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87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38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31.
王崇江 《海洋科学》1998,22(2):36-38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CLOBEC)研究计划目前已被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接纳为核心计划之一,并且可能成为今后10a内最大的国际海洋学研究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特别是物理环境变化的响应。浮游动物是研究海洋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胁迫反应理想的研究对象,其数量变动是监测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的理想指标,因此GLOBEC计划特别强调对浮游动物的研究。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繁殖盛季往往超过其他种类而在浮游动物中占据优势[1],因此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研究是浮游动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32.
抛石爆破挤淤的过程主要分为4步。第1步是直接进行抛石挤淤;第2步是在堤头前方的淤泥内进行首次堤头爆破,使淤泥的强度降低,抛石和淤泥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抛石向淤泥内滑移和下沉,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第3步是补填后再次进行爆破,并依次循环;第4步是每50m进行一次侧爆。通过改变淤泥强度的方式来代替爆破作用,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这4个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挤淤效果的预测。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理论预测与钻探、探地雷达实际检测结果的对比,证实数值模拟的结果是正确的。模拟结果表明经过抛石爆破挤淤4个步骤的处理,抛石最终会形成稳定的马蹄形海堤。  相似文献   
733.
本文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里下河地区沿海引江冲淤保港及改善水环境试验成果,结合2000年以来的江都枢纽、高港枢纽引江资料、四大港道冲淤测验资料,初步分析了两枢纽的引江能力以及港道淤积规律、提高梅汛期四大港排涝能力的引江冲淤时机、可冲淤水量,提出了两枢纽与沿海四港闸的联合调度运用有关建议,可作为今后具体实施引江冲淤调度的参考,以实现冲淤保港、改善水环境和保障水资源供给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3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陆相地层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理论上要深刻理解基准面概念的涵义,认识到基准面的相对性属性;注意区分地层记录中存在着自旋回和异旋回两种不同成因机制的沉积旋回。在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识别上,原有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三级划分方案在定义上过于含糊,易产生歧义,建议以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旋回时限进行五级划分为宜。在应用上,以相组合和相序特征为依据划分基准面旋回,避免以粒序特征为凭识别基准面旋回,结合实践提出陆相沉积环境中从冲积平原→深湖相的五级基准面旋回识别模式和实例。  相似文献   
735.
地震动滞回能量谱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美国西部California州15次较大地震中的266条强地震动记录,利用衰减关系建立了滞回能量谱,分析了场地条件、延性系数、震级及距离等参数对滞回能量谱的影响。研究发现,场地条件对滞回能量谱影响很大,随着场地变软,滞回能量谱变大,与A B类场地相比,C类场地的滞回能量谱平均要高出70%左右,D类场地则要高出170%左右。随着延性系数的增大,滞回能量谱有增大的趋势,尤其是当延性系数由2变到4或6时更为明显,但当延性系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滞回能量谱的差别不大,延性系数为4和6时的滞回能量谱差别不大,甚至在周期较大时,延性系数为6的滞回能量谱反而小于延性系数为4时的滞回能量谱。另外,研究结果表明,大的震级和小的距离对结构产生比较大的滞回能量需求。利用本文结果,可以估计未来地震中结构物所遭受滞回能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736.
两类铅阻尼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研制一套具有竖向耗能能力的抗倾覆装置过程中,针对该装置对阻尼器的要求,设计了两种铅阻尼器,铅剪切阻尼器和钢铅组合耗能器。为了了解两种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对这两种铅阻尼器分别进行了静力加载、静力反复荷载、动力性能实验以及MTS实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阻尼器工艺简单,滞回环较为丰满,均能达到位移小阻尼力大、耗能稳定的目的,符合装置要求,适合于在工程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37.
极低屈服点软钢阻尼器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探讨极低屈服点软钢阻尼器的恢复力特性。随着塑性变形的发展将恢复力模型中的骨架曲线进行平移,其卸载曲线用Ramberg—Osgood函数来描述,由此得到的恢复力模型定义为骨架平移模型,将其应用于描述极低屈服点软钢阻尼器的恢复力特性、为了验证该馍型的有效性并确定合理的参数,对安装极低屈服点软钢阻尼器的3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同时用该骨架平移模型模拟极低屈服点软钢阻尼器的恢复力特性进行了大量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取用不同平移系数时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拟动力试验结果的比较,发现平移系数为0.6左右时,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38.
三峡水库蓄水后沙量骤减使得荆江河段河床剧烈冲刷调整,下荆江急弯段“凸冲凹淤”,部分弯道凹岸侧淤积形成水下潜洲。这种不同于弯曲河道一般性演变规律的异常现象势必给下荆江的行洪、航运及江湖关系变化等带来新的影响,其内在成因急需揭示。基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通过研究滩槽冲淤量及分布、滩体及河道形态特征等,全面揭示了近期下荆江急弯段“凸冲凹淤”的演变特征及河道形态响应。结果表明,流量年内过程重分配、来沙量及组成突变是下荆江急弯段“凸冲凹淤”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39.
潮流冲刷槽是河口海岸地区重要的地貌单元,其演变动态直接影响周边涉海工程的安全。基于1972-2011年间共16期水深地形图,建立统一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EOF),分析了金山深槽总体的演变特征。EOF分析得到的前3个特征函数反映的冲淤变化区主要位于水深15 m(吴淞基面)以下的深槽区域,演变特征以深槽的南北拓宽及向西延伸为主;典型断面代表的中部深槽、局部深潭以及深槽延伸前缘呈现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EOF结合三次样条平滑方法,对金山深槽区域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认为预测的2020年地形特征与2011年相比,将会延续之前的演变趋势:中部深槽区域拓宽、西部深潭冲淤交替以及深槽前缘继续向西延伸。  相似文献   
740.
本文阐述了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定向钻穿越施工潦河定向钻穿越工程,以及在施工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