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工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用节水灌溉方式替代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和解决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作者依据河西走廊2000年调查资料, 对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2005年节水灌溉发展规划, 对项目实施后的水资源与农作物产量、经济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2.
河西走廓和阿拉善东缘地区寒武世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学报》2000,43(3):393-401
  相似文献   
43.
《山西地质》2014,(5):31-31
近日,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实施的《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与综合评价》项目从野外一线传来好消息,在南羌塘地区圈定2个油藏保存有利区块.并在中东部地区发现古生代地层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该项目为中国地调局《青藏地区多种能源综合地质调查》计划项目的子项目。  相似文献   
44.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调查研究、结合年代学测试和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区的旱峡—大黄沟断裂、玉门断裂、新民堡断裂和阴洼山断裂都是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至今;玉门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在距今7.6ka左右和3.2ka左右发生过2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古地震),也是2002年玉门地震的发震断裂;阴洼山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3.0Ma左右),在距今19.9~21.0ka、8.6~10.0ka、4.1~5.0ka发生过3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也可能是1785年惠民堡(现新民堡)地震的发震断裂;但是位于近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形成时代明显晚的多,起始于中更新世晚期(0.17Ma左右),在距今28.3ka、4.4ka和1.2ka左右发生过强烈的3次新构造活动。在运动形式上,上述4条断裂均为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的逆冲推覆。在变形性质上,新民堡断裂以非地震性的蠕滑为主,其他3条断裂主要为地震性的粘滑变形。在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的北北东剖面上,逆冲推覆断裂表现为前展-后展复合发育模式,即形成时代最新的是位于酒西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在酒西盆地中心以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前展式,由祁连山腹地向河西走廊盆地中心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新,而酒西盆地中心以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后展式,即从盆地中心到盆地北缘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老。  相似文献   
45.
The Yanshanian Orogeny and Two Kinds of Yanshanides in Eastern-Central Chi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Tan-Lu Fault was once a transform fault in the Paleotethys, west of which was the Qinling-Dabie Ocean separating the Yangtze Craton from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east of which was the Su-Lu Ocean separating the Su-Wan Block from the Jiao-Liao Craton. The Qinling-Dabie Ocean closed in the Indosinian orogeny, which created the China-Southeast Asia Subcontinent, with the Tan-Lu Fault becoming a marginal shear zone along the newly-formed amalgamated subcontinent. The Su-Lu Ocean subducted partly in the Indosinian.orogeny, but not closed. In th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the Su-Wan Block drifted northwards with subduction of the Su-Lu Ocean and moved westwards to converge the subcontinent by sinistral sheafing of the ENE-striking fractures. The Su-Lu Ocean finally closed and the Su-Wan Block collided with the Jiao-Liao Crato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which constituted a part of the magnificent interplate Yanshanides. The interplate orogeny rejuvenated the fossil sutures and deep fractures, as well as the Indosinian orogen, and the intraplate (intracontinental) Yanshanian orogeny occurred in the subcontinent. The East Asia Yanshanides, consisting of the interplate orogens in the outer side and the intraplate orogens in the inner side, collapsed quickly in the latest Early Cretaceous and Late Cretaceous. The eastern China area entered a tensile period from the Eogene, and the tecton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areas since the Jurassic was further strengthened.  相似文献   
46.
宋艳玲 《气象》2006,32(9):126-127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9.5mm,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为20.2℃,比常年同期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位。月内,南方暴雨天气频繁,部分或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西北地区东部及湖北、重庆、河南、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由于持续少雨温高,旱情发展,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北部降水偏多,旱情基本解除。月内,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出现了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中旬,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超历史同期极值;热带低压“杰拉华”在广东湛江登陆。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甘肃中东部大量地震滑坡的成灾机制分析,按形成时代将滑坡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按物质组成、滑体厚度及滑床位置又可分为浅层黄土滑坡和深层切层滑坡。该地区地震滑坡的主要危险来自新滑坡和浅层黄土滑坡,滑坡成灾机制复杂,与许多因素有关。地震滑坡主要特征是成灾时间短,规模大;灾害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大;易引发次生灾害。预防地震滑坡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8.
青藏高原中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曹瑜  游庆龙  马茜蓉 《气象科学》2019,39(4):437-445
基于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得到的均一化降水序列,计算了夏季极端降水指数,分析青藏高原中东部1961—2014年夏季极端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的50%以上,且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存在区域性差异,北部站点主要为增加趋势,南部增加和减少趋势的站点相当。夏季极端降水除西藏东部主要为减少趋势外,其他地区主要为增加趋势,且极强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显著。大部分夏季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在1970s发生转折,在此之前表现为减少的趋势,之后为增加趋势。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在2000年之后强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49.
甘肃中东部初夏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动力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常规和ECWMF资料,对造成2004年5月28~29日甘肃省中东部初夏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高、低空急流及锋区等天气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西风带急流轴(≥20m.s-1)从乌拉尔山中底部向巴尔喀什湖移动,其分裂的短波槽和冷空气沿急流底部向甘肃河西至青海省中部发展,为这次大降水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能量;(2)在副热带高压快速南压东退中,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3)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对此次大(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从能量场上,总温度平流和差动平流场对这次降水过程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0.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和小波分析法,统计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1961-2012年近52 a来暴雨日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2 d·a-1,多为局地暴雨,暴雨日数时空分布差异大,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暴雨日数迅速递减,暴雨最多的地方出现在祁连山北坡迎风坡的古浪县。然而,年暴雨日数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4次·(10 a)-1,年暴雨日数最多年代出现在21世纪00年代,出现15场次;最少的年代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仅为6场次;区域性暴雨出现最多年代、最少年代与区域性暴雨强度呈相反态势。暴雨日数受季风变化影响显著,出现时段集中在6~8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90.3%。其中8月暴雨日数最多,占总次数的48.4%;一日中暴雨主要出现在白天。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进行检验,河西走廊东部年暴雨日数增加从1963年开始,1985-2012年为显著增加,气候变暖使区域内极端降水出现次数增多。小波分析发现暴雨日数存在9 a和6 a周期。区域内年降水量与暴雨日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区域内极端降水日数增多导致了年降水量的增加。利用1983-2012年近32 a的NCEP再分析资料,将暴雨出现的高空环流形势归纳为副高西部西南气流型、河套阻塞高压型,大量级暴雨产生在高空河套阻塞高压型中;根据暴雨产生的物理机制,归纳总结出河西走廊东部暴雨产生的物理要素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