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21.
我国春季沙尘天气趋势的数值气候预测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IAP动力学气候预测系统(IAP DCP)对1980~2000年共21年进行了集合后报试验,首先考察了IAP DCP对我国春季气候异常的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系统进行了春季沙尘天气异常的动力学气候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我国春季气候具有一定的跨年度预测能力,特别是对春季西北地区降水异常和近地面风场具有较好的预报技巧.实时预测及其检验表明,IAP DCP对我国2003年春季沙尘的预测结果与实况比较一致.对2004年春季气候异常及沙尘趋势的实时预测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及内蒙沙源地区降水偏多,冷空气势力较常年弱,因此2004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趋势应为正常或略偏弱.  相似文献   
622.
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57  
从4个方面对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前沿问题作了总结和分析:气溶胶的基本特征、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沙尘气溶胶以及气溶胶对健康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有关的大气气溶胶研究计划,讨论了未来大气气溶胶研究的主要领域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环保监测数据,对2010年4月8日辽宁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探讨,并对沈阳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是受贝加尔湖地区东移的冷空气和蒙古低压的共同影响,强大的蒙古气旋造成的地面强变压导致地面风速加大,是形成沙尘天气的动力因子;沙尘天气来临前后,风速、能见度、湿度等发生急剧变化;在沙尘天气影响下,沈阳地区的PM10浓度迅速上升,而大风等有利的扩散条件,造成黑碳、气态污染物SO2和NO2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624.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沙尘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敏仲  魏文寿  何清  王柯  王娟 《中国沙漠》2011,31(2):352-356
为利用风廓线雷达(WPR)开展沙尘天气研究,分析了2010年4月19—20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WPR探测沙尘天气个例。研究表明,WPR可以在沙尘天气工作,其探测资料能及时反映中小尺度三维流场特征,通过WPR提供的水平风场、信噪比(SNR)、垂直速度、大气温度等资料,可从多角度了解沙尘天气过程。在此次过程中,信噪比出现了比较清晰的大值层,SNR大值层所处高度初步认为是沙尘被输送的高度,SNR大值出现和结束的时间既对应着沙尘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低空风场出现切变的时刻,正好对应扬沙天气的开始,低空风向转为东风和东南风的时刻正是强沙尘暴开始的时间,低空东风的维持是此次沙尘天气发生的动力条件。此外,RASS系统能监测到沙尘天气过程前后低空大气温度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625.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4  
 选取了塔里木盆地周边16个站点,详细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站点沙尘天气频率虽均以春季最高,但其他3个季节沙尘日数的分布可以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如喀什和库车地区;第二种以夏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最低,如若羌地区;第三种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这一种类型是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季节分布的主要特征。沙尘天气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风速和沙源季节变化的影响。当沙尘来源相似时,风速是控制沙尘释放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6.
石家庄地区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石家庄地区所出现的沙尘天气,利用17个县市的历史资料,从时空分布、出现原因、天气形势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近年石家庄沙尘天气总体减少,春季最多。扬沙和沙尘暴的地理分布取决于沙尘源的地理分布,而浮尘的地理分布则是与上游效应、风向和地形密切相关。上游效应对石家庄沙尘天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产生沙尘的天气形势大部分与大风相同。  相似文献   
627.
应用甘肃临夏州1955—2004年的常规气候资料,从地形、地貌、气候、环流特征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临夏州大风沙尘的天气过程,气候学成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预报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临夏州春季(3—5月)大风沙尘天气短期实时预报系统。该系统优于常规预报工具,为了有效保护临夏大气环境,减轻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628.
连续强沙尘天气的发展和时空演变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2002年4月6-8日由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引发了一次连续沙尘暴天气,特别是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沙尘持续影响时间较长,强度大。利用与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气象模式完全耦合的区域沙尘数值模式,模拟研究这次强沙尘天气过程中沙尘浓度的空间分布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模拟结果与地面天气观测、定点沙尘颗粒物浓度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和检验。结果表明:沙尘数值模式较逼真地刻画出这次连续强沙尘天气的形成、发展、移动、减弱的全过程;客观地揭示了强沙尘天气过程的垂直分布结构和沙尘浓度的时空演变机制;模拟的强沙尘以及输送至下游的浮尘天气范围、强度和出现时间与实况基本一致,特别是对我国华北和东北沙尘的模拟相当成功。高时空分辨率的数值模式对研究沙尘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预报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9.
论特强沙尘暴(黑风)的物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   总被引:42,自引:21,他引:21  
张强  王胜 《中国沙漠》2005,25(5):675-681
在总结过去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特强沙尘暴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大气强对流对特强沙尘暴(黑风)形成的作用;从物理上系统解释了特强沙尘暴天气的沙尘壁特征;概述了特强沙尘暴的大气沙尘粒子尺度和垂直分布;定性评估了沙尘暴的直接和间接、短期和长期气候效应;最后,还讨论了沙尘暴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30.
西安沙尘天气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利用1971-2003年西安市常规气象观测资料、2001-2003年西安市区主要污染物日均浓度资料和2002年3月一次重度污染事件逐时的PM10浓度资料,分析了西安市沙尘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对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沙尘天气近30多年来总体呈波动式明显减少的趋势,但2001-2002年有所增多,2003年又减少。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4月最多,占全年天数的22.6%。沙尘天气对西安空气质量影响显著,可使3~4月PM10月浓度平均提高12.1%,在分析的一次强沙尘暴个例中,一小时内PM10浓度最高增加了0.585mg·m-3,达到0.970mg·m-3,从而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