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6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应用Micaps所提供的各类资料,从天气实况、大气环流形势演变诸方面,对2004—2006年3月8—12日内蒙古地区的天气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该时间段内均有明显的天气过程出现,伴随不同程度的大风、沙尘、降水及降温天气。分析表明:2004年大风范围最广、最强,沙尘出现时间最早、覆盖面积最大,降温相对不强;2005年主要以降温为主,降温时间短、强度大,出现了大面积寒潮天气;2006年沙尘天气最强,尤其9日达到了强沙尘暴天气的标准,降温幅度也比较大,但持续时间相对长,大风主要集中在西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52.
浅析奈曼地区沙尘天气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关联系数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奈曼地区的沙尘天气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5年奈曼地区的沙尘暴和扬沙发生日数呈下降趋势。年沙尘暴和扬沙天气发生的日数与年蒸发量的关系最密切(正相关),与年降水量的关系较密切(负相关),说明在蒸发量高而降水量少的年份里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当年1—6月平均温度和年蒸发量构建的回归模型B能很好地反映其与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关系。年平均气温和年蒸发量构建的回归模型A能很好地反映其与扬沙天气发生日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54.
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影响硫酸盐形成的模式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STEM-II三维区域大气化学模式,耦合沙尘气溶胶表面相过程,研究了1994年3月1日至14日间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对硫酸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O2气体在沙尘气溶胶表面上进行的非均相氧化过程是硫酸盐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由这条途径提供的硫酸盐占其总浓度的20%~50%。 并发现在模拟时段,沙尘暴过程主要影响沙尘源地下游的中国东部地区硫酸盐的分布,使得那里的硫酸盐浓度增加60%以上。  相似文献   
55.
南京测云,自1929至1936年,凡历八年之久。其纪录之完整,中国殆无其匹。本文之作,厥在草一较有系统之报告,从性质的及数量的罗举若干事实,间或略作初步之讨论。至原始纪录,见诸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印行之气象月刊,至第二卷起以迄第九卷止。  相似文献   
56.
《气象学报》1936,12(3):167-179
厦门本月份厦门天气可以注意之处,计有二点,(一)为二十五日之初雷,按初雷即古之惊蛰节,查历本为三月六日,前後相差达十日焉。其二为打破记录之雨天日数,月中计晴天二日,昙天二日,阴天七日,雨天十八日,雨天之多,开十一年来之新记录,按去年二月份雨天日数仅九日,今适得其倍焉。以雨量论,本年二月196公厘尚为亚军,(民国十六年二月雨量420公厘)。  相似文献   
57.
《气象学报》1936,12(4):221-235
各地气象通信,以每月十五日以前收到为限,过期排印不及,惠稿额务希从早。  相似文献   
58.
热气候指数评价中国南方城市夏季舒适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南方14个城市1981-2013年6-9月的逐日气象资料,根据生物环境特点,制定了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的新评价方法,对中国南方城市夏季舒适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城市的高温不舒适天数近33 a来以3.4 d/10a的速度增加,并有5 a震荡周期。舒适度排名显示,体感温度最高的4个城市分别为重庆、福州、南昌和长沙,杭州与重庆的体感舒适度下降速率较快。对比高温不舒适天数和高温日数发现,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高温不舒适度与气温关系的密切性。同时,由于热气候指标计算要素的多重考虑,结果与高温日数存在一些差异,但其更具有一定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2015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康辉  方翀 《气象》2015,41(7):915-920
2015年4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为偶极型环流,极涡主体位于格陵兰西侧与加拿大之间,另一中心位于亚洲的东北部;两个极涡中心较常年平均偏低4~8 dagpm,乌拉尔山高压脊偏高8~12 dagpm;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西脊点偏西,南支槽位置与强度接近常年平均;4月全国平均气温11.6℃,较常年同期(11℃)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43 mm,接近常年同期(44.7 mm),我国中东部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江南、华南降水偏少。4月全国强对流天气过程频发,1—4、19—20和28—29日出现了范围较大的强对流天气。北方地区出现2次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60.
利用黑龙江省漠河国家基准站1958—2013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漠河县近56a冰雾日数变化的特征和冰雾形成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1)漠河多年平均冰雾日数为16.3d,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2月和1月。(2)近56a冰雾日数平均每10a减少了1.9d,且与日最低气温≤-40℃日数密切相关;(3)冰雾出现条件是:气温在≤-40℃,温度露点差为4.0~6.6℃,冰面饱和水汽压为0.1h Pa,相对湿度为55%~65%,静风或微风。漠河每年冬季都有冰雾现象,是当地最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通过对漠河冰雾现象的分析,为今后高寒、高纬度地区冰雾天气预报和防寒减灾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