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乔玉楼 《贵州地质》1994,11(1):38-43
汇总贵州地区浅埋和裸露泥炭地层的14C年代数据;通过解析三个典型剖面的14C年代测定结果,探讨14C时间标尺的可信程度;认为贵州晚第四纪泥炭地层发育的时间特点是:黔西北高原自4万年以来,黔中高原自2万年以来一直有泥炭积累,其中以全新世中期发育的泥炭分布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12.
广西合山煤田的古土壤层与成煤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合山煤田主采煤层底板发现古土壤层,在煤分层之间又发现稳定的陆相根土层,结合煤本身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并与现代咸水植物及现代淡水植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对比,对这种夹在海相碳酸盐岩中的煤层的成因有了新的认识。作者认为,主采煤层与其间接底板碳酸盐岩间存在沉积间断;合山组含煤岩系中可见规模极小的孤立的海绵小礁块,这些都是碳酸盐台地表面浅水环境常见的特征。分析黔桂两省大面积古地理背景,作者认为,合山煤田主采煤层形成于碳酸盐台地表面废弃潮坪上发育的泥炭沼泽,少数地段则是在碳酸盐台地表面闭塞水体进一步沼泽化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3.
14C 测定地质年代数据(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公布14C测定地质年代数据34个(表1)。实验方法同我实验室于本刊二卷三期(1980年)发表的报导。本文所用14C半衰期为5730年,距今年代以1950年为起点。采样地点及层位是送样单位提供的资料。所标误差是对测量结果按泊松分布计算的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114.
通过测定汞在吉林省双阳泥炭和黑龙江省洪河农场泥炭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汞在两种泥炭等量吸附焓、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结果表明汞在泥炭中的吸附是配位离子吸附,且反应极易发生,由于泥炭残体组成和性质的差异,汞在两种泥炭中的吸附性能也有一定区别。最后讨论了泥炭吸附汞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及由此所产生的汞对沼泽湿地环境和生物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5.
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及其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现代沼泽植物和泥炭的脂类化合物及其稳定同位素提供了丰富的有关有机质母源及成岩过程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进行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潜在信息特征的多样性使他们成为多年来古环境研究领域的焦点。通过评述泥炭沼泽脂类分子标志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研究技术的革新、研究方法的改进、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同时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脂类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现在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16.
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7.
国外大气沉降泥炭沼泽档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雨养泥炭沼泽养分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因为沼泽表面水的流动是缓慢并且有限的,所以沉降至其中的物质依然基本保留在原处。因此,大气颗粒物污染历史在泥炭累积时被保存。在最近20a期间,雨养泥炭沼泽被证明是痕量元素大气沉降富有意义的档案。尤其Pb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并且Pb在泥炭芯中的非迁移性被很好地展示,其它元素也被指明保存在泥炭芯中。国外的泥炭沼泽沉积记录研究在某些方面非常深入细致,前期工作成为后续工作的铺垫,长年的积累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利用泥炭沼泽档案,人们对历史时期的环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在大气金属沉降的泥炭沼泽档案与泥炭地古气候反演方面;但稍显不足的是比较重视对“记录”的研究,而对“机制”的研究深度不够。  相似文献   
118.
根据采自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亚高山水系源头地带(大致25°40′N,118°11′E)泥炭沉积洼地的孢粉纪录,对该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近4000年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孢粉记录和其他沉积资料显示,3个取样点的泥炭沉积开始于4000年前,很可能是全新世后期气候转冷的结果.在距今4000~1200年前期间,戴云山脉上部(海拔1300~1600m)的植被为亚热带针阔叶混交类型,优势种属包括Cryptomeria(柳杉)、Castanopsis(栲)、Quercus(栎)和Tsuga(铁杉)等.距今1200年前左右,该区域的植被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表现在上述优势属种的孢粉在样品总孢粉数的比例突然下降,而Pinus(松),Gramineae(禾本科)以及Dicranopteris(芒萁)等属种的比例则提高了.这次剧烈的植被变化在其中的一个泥炭钻孔中留下了一层粘土记录,它代表了当时流域内植被受破坏后出现的严重土壤侵蚀.从泥炭沉积提取的孢粉记录还可以看出,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松林是一种次生植被,它是人类不断干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9.
煤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煤炭特征、泥岩沼泽类型,古植物群落,地下水位,水动力条件,古气候,水介质性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煤相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0.
以将今论古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对黑龙江二龙山一带常年无覆水的正地形泥炭地的研究,建立了陆成煤的理论,并创新地提出成煤二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