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7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91.
内蒙古赤峰地区泥盆纪晚期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浩  张拴宏  赵越  刘建民  何哲峰 《地质通报》2014,33(9):1274-1283
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赤峰莲花山地区朝吐沟组2件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366Ma±2Ma和364Ma±2Ma。测年结果表明,莲花山朝吐沟组火山岩形成于泥盆纪晚期,而不是早石炭世。同时,这一结果也将赤峰地区朝吐沟组的时代限定为泥盆纪晚期,而非早石炭世。莲花山泥盆纪晚期火山岩总体上以富硅、碱、铝,贫铁、镁、钙、钛及过铝质为特征,与本区晚石炭世—二叠纪钙碱性火山岩(如青凤山组或大石寨组火山岩)的特征明显不同。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晚期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早古生代末期—晚古生代初期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有关。这一构造环境与华北地块北缘泥盆纪碱性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侵位背景相似。  相似文献   
392.
中国阿尔泰广泛发育的花岗质岩石已获得大量研究,但是其东南缘研究薄弱,制约了对整个阿尔泰造山带构造岩浆演化的认识。本文新获得阿尔泰东南缘四个花岗质岩体(昆格依特、库吉尔特、布铁乌及卡拉特玉别)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82±4Ma、381±4Ma、385±5Ma和363±6Ma。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显示这些花岗质岩石具有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特点,全岩εNd(t)值为-2.42~-0.53,Nd模式年龄tDM为1.6~1.3Ga;锆石εHf(t)值为-3.44~+13.26,绝大多数为正值,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5~0.6Ga,表明源区物质组成复杂,有较多的新生幔源物质参与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并含有古老地壳成分。综合已有年龄分析显示,中国阿尔泰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可分为480~440Ma(峰期460Ma)、420~390Ma(峰期400Ma)、390~370Ma(峰期380Ma)、370~360Ma(峰期365Ma)、360~350Ma。处于岩浆发育峰期的早泥盆世(420~390Ma)多为准铝-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中晚泥盆世(390~360Ma)多为准铝—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370~360Ma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该地区363Ma的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的确定,为进一步厘定整个阿尔泰泥盆纪花岗质岩浆由钙碱性(480~390Ma),到高钾钙碱性(390~360Ma),再到354Ma的布尔根碱性花岗岩的演变特点提供了新的证据,进一步揭示阿尔泰造山带该时期由俯冲增生演变到碰撞及后碰撞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93.
桂中坳陷属于古生代南盘江盆地靠近江南古陆南缘的一个次级沉积坳陷,其后期构造稳定,成藏条件优越,为具有较好潜力的勘探新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野外露头剖面观测、测录井、地震相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本区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沉积演化史,分析认为桂中坳陷经历加里东期隆升后,在海西早期(D-C)的拉张背景下,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期间沉积多个孤立丘台.孤立丘台发育有生物礁滩,发育时间从中泥盆世早期一直延续至中泥盆世晚期,礁滩发育具有垂向上“三种五期”叠置加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394.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长期以来,有关其在古生代时期的演化规律、南天山古洋盆的俯冲方式、俯冲作用规模、持续时间及闭合时限等科学问题研究都是地学界的热点。本研究报道了出露于南天山造山带南缘(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咔拉吾勒及欧西达坂古生代钙碱性侵入岩的锆石U-Pb-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数据,其中咔拉吾勒细粒闪长岩、欧西达坂花岗闪长岩及钾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413.2±5.5Ma、407.3±5.1Ma及409.3±5.2Ma,都形成于早泥盆世。结合前人对研究区欧西达坂石英闪长岩的年代学(418.4±2.2Ma)及地球化学数据,确定了泥盆纪时期南天山南缘发育一套钙碱性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各岩体表现出相近的时空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各岩石应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欧西达坂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显示出较大范围的176Hf/177Hf比值(0.282185~0.282901)、εHf(t)值(-12.0~12.9)及t DM2模式年龄(573~2149Ma),体现出新老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指示其母岩浆为混合岩浆。结合各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Hf)及低Nb/Ta比值等特征,本研究推断该岩石组合为弧岩浆岩系列,其母岩浆可能产生于俯冲消减构造环境下新生玄武质岩浆与老陆壳重熔酸性岩浆的混合,并经历了一定的结晶分异而成岩。进一步的综合分析表明,南天山南缘古生代中期一系列岩浆活动的时代至少从晚奥陶世一直持续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而南天山古洋盆至少于奥陶纪期间向北(伊犁-中天山地块)发生单向俯冲。晚奥陶世-泥盆纪期间,其东、西两段的俯冲极性或有所不同,西段或为持续的北向俯冲,东部地区为向南北双向俯冲,塔里木北缘在该侧转变为活动大陆边缘。本研究旨在为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395.
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是陆生植物早期演化阶段形成的特殊煤种.此前,中国只在南方扬子地区有过发现,其中以云南禄劝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最为有名.近年来,我们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龙果尔地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和证实了此特殊煤种的存在,且其地质时代与云南禄劝角质残植煤一致,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北疆泥盆纪角质残植煤层状结构特征明显,似纸片或...  相似文献   
396.
南秦岭北缘镇安盆地晚泥盆世浊积岩系及盆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庆任  梅志超 《沉积学报》1996,14(A00):25-32
南秦岭北部山阳断裂和板岩镇断裂之间的镇安盆地在晚泥盆世发育一套浊流沉积。通过对这套浊积岩系内部岩相,相组合,古流向等详细研究,结果证明其内部由斜坡沉积、水道天然堤沉积,舌状体沉积以及盆地平原等单元组成,然而它们的空间组合及内部特征并不代表一个典型的水下扇沉积体系。而是反映一个由线状物源供给的缓坡型浊积岩体系。  相似文献   
397.
贵州紫云猫营泥盆系生物礁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应江  吴道远 《贵州地质》1995,12(4):307-310
猫营生物礁,是在生物滩相碳酸盐岩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分布于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的线状礁体。主要造礁生物为层孔虫及通孔珊瑚、灌木珊瑚。根据沉积构造及生物组合特征划分为生成与发展期、成熟期及消亡期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98.
东秦岭泥盆纪山阳-柞水成矿区内众多层控贱金属硫化物矿床含矿层中含有相当比例的电气石,这些电气石属于黑气石-镁电气石类质同象系列,一般Mg〉Fe,Na〉Ca(阳离子比较),明显的成分环带记录了主成矿期的海底(喷气)热液沉积成矿方式和随后的区域变质及热液叠加过程,在主成矿期形成的电气石的化学成分[FeO/(FeO+MgO)=-0.34-0.39]和硼同位素组成(δ^11B=-7.6‰ ̄-8.8‰)与海  相似文献   
399.
杨楠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2009,11(1):91-104
依据泥盆纪早、中、晚3个时期的中国岩相古地理图及中国泥盆纪植物已有的资料,绘制出中国泥盆纪这3个时期的植物古地理分布图。中国泥盆纪海侵的主要方向是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早泥盆世)逐渐向长江中游的华中地区(中泥盆世)及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晚泥盆世)发展。中国泥盆纪维管植物在南方的分布是随着海侵,逐渐向华中及华东地区扩展,由早泥盆世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以及广西和湖南南部等地区,发展至中泥盆世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的中北部以及湖北的南部地区,在晚泥盆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以及江苏等地区。泥盆纪维管植物在北方的分布范围较小,从中泥盆世才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晚泥盆世在宁夏等地区也有分布。中国泥盆纪3个时期陆地维管植物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含量表明,早期的植物主要以较为原始的莱尼蕨类、工蕨类以及前石松类为主,中期石松类占优势,到了晚期石松类依然占优势,而楔叶类、真蕨类以及前裸子植物开始繁盛。  相似文献   
400.
The mammilated chert (MC) studied in this paper is a kind of silica-rich concretion (SiO2 93%) occurring in the Upper Devonian argillaceous silicolites (SiO2≈88%) in Mugui, Guangxi. Impurity components in the MC are relatively low and show systematic variation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untry rocks. Abundances of Mg, Si, Ti, Fe, Mn, U and Th are characteristically similar to those of recent and fossil hot-water sediments. Moreover, the MC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low REE abundance, LREE > HREE, apparent negative Ce anomaly and moderate positive Eu anomaly. Oxygen isotope data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MC is about 20 °C,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ost rock. The results of geochemical, geological and litholog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MC may have been formed through metasomatism, filling and crystallization beneath the sedimentary basin during the Devonian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