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8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432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678篇
海洋学   48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07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811.
为探究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时空演变规律,2017年7月对黑河甘肃段进行了浮游植物的采样调查,并收集1981、1997、2008年浮游植物夏季调查数据,分析黑河上中下游浮游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的演变特征,同时提出生物活动力指标以表征河流生物的活动能力和活跃程度。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黑河中游在各年份都具有最为丰富稳定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物种数(61属)、生物多样性指数(2.87)和生物活动力指数(0.194万cells·hm-2)均高于上下游。在时间尺度上,上游浮游植物群落变得持续丰富;中游从1981年持续衰落到2008年后出现反转并快速恢复到2017年更为丰富和活跃的水平;下游则呈现出持续衰落的态势。以1981年为基准,黑河中游水域面积到2010年减小5.2%,浮游植物生物活动力降低了16.5%,到2017年水域面积增加1.2%,浮游植物生物活动力增加了4.3%。黑河浮游植物对流域天然湿地及水域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和依赖性,浮游植物演变特征与湿地水域面积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12.
利用GIS技术分析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的元阳县全福庄中寨1960年开始建寨以来民居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探讨关键因子对民居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民居演变经历了建寨(1960—1963年)、迁入(1964—1975年)、慢速扩展(1976—2005年)和快速扩张(2006—2018年) 4个阶段,分别形成民居分布的单核、双核、双核邻域扩展和多核等空间格局模式,并呈现由集中向随机分布格局演变的特征。(2)影响民居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是地形、距水井距离、距道路距离和亲缘关系,其中距水井和道路距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而亲缘关系影响的是民居聚集程度。(3)民居演化过程表现为建寨阶段受地形和距水井距离影响,迁入和慢速扩展阶段主要受亲缘关系影响,而快速扩张阶段则主要受距道路距离因子控制。未来在乡村聚落重构和建设中应综合考虑这4个因素,以实现哈尼聚落与梯田遗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13.
李兵  彭飞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6):1127-1139
基于GDELT将地缘关系分解为冲突与合作两方面,探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地缘关系的演变特征、驱动因素和规律。首先采用有序聚类将1979—2019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地缘关系划分时间阶段,其次利用社会网络和社区探索分析法探究12国的结构关系,最后运用香农熵均衡度计算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发现: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间地缘关系呈现出阶段性且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经历三个演变阶段,各阶段各国的合作与冲突大体呈相似趋势变动,冲突比合作变动更为剧烈,中国的合作和冲突随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经济依赖程度的加深而增多;地理空间集中且相邻的国家更易组成同一社区,12国的网络关系整体以合作为主,地缘合作联系由同一社区内各国间演变为各个社区间更紧密,中国逐渐成为网络核心,合作范围有所扩大,而冲突集中在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个别国家;各阶段突出的双边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各异,但中越关系和南海问题是主要矛盾,经济利益是推动地缘关系演进的助推剂;短期内南海问题仍会引发局部冲突,但长期来看合作共赢趋势更明显,以中国为核心的合作范围将涵盖东南亚11国。  相似文献   
814.
乡村人口与土地利用方式变革压力下,构建恢复力已成为保障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研究区,从社会、经济、制度、生态4个维度,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20个乡村的社区恢复力进行测度,探讨了2015—2019年社区恢复力的时空演变;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社区恢复力关键影响因子作用机制,并通过比较当前关键影响因子所处维度,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类型,实现社区的分类治理。结果表明:①(① “四会”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 研究期间社区恢复力由0.171提升到0.318,其中经济恢复力上升较为明显,制度、生态恢复力呈小幅提高,而社会恢复力则表现为下降;社区恢复力空间分异更加显著,呈现为“中部高、边缘低”的分布格局。② 研究期末社区恢复力关键影响因素中,经济维度有养殖业发展水平、种植业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数、农民人均收入;制度维度为基层领导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平性管制、村民参与决策机会;社会维度为乡村公共空间比例、流动人口比例;生态维度为“三田”面积占比。③ 通过当前社区恢复力关键影响因子各维度障碍度大小排序,依次识别经济、制度、社会、生态恢复力低值区,最终将高渠乡20个乡村社区划分为3类,结合不同类型乡村社区的特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精准化、差异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15.
《第四纪研究》2008,28(2):325
经研究决定,《第四纪研究))2008年第4~6期主题初步拟定如下: 第4期:地貌过程与环境演变 第5期:新生代以来东亚环境变化与机制 第6期:考古与人类演化  相似文献   
816.
蔡则健 《江苏地质》2008,32(1):29-33
通过多期遥感资料,在潮水位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对江苏沿海中段低潮滩的时空演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指出其演变趋势已由淤转蚀,并已威胁到中潮滩,滩涂资源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强调海涂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唤醒人们要更加珍惜和使用好每一寸自然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817.
本文定义了城市扩展模拟中的CA模型,提出模拟地理实体的栅格元胞要求;探讨了惯性自由扩展、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交通引力作用、大城市辐射、其他用地自组织、自然条件限制、规划条件约束、决策修正行为等模拟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演变规则;并将专家打分法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CA模型演变规则集成阶段,通过打分结果与阈值比较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18.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空间均衡性及格局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耕  李素娟  马奇飞 《地理学报》2018,73(11):2198-2209
研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及格局演变特征,有利于厘清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差异机理,对于缩小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基于“自然—经济—社会”(Nature-Economy-Society, N-E-S)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目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2003-2015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Theil指数、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空间均衡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在研究期内(2003-2015年)空间非均衡性表现为先逐渐缩小后又逐渐扩大的动态演变特征;由三大区域的Theil指数均值可知,西部地区空间非均衡程度最大(0.1174),东部次之(0.0365),中部最小(0.0223)。② 从重心移动轨迹来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重心位于河南境内,历经了先向东南再向东北移动的过程,重心移动的方向表明位于该方向上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有所提升。③ 从标准差椭圆来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空间分布呈现出偏东北—偏西南格局,并且这种格局有向正北—正南方向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19.
基于2005、2010及2015年东北地区城市间铁路客运班次数据,从网络密度、节点层级、网络层级等3个视角对东北地区城市网络演变进行分析,借助社会经济因子、信息网络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表明:① 区域网络密度得到明显提升但网络空间拓展相对缓慢、城市联系在地域空间内呈“核心-边缘”格局,网络类型由普列主导逐步向高铁主导转变。② 度数中心度视角下的城市等级体系处于稳定状态、区域核心及次级核心集中分布在哈大沿线;而中介中心度视角下的城市等级体系变动较大、核心城市控制力弱化明显、高位序城市出现空间“跃迁”现象;城市中心度基本反映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角色与地位。③ 铁路客运视角下的多层级网络演变分别透视出区域核心组织结构拓展、省域关联格局的孕育与发展、区域网络完善程度;客运与信息核心联系网络均凸显了哈大轴线的主导地位,但二者在城市联系尺度上具有差异性:客运网络的跨区域性特征显著、而信息网络则倾向省域尺度。  相似文献   
820.
戈壁荒漠区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风险高,及时获取工业化进程中基础环境要素演变有助于监控潜在的环境风险。以克拉玛依油区为例,通过遥感获取更大区域的植被和陆表水分布时序特征,分析工业化进程中区域环境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周边区域环境的影响。利用1977-2016年Landsat和MSS数据,基于NDVI和湿度反演陆表植被和水域覆盖,通过回归分析和复现率获取植被和陆表水分布的时序特征,结合区域内月平均陆表温度和降水信息,分析环境要素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城镇工业区植被覆盖总体改善,存在局部的植被覆盖退化区;研究区内大区域植被覆盖呈明显持续改善,陆表水分布环境稳定,区域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区域环境要素时空演变的空间分布格局体现与人类活动的高相关性,人类活动是区域内环境要素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城镇工业化进程中局部的环境要素退化难以避免,合理规划人类活动,可以促进大区域环境与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发展,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工业化进程与区域环境演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