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7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1.
东昆仑祁漫塔格志留纪到泥盆纪岩浆活动强烈,其形成与大洋岩石圈俯冲造山、碰撞-后碰撞造山活动有关。本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花土沟地区花岗闪长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岩石成岩过程及构造背景。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96.5±4.6) Ma,为早—中泥盆世岩浆活动产物。全岩SiO2含量为63.01%~74.70%,显示高K2O(1.53%~4.01%)、Na2O(2.16%~3.80%)和Al2O3(12.95%~14.48%)特征,Mg#为17.01~61.23,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中等倾斜的右倾平滑型曲线,具有负铕异常(δEu=0.48~0.72),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Rb、Th、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Ba等高场强元素,属I型花岗岩。结合岩体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构造演化,认为花岗闪长岩为造山带地壳物质特别是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  相似文献   
212.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东北部发育一套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实验测得该套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6.1±1.1Ma,属晚泥盆世。全岩主微量分析显示其SiO2含量较为集中,具有高铝(Al2O3=15.81%~17.74%)、相对低钛(TiO2=0.99%~2.44%)以及贫钾富钠(Na2O=2.82%~3.82,K2O=0.17%~1.62%)的特征;稀土总量在103.75×10-6~137.26×10-6之间,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配分曲线中表现出一致的轻稀土略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存在弱的负Eu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中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选择性富集,Nb、Ta、Ti、Y一致显著亏损,表现出一定与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Nb/U、Nb/Th、Th/U等微量元素比值具有明显的N-MORB亲和性。火山岩样品Mg#=54.46~64.34,Ni=73.56×10-6和Cr=156.37×10-6,相似的TFe2O3和TiO2与SiO2的相关趋势表明岩浆发生了包括钛铁氧化物在内的结晶分异作用;La/Nb-Sr、Nb/Ta-La/Yb均存在相关关系,(Th/Nb)N和(Nb/La)N比值(分别为1.06~6.16和0.31~0.51)显示岩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模拟曲线和Zr-Zr/Y图解显示岩浆形成于以尖晶石稳定域(深度<80Km)为源区的板内环境,是弧后盆地伸展环境下地壳变薄后减压导致地幔楔\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该区域地质背景及本研究中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和构造属性,揭示博格达造山带东北部火山岩是康古尔塔格洋盆向北俯冲的岩浆响应,同时为博格达石炭纪裂谷是在康古尔塔格洋早古生代到晚石炭世持续向北俯冲形成的弧后盆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形成的这一认识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13.
泥盆纪时,由于扭张裂谷作用,华南地区形成复杂的台盆相间格局.层状硅岩广泛分布,一般与凝灰岩互层,产出于狭长的台间盆地(或沟槽)中.为了揭示湘桂地区硅岩形成机制、分布及与断裂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Rb-Sr、Sm-Nd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硅岩(87Sr/86Sr)0值一般在0.721 000~0.731 000之间,表明硅岩形成时受到陆源和海水的影响.硅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t2DM)和εNd(0)值大多分布区间分别为1.5~2.1与-16~-21,表明硅质来源于深部元古代地壳.εNd(0)值(-0.22~14.7)高的一些地区,大多沿狭长海槽分布,表明硅质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幔,通过延伸到地幔的地块边缘断裂带上升到地表.  相似文献   
214.
A group of radiolarian fossils with a complete morphological gradient of increasing polarization are reported from upper Devonian successions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 China. Specifically, the important transitional mophotypes, Pylentonema transitorum sp. nov., Archocyrtium medium sp. nov. and Quadrapesus transitivus sp. nov, were foun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new transitional radiolarian fossils resemble more closely to pylentonemids (cyrtoid nassellarians) than to entactinids (spumellarians) in morphology, they are assigned to pylentonemids. Pylentonemids share characters of both the Nassellaria (e.g., horned cephalis, basal opening with pylome) and Spumellaria (e.g., system of trabecular spicules), and they are thus of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The evolutionary trend from spumellarians to nassellarians is characterized by (1) internal spicule: from simple trabecular spicules to complicate components (A;Ir,II;D;V;Lr,Li;MB); (2) polarization of the radiolarian tests due to rearrangment of spine, from radial to an axial symmetry; (3)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a basal opening (aperture, pylome, or podome);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a pseudopylome, a primative pylome with a narrow margin on the outer shell, to a true pylome rimmed with a narrow, elevated impermite wall.  相似文献   
215.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及外围广泛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对分布于克兰盆地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年代学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克兰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新的依据。研究的花岗岩类有中细粒含二云正长花岗岩、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白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英云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6±4.7)、(386.7±4.8)、(395.6±2.9)和(406.6±3.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早—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认为,克兰盆地花岗岩形成时代有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其中泥盆纪花岗岩的分布范围最大,泥盆纪特别是400Ma左右为克兰盆地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的高峰期,与区域上一致。克兰盆地泥盆纪花岗岩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时代大体一致,花岗岩侵位略晚于火山岩,花岗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表明两者为陆缘弧构造背景下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16.
新疆泥盆纪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庆明 《新疆地质》2000,18(4):319-323
根据古地磁资料,泥盆纪时期除印度地块处于南半球10°~40°外,新疆境内其它块体均处于北半球0°~35°,位置变化不大。西伯利亚、准噶尔和塔里木3大地块向北漂移,华北地块基本未动,华南地块、印度地块和柴达木断块向南漂移。 晚古生代时,形成阿尔泰泥盆纪弧后拉张裂谷,发育一套细碧-角斑岩建造。在准噶尔地块中,形成了谢米斯台-淖毛湖晚古生代岛弧、弧间盆地和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塔里木北缘的南天山南缘洋盆,形成哈尔克山、艾尔宾山南缘断续的火山岛弧带。塔里木古陆区处于区域挤压背景,海水自东向西大规模退缩,形成一套陆…  相似文献   
217.
四川龙门山中段泥盆纪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中段白石-苟家地区泥盆纪地层十分发育,根据多条剖面的岩石特征,基本层序,生态环境等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区内以泥盆纪为主的沉积地层划分为九个层序,并归之于4个层序组,详细分析了每个层序各体系域的特征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区内泥盆系总体为一套向上弯浅的沉积层序,埃姆斯早期存在深水盆地环境,中泥盆世早期盆地呈西深东浅的沉积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18.
杨硕  刘阁  靳刘圆  郑海峰 《现代地质》2021,35(2):492-503
东准噶尔地区岩浆活动丰富,侵入岩发育广泛.松喀尔苏岩体位于准噶尔东缘,卡拉麦里构造带南侧,岩体规模较小,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10.2 ±2.2) Ma(MSWD=0.30),是卡拉麦里构造带南缘首次报道的早泥盆世花岗质岩石年龄.从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上看,岩体主要为碱性...  相似文献   
219.
扬子西缘龙门山山前带泥盆纪发育一套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的沉积体系,这套混积沉积体系中可识别出2 个层序组、8 个混积层序。研究表明, S S2 层序组的各层序( S4 ~ S7) 混积作用主要产生于 T S T 中, S S3 层序组的各层序( S8 ~ S11) 混积作用则集中于 S M T/ L S T 及早期 T S T, H S T 普遍不发育混积作用;从 S S2 到 S S3 ,混积类型由泥质陆棚背景的混积Ⅰ型向砂灰质混积Ⅱ型转变,混积作用从间断和原地混合到相的混合变化; S S2 各层序具有持续缓慢海侵—相对快速海退特点,总体表现出较长期的构造活跃—较短期稳定样式, S S3 各层序则具相对快速海侵—持续缓慢海退结构,总体构造活跃样式为四个活跃—稳定叠加的跳跃式。  相似文献   
220.
贵州泥盆纪几个地层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2,9(4):330-339
根据泥盆系研究的新成果,普安地区下、中泥盆统的界线在罐子窑组与火烘组之间。独山地区的龙洞水组应属下泥盆统,下、中泥盆统界线大致在龙洞水组与大河口组之间。以Stringocephalus的首次出现作为中泥盆统内部界线,大致相当于艾菲尔阶与吉维特阶的界线,它大致位于独山组(屯土)上段与鸡泡段之间。根据古孢子研究成果,凯里翁项地区的野山群下部属于下泥盆统,证实了乐森(王寻)教授(1957)对“野山石英砂岩”时代的推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