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0篇 |
免费 | 357篇 |
国内免费 | 5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1篇 |
大气科学 | 132篇 |
地球物理 | 139篇 |
地质学 | 1960篇 |
海洋学 | 212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43篇 |
自然地理 | 5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29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48年 | 2篇 |
1943年 | 5篇 |
1941年 | 3篇 |
1934年 | 2篇 |
1933年 | 2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针对页岩气藏压裂中清水压裂悬砂效果较差问题,分析压裂液和支撑剂性质,通过实验提出增强清水压裂悬砂效果方法:纤维复合清水压裂液技术和超低密度支撑剂技术.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不仅使清水压裂液的悬砂性能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液体摩阻.低密度支撑剂可以降低沉降速度50%以上.综合采用纤维复合清水压裂液技术和超低密度支撑剂技术,支撑剂2h的沉降率为17%.不仅可以提高清水压裂的开发效果,还可以降低对地面泵车排量的要求,对于页岩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2.
963.
膨润土加砂混合物作为核废料储存库缓冲材料,在库内高温高吸力条件下易干燥收缩,对工程安全运营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其收缩特性具有实际意义。以砂-膨润土混合物的饱和压实样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恒温箱控制其收缩进程,分析含砂量及干密度对混合物收缩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收缩过程水分蒸发可分为减速阶段与残余阶段。减速阶段内水分迁出受控于干密度,而最终残余含水率主要受膨润土含量的影响。增加初始干密度和降低膨润土含量可使混合物变形协调,减少收缩变形的各向异性。膨润土含量M和初始干密度ρ是影响干燥―收缩过程的重要物理量,与Cornelis收缩模型中的拟合参数及最终孔隙比e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同等干密度条件下,随膨润土含量降低,压实膨-砂混合样的微观结构形态趋于致密化的趋势,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干燥收缩过程中裂隙发育与演化程度。 相似文献
964.
蚀变岩型金矿床中金常以"大颗粒金"形式存在,但针对其在蚀变矿化带中分布规律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且,采样及分析化验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测试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影响客观准确地评价找矿潜力。本文对宁夏树龙沟金矿床开展人工重砂研究,以期确定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自然金的分布规律,以此指导区内相关勘查工作的具体部署。树龙沟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受区内NE向断裂构造控制,从蚀变中心向两侧分别发育石英黄铁矿化带-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伊利石绿泥石化带,蚀变带宽度累计约10~20 m。采集的101件人工重砂样品中含自然金样品共计74件,其中粗粒金(0.07 mm)样品总量达62.4%。通过区内各类蚀变(矿化)相关的矿物与金含量关系的系统对比后发现:(1)自然金含量与褐铁矿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呈负相关关系,与黄铁矿的关系复杂;(2)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中的自然金含量高于石英黄铁矿化带和伊利石绿泥石化带;(3)矿区基性岩脉与金无成因联系,基性脉岩及其后期破碎为金矿化提供了构造通道。本文认为在该区找矿工作中应该将伊利石黄铁矿化及石英黄铁矿化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本矿床自然金属于粗粒-巨粒,矿石中金含量的测定应选用针对明金的过筛火试金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65.
966.
通过专家模型提取1995年、1998年和2000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的水土流失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崇仁河流域水土流失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崇仁河流域水土流失虽然近两年有所改善但仍很严重。原因是研究区月平均气温高,雨量充沛,岩石岩性以紫红、砖红色砂砾岩为主,地层构造不发育,土壤肥力差,植被生长困难,再加上人类活动频繁,以及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本来就易受侵蚀的土壤流失更迅速。同时,针对本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提出了合理保持水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7.
运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地震及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等资料,结合单井相、剖面相分析,对永安镇油田沙三段上亚段一沙二段下亚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其发育河流一三角洲相沉积和湖泊相沉积。三角洲相沉积在该地区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相发育滑塌沉积。系统研究了储集砂体的时空演化、展布规律及砂体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是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对下一步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68.
河道砂体内部夹层岩性与遮挡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砂体内部夹层作为储层构型界面,厚度较薄,岩性、遮挡性存在差异,对河道砂体内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以大庆油田萨北二区为例,利用密闭取芯井岩芯和纵向分辨率较高的微电极测井曲线等资料,以岩芯识别夹层岩性为基础,通过对测井曲线幅值、幅差、回返率交汇分析,优选出微电位回返最低值和微梯度回返率作为夹层岩性判别标准,夹层岩性识别符合率达82%;并以夹层含油性为依据,将夹层按遮挡性分为完全阻流型、强限流型、弱限流型等三种类型;分析密闭取芯井河道砂体内部夹层岩性与遮挡性对应关系,建立了非取芯井河道砂体内部夹层遮挡性的岩性解释法,夹层遮挡性识别符合率达72%。以此为深入研究地下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对注入剂驱替路径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9.
疏松砂岩油藏是国内较普遍的一种油藏类型,储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给该油田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对北汉庄油田出砂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试油生产中应采取的具体防砂技术措施和对策,如柏据油藏具体情况,开展开裂防砂工艺的现场实验以及采用石英砂或陶粒砂进行防砂堵水。 相似文献
970.
为了掌握南海钙质砂压缩变形特征及其微观机制,对3种不同粒组(S1:1.43~2mm、S2:0.5~1mm、S3:0.5~2mm)的钙质砂进行100~3200kPa压力范围的压缩试验,利用自制的砂土微观结构提取装置和图像处理软件(PCAS)获得并分析了钙质砂压缩过程中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钙质砂的大小、形状和级配对颗粒的破碎具有显著影响,当压力较低时(<800kPa),粒径较大的S1组以砂颗粒棱角破碎为主;粒径较小的S2组没有明显破裂,相对规则的颗粒形态使S2粒组在该压力范围内主要因颗粒的滚动与重分布导致压缩;级配良好的S3组除部分低宽度断肢状颗粒外其余大小、形态颗粒无明显破裂。(2)当压力较大时(>800kPa),S1组钙质砂逐渐转向以颗粒的整体破坏为主的破碎形式;S2、S3两组试样随着密实度的提高,砂颗粒的破坏以整体破碎为主。基于对破碎过程中试样微观结构变化的提取与分析,总结并提出了控制钙质砂颗粒破碎的4种接触模式:点-线接触、线-面接触、面-面接触和复合接触,可用于判断不同条件下的颗粒破碎形式。最后,讨论了钙质砂在破碎过程中颗粒几何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