二次场比较强,地形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忽略地形影响。研究结果为地面瞬变电磁勘探中地形效应的识别与后期处理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