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2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200 0年 4月 5日~ 7日袭击我国西北地区北部、华北、东北南部、黄淮地区的扬沙或沙尘暴波及到长春市 ,带来了大量的降尘。据长春市西部 4个采样点测定 ,4月 7日伴随降雪的降尘量最高可达 13.0 g/m2 ,市区总降尘量超过 30 0 0t。泥雪样品在室温条件下自然融化后 ,经实验室 48h细菌培养 ,其细菌含量为每毫升 8.9~ 10 .5万个 ,每平方米泥雪的细菌侵入量达 6 .4亿个左右。扬沙或沙尘暴对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 ,而伴随着大量微生物的侵入 ,势必引起城市微生态环境的改变 ,威胁到城市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2.
应用气象、空气质量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地理信息,对比分析了2018年北京两次重污染沙尘天气的成因、传输特征及影响要素等。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沙尘源地均为蒙古国,但3月28日沙尘天气由蒙古气旋引发,传输出现折向,以东北和偏东两条路径输送入京,5月28日沙尘受低涡和发展的低压冷锋影响,为典型的西北传输路径;高空的引导气流与低层冷空气的强度以及地形是导致沙尘传输出现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空为偏西气流,低层冷平流较弱,受到山脉的阻挡,沙尘气团东移至地势较低的区域后,在气压梯度力的驱动下传输方向发生转折,以偏东路径绕流进入北京;高空的偏北气流和低层冷平流较强,沙尘气团可直接翻越山脉从西北路径入京,沙尘粒子的运移高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3.
塔里木盆地沙尘暴的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塔里木盆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的识别意义和方法以及沙尘暴月、季出现的频数和不同类型沙尘暴的统计特征,各种类型沙尘暴演变规律和卫星云图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4.
本文通过1970年至2000年山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日数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山西省沙尘天气的时空特征,并对比近几年沙尘天气的情况,从环流特征和气候背景人手,分析2003年沙尘天气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5.
2004年3—4月,全疆月平均气温均偏高2.0~2.5℃,尤其4月南疆地区偏高幅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降水北疆3月多、4月少,南疆时空分布不均;北疆大部地区开春期提早;终霜期全疆大部地区偏早,气象条件有利于我区农牧业、林果业生产。天气过程3月多以降水为主,4月以大风天气为主。其中,4月中、下旬全疆大部地区遭受了多次较严重的大风、风沙灾害,给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6.
北京春季一次持续浮尘和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1年4月底5月初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以浮尘天气为主,夹杂轻雾、雷阵雨、烟幕等复杂天气过程的持续重污染事件,给北京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天气形势上分析了北京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持续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冷涡发展东移,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南部和华北北部等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而至北京,形成浮尘天气。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层结稳定,风速小、逆温频繁,这些均不利于沙尘粒子和本地污染物的扩散,导致连续可吸入颗粒物重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7.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北京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分析研究和沙尘数值模式预报研究以及卫星遥感监测沙尘等方法的应用基础上 ,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应用开发、集成 ,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系统。该系统由沙尘天气历史数据库、沙尘天气动态监测、沙尘天气概念模型、沙尘数值预报和沙尘天气预警 5个子模块组成。在近两年的北京市沙尘天气预报服务中 ,本系统得到充分的应用 ,提高了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效率 ,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应用于气象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158.
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沙尘起沙、输送、干沉积和湿沉积过程的气溶胶输送扩散模式.并和中尺度气候模式RIEMS相连接研究了1998年1月、4月、7月和1997年10月的沙尘起沙、输送、干沉积和湿沉积的过程。计算1998年1月、4月、7月和1997年10月气溶胶浓度及其分布.并和这四个月份的平均起沙分布以及北京、郑州和南京的实例沙尘分布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起沙多发生在春季.同时春季也是我国沙尘强度最大的季节。沙尘在我国西北的沙地和沙漠地区起沙后.向我国的东南方向输送.在输送过程中沙尘浓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9.
扬沙和沙尘暴使空气混浊 ,水平能见度降低。当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 1 .0 km而小于 1 0 .0 km时为扬沙 ,小于 1 .0 km为沙尘暴。沙尘天气是榆林地区春季的多发天气现象 ,当有冷空气入侵时 ,常由大风引起沙尘天气 ,其一般过程是 :扬沙—沙尘暴—浮尘。由于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的不同 ,榆林地区的沙尘天气有其自身的特点。1 外地沙源引发的大范围沙尘天气这种沙尘天气一般出现在春季有强冷空气入侵时 ,沙尘源地在我国西部沙漠甚至国外中亚地区的沙漠。它的演变遵循沙尘天气的一般规律。先由大风带来扬沙 ,有的加强成为沙尘暴 ,之后当风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0.
热红外通道沙尘识别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尘识别是沙尘灾害监测和沙尘气溶胶特性研究的首要工作。利用辐射传输方程进行了沙尘气溶胶的辐射计算,对不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下的热红外通道温差ΔT(T11μm-T12μm)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水汽和陆地表面温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增加,ΔT逐渐减小。理论分析表明,利用热红外通道的温度差ΔT进行陆地沙尘识别是可行的。进一步,利用NOAA-AVHRR热红外通道的温度差ΔT < 0进行了3次陆地沙尘识别,经与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沙尘天气现象相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