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河水入渗补给是傍河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河水补给强度对于促进水源地长期安全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沈阳黄家水源地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了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强度。结果表明: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的入渗补给和区域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受河床沉积物和含水介质的岩性及结构在空间上的差异影响,河水入渗补给后在向地下水位漏斗中心流动的过程中具有浅层和深层两条地下水流路径,深层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更为紧密;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点,表现为雨季河水入渗强度明显大于旱季,并且随着与辽河距离的增加,水源地地下水获得的河水补给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从冷水河谷隧道浅埋段和地理地质背景入手,在分析河水渗漏通道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河水流量观测资源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冷水河谷浅埋段存在较大规模的河水渗,建议施工中采用高压注浆止水。  相似文献   
83.
利用Pitzer模型,对柴达木盆地盐湖、地表河水以及地表河水同深部来源的CaCl2水体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进一步演化的结晶路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硫酸镁亚型盐湖的结晶路线可分为四类,氯化物型盐湖的结晶路线可分为两类,他们的形成不可能是地表河水蒸发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表河水同深部来源CaCl2水体以不同比例混合掺杂后水体水化学类型及析盐途径各不相同,它们同盒地内不同盐湖的水化学类型及其析盐途径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柴达木盆地盐湖的形成同盒地内存在的两种水体-地表河水和深部来源CaCl2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夏季自然水体与大气界面间气态总汞的交换通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动力学通量箱法与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测汞仪的联用技术, 在瑞典西南的Kristineberg海洋观测站(KMRS)和Knobesholm的Hovgårdsån河分别测定了夏季海水和河水表面与大气间汞的交换通量. 在夏季, 河水和海水都是大气汞的源. 河水和海水表面与大气间汞的交换通量在夏季具有一致的昼夜变化规律, 白天由水体向大气排汞且在正午达到最大值; 夜间排汞量相对较小且有时会出现大气汞向水体沉降. 河水与大气间汞的交换通量与光照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与大气相对湿度呈线性负相关性, 同时还与水体温度存在指数相关性. 海水与大气间汞交换通量只与光照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水体中溶解态气汞的过饱和是水体汞向大气释放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5.
盛夏时节,我陪父亲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树木庄稼都似亲人般地等候在那里,一踏上这块热土,父亲便激动起来了。步子也快,话儿也多,不住地跟我说起他小时候,在哪儿种地,在哪山砍柴,在哪片林子逮松鼠。弯弯的小河水从西往东,沿着村庄划一条银白色的弧线。在河的臂弯里,有一大片麦田,麦子已经熟了,穗子金黄金黄的,粒儿又肥又多,父亲停住脚,蹲下来手捧那麦穗看呀看呀,激动得手都抖起来了,父亲说:“知道么,这地还是我小的时候,你爷爷带着我一起挑土垫起来的呢,那时,这儿还是个乱石滩,连草都不长。”说话间我发现他的眼窝内闪出几滴亮晶晶的东西。  相似文献   
86.
塔里木河流域2003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及输水运行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3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58.21×108 m3,偏多12.8%,属偏丰水年.阿拉尔站以上的三条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出山口天然径流量为221.19×108 m3,偏多14.0%,属偏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为37.02×108 m3,偏多6.0%,属平略偏丰水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47.66×108 m3,占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8.5%.阿拉尔站以上三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4.08×108 m3,占三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9.9%,叶尔羌河是惟一无水输入塔里木河的源流.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20.51×108 m3,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16.89×108 m3,下游段耗水量11.16×108 m3.上、中游耗水量在减少,下游耗水量在增加.从2003年3月3日至7月11日第5次应急输水历时132 d,从博斯腾湖调水入塔河干流水量3.58×108 m3,而塔河干流到达恰拉水量7.58×108 m3,干流来水量继2002年后再次超过了博斯腾湖调水量.可以确定,2002年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属于由博斯腾湖调水为主转为干流为主的转折年份,但是2003年干流向下游输水的比例更高.2003年大西海子水库向最下游下泄水量为3.455×108 m3,首次打通了145 km的老塔里木河,采取其文阔尔河和老塔里木河双河道输水,水再次流到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加上车尔臣河水的汇入,年内在台特玛湖区最大形成了约200 km2的水面.长期确保向塔河下游输水以干流来水为主,加大对塔河的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大对干流上游段和主要源流区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7.
海南岛雨水,河水,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生  王忠 《地理科学》1993,13(3):273-278
  相似文献   
88.
2003-2012年间白令海峡断面淡水构成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潘红  陈敏  童金炉  邱雨生  郑敏芳 《海洋学报》2015,37(11):135-146
通过对2003-2012年间白令海峡64.3°N断面海水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应用海水δ18 O值和盐度的质量平衡关系区分出淡水中河水和海冰融化水组分的贡献,探讨白令海峡淡水组成的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研究表明,断面东侧阿拉斯加沿岸水影响区呈现低δ18 O值、低盐、高温、高河水组分的特征,西侧阿拉德尔水具有高δ18 O值、高盐、低海冰融化水的特征,中部白令陆架水的δ18 O值、盐度和淡水组成则居于上述二者之间。阿拉斯加沿岸水影响区河水组分的份额约为阿拉德尔水和白令陆架水的2倍,并呈现出2010年2012年2003年2008年的时间变化规律,受控于育空河入海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白令陆架水和阿拉斯加沿岸水影响区的海冰融化水份额较为接近,均比阿拉德尔水影响区的海冰融化水份额高约45%。海冰融化水的年际变化表现出2003年2008年≈2012年2010年的规律,受控于白令海海冰的年际变动。从断面淡水构成看,通过白令海峡的淡水平均由46%的河水和54%的海冰融化水构成,且阿拉德尔水、白令陆架水和阿拉斯加沿岸水影响区河水组分与海冰融化水组分的比值自2003年至2012年间呈增加趋势,证明太平洋入流中淡水构成的变化对北冰洋海冰的融化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三江平原水环境中可溶性铁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共6次采集了三江平原主要河流和水田集中分布区的地下水水样,分析可溶性铁含量。结果显示:地下水中Fe2 含量普遍高于Fe3 ;可溶性铁含量变化于0.03~21.00 mg/L,平均为5.48 mg/L,最大值出现在夏汛期。江河水中可溶性铁的主要形态是Fe3 ;可溶性铁含量的变化范围是0.04~2.05 mg/L,平均为0.42 mg/L,峰值也出现在夏汛期;沼泽性河流中可溶性铁含量高于非沼泽性河流。松花江可溶性铁输出通量为240×105kg/a,黑龙江为200×105kg/a,乌苏里江为70×105kg/a。  相似文献   
90.
高宗军  王贞岩  刘久潭  王姝 《地下水》2022,(3):26-28+146
利用模拟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的砂箱完成了在不考虑天然堵塞的情况下,不同渗透介质、不同河水深及不同地下水埋深的试验,本文总结归纳了河水渗漏量的影响因素。试验得出:河水深度越大,其渗漏量越大;河床及其周围透水介质的渗透性越好,则渗漏量越大;地下水与河水间的水头差越大,则渗漏量越大,但是存在极大值。极大值出现在河水与地下水脱节阶段,脱节后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头变化不再影响河水渗漏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