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选择长白山区哈泥、金川、圆池和赤池4个典型泥炭藓沼泽作为研究地点,在系统采样基础上调查了有壳变形虫的种类组成特征.75个样品共记录到有壳变形虫33种.这些种类均为国外研究中的常见种类,其中优势种类有苔藓鳞盖虫(Assulina muscorum)、表壳圆壳虫(Cyclopyxis arcelloides type)、蛹壳虫/三足虫(Croythion-Trinema type)、巧茄壳虫(Hyalosphenia eleglans)、结节鳞壳虫(Euglypha tuberculata type)、网匣壳虫(Centropyxis cassis type)、染色梨壳虫(Nebela tincta)、泥炭藓截口虫(Heleopera sphagni).特别是凤蝶茄壳虫(H.papilio)为国内新纪录,它是泥炭藓沼泽的典型种类之一.其他研究中常见的Amphitrema flavum在本研究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82.
甘肃尕海湿地退化泥炭地恢复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碳库之一。泥炭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泥炭资源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气候变化、沟蚀及修路等人为影响,尕海湿地的泥炭地出现退化现象。总结了甘肃尕海湿地退化泥炭地的恢复方案和技术措施,评价了退化泥炭地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83.
Just like contemporary sediments, peat itself is a good repository of informa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 the effects of volcanic activity on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truly recorded in peat, since it is a major archive of volcanic eruption incidents. A section of sand was identified as tephra from the Jinchuan peat, Jilin Province, China, for the grains look like slag with surface bubbles and pits, characterized by high porosity, and loose structure with irregular edges and corners. According to the peat characteristics of uniform deposition, the tephra was dated at 2002–1976 a B.P. by way of linear interpolation, so the time of volcanic eruption was 15 B.C.–26 A.D. (the calibrated age). Whil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phra in this study are quite the same as those of tephra from the Jinlongdingzi volcano at Longgang and from alkaline basaltic magma, with the contents of SiO2<55%, and the similar contents to Al2O3 and Fe, but the contents of Na2O>K2O. We speculated that the tephra in this study came from the Longgang volcano group. Compared with 11 recorded volcanic eruption events as shown on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curves of the Jinchuan peat cellulose, it is obviously seen that adjacent or large-scale volcanic eruptions are precis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t seems that these volcanic eruptions indeed affected the local climate, leading to the drop of region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s a result, there was prevailing a cold and dry climate there, and all these changes can be well recorded in peat. So the comparison of volcanic eruption event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 developed from peat, can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impact of volcanism on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84.
中国泥炭记录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气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变是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分析了中国泥炭记录的古气候演化研究的区域范围,当前主要以东北哈尼、青藏高原的红原、神农架大九湖以及华南定南大湖四个位于东部季风区的研究工作最为集中。泥炭沉积高分辨率综合信息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冷暖干湿变化既有一致性又表现出区域差异,末次冰消期东北地区、东部山地、华南地区都表现出冷偏湿的气候特点,而青藏高原却为冷偏干或凉偏干;Younger Dryas(YD)事件之后,全新世早期和中期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华南地区气候总体以温湿为主要特征,而东北地区有效降水减少,到全新世晚期,呈现出干旱的变化趋势。并对B~A事件,YD事件,8.2 ka 以及4.2 ka等重大气候突变事件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今后应拓展与重建更多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序列的对比,加强泥炭沉积及环境指标的基础理论,重视和提高大气沉降泥炭档案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泥炭地碳循环机制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贵州龙里高山草原泥炭进行加速器(AMS)14C测年和有机碳的测定,获得泥炭层底部0.90 m和0.55 m处年龄分别为(7 933±33)a B.P.和(7 733±28)a B.P.,计算出泥炭层堆积速率为1.75 mm/a。获得泥炭层δ13C为-28.9‰~-26.6‰,平均为-27.8‰,说明植被以C3植物为主,与现在坪台沼泽上苔藓繁盛相似。结合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推断,研究区泥炭发育于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是全新世大暖期的第一个暖湿期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6.
煤层成因是煤地质学的核心。煤层是一种沉积地层,它遵循沉积学、地层学、岩石学以及矿床学的基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其成因并不同于煤的成因。传统煤地质学的核心观点是煤层由泥炭沼泽演化而成,其本质就是成煤物质的垂向加积。通过对煤层垂向和侧向加积的分析对比以及大面积稳定展布的厚煤层低自然伽马多峰现象、层理与条带结构等沉积特征的研究,认为成煤物质是机械沉积的,煤层像大多数沉积岩层一样是侧向加积形成的。对于厚煤层而言,多期侧向加积产生了次生垂向加积,其形成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连续的、线性的垂向累加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不连续的、非线性的侧向叠合过程,成煤物质是不连续的、多期多源的,厚煤层中普遍存在的夹矸便是其不连续的证据,同时厚煤层是穿时的。煤层侧向加积与较深水或海相沉积共生,是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符合瓦尔特相律和古生态学原理,符合煤层厚度、形态多变及下伏地层沉积体系多种多样,也符合成煤物质超巨量工业富集、含煤地层灰色灰黑色、煤矿床质量优良的事实。  相似文献   
87.
基于BJ -1小卫星遥感数据的矿区土地覆盖变化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价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BJ-I)遥感数据监测煤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的效果,针对其数据特点,选择基于图像信息运算和图像信息变换的直接变化检洲法以及分类后比较法,对徐州东矿区2007~2008年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对比、评价各种方法在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和BJ -1数据的适用...  相似文献   
88.
大气环境变化的泥炭地质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养泥炭沼泽是一种重要的泥炭沼泽类型,具有全球广泛分布的特点,其养分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包括雨、雪和空气尘埃).它是一个记录大气环境变化的积极的信息储备系统,记录有大气输入的海盐气溶胶、沙尘颗粒、酸沉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信息.采用地质定年技术将泥炭深度剖面转化到年代坐标上,并结合泥炭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检测分析,提取...  相似文献   
89.
张瑞虎  刘韬  黎兵 《沉积学报》2011,29(2):374-380
用常规方法分析长江口泥炭全样粒度数据时,发现粒度频率分布曲线末端出现含量很低的一个或两个次主峰的奇怪现象.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泥炭粒度的测量结果表明:粒度数据应选取样品上机后第3 min内的测量结果;由于长江口泥炭样品中碳酸盐含量很少,粒度分析采用加H2O2加热去除有机质再加分散剂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前处理方法测量即可.频率...  相似文献   
90.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湖山泥炭剖面的年代序列,通过对研究区泥炭腐殖化度与有机质的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研究区约9.5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1)早期(9.5 ka BP-6.3 ka BP)泥炭腐殖化度最低,指示气候湿热,其中7.9ka BP-6.3kaBP为整个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