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31.
以landsand-TM遥感影像资料提取为基础,详细解译了宁夏红寺堡盆地近30年来地表沙漠化的进程。进一步结合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系统建立了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区域地层对比格架,恢复了重要演化阶段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确立了区域沙漠化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认为:1999年国家实施的西部生态移民战略使红寺堡盆地生态环境恶化得到了有效修复,区域沙漠化整体呈现出了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但并未得到彻底的有效根治;地表沙丘沙脊的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与大罗山-牛首山构造带、烟筒山构造的主体走向基本一致,具有带状分布的格局;沙漠化物质来源主要受控于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三段湖退序列的疏松湖相砂,具有原地沙漠化的特征;地表风成沙与萨拉乌苏三段湖相砂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比较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说明了二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亲源性。该研究成果对区域土地沙漠化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2.
为了弄清楚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对沙漠与黄土交界处土地沙漠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神府煤田的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采用遥感解译、大比例尺地面调查以及GIS技术,对矿区近20年来煤炭开采区沙漠化土地及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总体呈好转趋势,1986—1996年是矿区沙漠化好转的主要时期,主要因为该时期煤炭开采规模较小,采空塌陷区增加缓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矿区因煤矿采空所形成的塌陷区面积不断扩大,但采空塌陷至少对严重和中度沙漠化土地的影响微弱;1996年以来,随着煤炭开采力度不断加大,采空塌陷区面积呈指数增长,但土地沙漠化仍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煤炭资源开发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和裂隙、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甚至干涸,以及地表径流减少等,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湿地植被的演替,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影响矿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而不是矿区生态特征和采空塌陷因素。设立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3.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松嫩沙地沙漠化面积最大的县,他拉哈镇是该县沙漠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土地沙漠化分布在全镇各村屯,面积为109.91 km2,占全镇土地总面积22.95%,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沙漠化类型。在沙地的沙丘中普遍发育1~2层古土壤层,经14C测年为(4 197±383)a BP~(7 463±143)a BP。经孢粉分析,草本植物花粉较多,乔、灌木植物花粉较少,古土壤层属全新世大暖期时期形成。沙地沙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原因。对中度沙漠化土地(包括沙丘地)一般采取疏林、灌、草治理模式;对轻度沙漠化土地(含沙平地)采取林、果、药(草)、杂(小杂粮)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34.
通过野外现场调查、载荷试验、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及室内试验,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厚度30 cm的表层沙土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剪切变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沙土工程分类为细砂,颗粒级配不良,沿深度有明显分层;干密度1.34~1.51 g·cm-3,黏聚力12~27.4 kPa,内摩擦角22.5°~24.0°,变形模量8.5 MPa;各指标表明沙土的工程性质上部差于下部;沙土承载力特征值和极限承载力分别为150 kPa和300 kPa,承载力不足导致表层沙土发生冲剪破坏(塑性破坏)和整体剪切破坏(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235.
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首先,本文基于对脆弱性概念发展的简要回顾,结合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脆弱性,提出沙漠化脆弱性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其次,梳理国内外关于脆弱性评价的文献,依据沙漠化系统的特点阐释了沙漠化脆弱性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最后,列举沙漠化脆弱性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中国沙漠化脆弱性评价的未来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236.
基于遥感的巴丹吉林沙漠范围与面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期以来,各种因素导致学者们对巴丹吉林沙漠确切范围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争议,关于其面积大小属于中国第三大沙漠还是第二大沙漠存在颇多分歧.根据巴丹吉林沙漠相关领域研究新成果和2009年野外考察取得的相关数据资料,从地理学角度研究了确定巴丹吉林沙漠范围与界线的原则与涉及的问题,结合RS、GIS和GPS技术方法重新对巴丹吉林沙漠范围与界线位置进行了精确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雅布赖盐湖与雅布赖山之西北,宗乃山、省道S218公路之西,黑河正义峡出山口、弱水东岸至古H乃湖之东,横跨5个经度,东西长约442 km:合黎山、北大山、黑山头之北,拐子湖、古居延泽之南,纵贯3个纬度,南北宽约354 km.地域范围位于39°04′15″N~42°12′23″N,99°23′18″E~104°34′02″E,面积为5.2162万km2,应系我国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大沙漠.  相似文献   
237.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及分区防治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照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将新疆的沙漠化防治区划分为2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其中,一级区北疆温带干旱半干旱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防治区划分了准噶尔盆地亚区、阿尔泰山及准东丘陵亚区、准噶尔西部山地亚区、天山北坡亚区共4个二级区,一级区南疆暖温带极端干旱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防治区划分了塔里木盆地亚区、天山南坡亚区、昆仑-阿尔金山亚区共3个二级区。针对各区的沙漠化特点,分别提出了沙漠化防治策略及防治技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238.
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决定沙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 a、15 a和25 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以初始阶段流动沙丘最大,之后逐渐降低,到封育恢复25 a后又出现恢复趋势,而且不同阶段样地及其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总体差异显著。不同逆转阶段样地各层土壤水分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土壤水分呈现斑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由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程度均高于50%。0~20 cm土壤水分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逐渐增强,而20~40 cm和40~60 cm土壤水分的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研究认为干旱区流动沙丘固沙植被的恢复首先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但伴随植被-土壤系统的恢复,封育恢复25 a后土壤水分含量出现增加趋势,空间异质性出现减弱趋势,土壤水分与植被间逐渐趋于平衡,该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土壤水分与固沙植被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23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评价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沙漠化的两大驱动力,系统评价两者在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对于深入理解沙漠化过程的驱动力作用机理以及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对目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认为目前的评价方法存在着主观性强、可重复操作性差、多基于行政单元而缺乏在连续的空间域上来评价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对作用等不足。基于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和笔者近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评价工作关键是突破两类驱动力相对作用在连续的空间域上进行评价和表达这一瓶颈的制约,并提出了以定量研究为核心,以NPP为衡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公共指标,通过拆分“驱动力作用-沙漠化土地动态响应”这一生态过程为若干可能情景来构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评价方法的思路。此外,在进行定量评价时,还需要考虑结果验证以及评价尺度这两个重点问题对评价结果和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0.
中国沙漠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andy desertification is l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zed by wind erosion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excessive human activities in arid, semiarid and part of sub-humid regions in northern China. The research on sandy desertification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5 decades of arduous course of the struggle alo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desert science.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have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presenting the major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including the stages of study on sandy desertification,background environment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changes, the conception, causes, process,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the vegetation succession, landscape ecology, plant physiology, impacts on ecosystem, high-effective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andy desertified regions, sand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odels and techniques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