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585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1280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气溶胶元素成分的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对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气溶胶化学民分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珠峰地区大气气溶胶以Al,Ca,Si,K,Fe等地壳元素为主,地壳元素占总元素浓度的82%以上。S,Pb等与人类活动影响有关的污染元素含量很低。元素S浓度为91.64ng.m^-3,元素Pb浓度仅为2.93ng.m^-3,接近于格陵兰地区的浓度,从气富集因子来看,来自地壳成分元素的富集因子要小于北京地区。而As,Pb等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气溶胶元素的富集因子也比北京地区低得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珠峰地区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2.
中国西北大气沙尘光学特性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成天涛  沈志宝 《高原气象》2001,20(3):291-297
利用 1991年 2月下旬~ 5月中旬HEIFE张掖和沙漠站的大气浑浊度观测、地面辐射观测及同期卫星资料 ,借助NCARCCM 3中的辐射模式CRM ,模拟估算了我国西北大气沙尘气溶胶的部分光学参数 ,单次散射反照率 (ω0 )和光学厚度比 [k(τλ=8~ 14 /τλ=0 .55) ]。计算结果表明 ,清洁天ω0 和k(τλ =8~ 14 /(τλ =0 .55)在沙漠和绿洲均为 0 .94和 0 .1;浑浊天ω0 在绿洲为 0 .90 ,沙漠为 0 .84 ;k(τλ=8~ 14 /τλ =0 .55)在绿洲为 0 .3 ,沙漠为 0 .4。在气候模式中 ,可将我国西部沙尘源区大气沙尘的ω0 和k(τλ =8~ 14 /τλ=0 .55)分别取为 0 .88和 0 .3。  相似文献   
73.
清除过程及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清除过程能有效地清除大气中的许多污染物,针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需要,着重从理化方面介绍其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74.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溶胶中的PAHs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分布广泛、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和大气气溶胶中苯并(a)芘分析认为,春季样品中大气气溶胶中PAHs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排放,夏季来源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化石燃烧排放。  相似文献   
75.
利用美国的SAGEⅡ全球月平均格点卫星资料, 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气溶胶状况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高原上空平流层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在冬季最大, 春、秋季次之, 夏季最小, 存在明显的季节振荡现象. 然后利用MM 5模拟了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状况, 结果表明, 相对于设置均一的背景气溶胶而言, 青藏高原地区的辐射强迫均为正值. 高原上地面土壤温度和地面气温均有所增加, 增加的量级相当, 但增幅略小. 高原上500 hPa处的气温也有所增加, 增幅比地面气温的增幅更小, 但仍处于同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76.
考虑湿度影响的城市气溶胶夜晚温度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子华  涂晓萍 《大气科学》1996,20(3):359-366
本文利用一维非定常模式,研究了城市上空干、湿气溶胶粒子对夜间边界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气溶胶粒子对低层大气有明显的升温作用,而对中上层大气则起降温作用,同时改变了贴地逆温层结构和边界层稳定度。  相似文献   
77.
大气臭氧与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给出了1993年9月12日利用高空科学气球在河北省香河地区探测到的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结果发现:(1) 大气臭氧的数密度在整个对流层较低(~10[12]mol/cm3),并从地面到对流层顶略有下降;对流层顶以上开始快速增加,极值层高度在~24 km,其值为4.78×10[12]mol/cm3;臭氧分压有类似的分布特征,极值146×10[-4]Pa,位于同一高度;(2) 在平流层低层,臭氧分压有一个次极值62×10[-4]Pa,位于15~16 km;(3) 0~30 km大气气溶胶数密度呈现出三个峰值:143,8和1.1 个/cm[3],分别位于近地面、5 km和21 km;(4)气溶胶的数密度谱在对流层为双模态;在平流层,次峰消失。同时,我们还与其他观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8.
区域站和基准站气溶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了秋季(1994年10月)和冬季(1995年1月)在中国西部青海省共和县瓦里关山(36°17′N,100°54′E,海拔3816 m)基准站和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五常县的龙凤山(44°44′N,127°36′E,海拔331 m)及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临安县的横畈乡(30°18′N,119°44′E,海拔131 m)两个区域本底站(上述3站均属WMO)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浓度、可溶性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初步得出:气溶胶质量浓度和可溶性离子浓度以临安为最高。其次是龙凤山,而瓦里关山为最低  相似文献   
79.
80.
火山气溶胶的辐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宏七  赵高祥 《大气科学》1992,16(6):755-760
本文应用辐射传输计算研究了火山气溶胶,特别是大的火山爆发后短时期及火山周围地区内的火山气溶胶,对到达地面的向下的总的太阳辐射通量、行星反照率及大气加热率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