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和产业技术需求导向,通过对国内有关经济区创新内容的调研,提出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坚持以粮为基础,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兴工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积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围绕产业聚集区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加强中原经济区内外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推动创新合作与开放;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现代产业发展技术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提高创新集聚和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72.
中原经济区要建设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必须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专家系统、技术支撑系统、数据信息系统构成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核。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推进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狠抓科技投入和输出,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引导,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体系建设,必然会推动区域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然会推动和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4):72-72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气象和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赐稿。  相似文献   
74.
应对气候变化,江西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就是重大行动。2010年是江西全面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题中应有之义。江西省政协为了策应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3-4月份组织部分常委、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就"发展低碳经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于5月8日召开省政协常委会议,专题民主协商。本刊现将调研总报告和5个委员大会发言汇集刊载,以飨广大读者,并以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项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3):72-72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气象和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赐稿。  相似文献   
76.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1):72-72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气象和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赐稿。  相似文献   
77.
沈阳冬夏季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尺度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沈阳大气成分监测站颗粒物监测仪 (Grimm 180) 连续测得的夏季 (2006年8月)、冬季 (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 可吸入颗粒物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数据, 分析了沈阳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谱分布及污染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常规气象资料, 分析了气象要素和颗粒物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市冬、夏季部分时段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日际变化; 谱分布较好地符合Junge分布; 沈阳冬季PM10超标日数占冬季观测总天数的77%, PM2.5超标日数 (按美国EPA日均标准) 占冬季观测总天数的87%, PM10平均数浓度为6668.7个/cm3, 平均质量浓度达252.8μg/m3, 分别是夏季的3.0和2.4倍; 冬、夏季PM2.5/PM10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647和0.603, PM2.5占可吸入颗粒物总数量的99%以上; 浓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气象要素的影响, 与温度、风速负相关, 与湿度正相关, 降雨、降雪过程使得颗粒物浓度明显降低, 近地层逆温和雾是颗粒物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颗粒物污染对城市能见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8.
济源作为南太行脚下的主要城市之一,沿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山体被挖空,植被遭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的发展定位,以“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奋斗目标,加快实施南太行济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筑牢沿黄绿色屏障,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9.
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选取最短时间矩阵、最短路径矩阵、路网密度及通达性系数等指标,对中原经济区干线公路路网通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公路总长度和高速公路长度逐年快速增加,国道和高速公路分别呈现出"四横五纵"和"米"字型布网。郑州、开封、许昌和新乡因优越的干线公路基础条件和中心地理位置,位居公路路网总距离和总时间排名的前列;运城市、蚌埠市和晋城市则因边缘效应而排名相对靠后。郑州和洛阳的交通中心地位明显,特别是郑州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但以二者为中心交通运输最短时间分布状况欠佳,2 h圈内的城市数量较少。研究区总路网密度较高,区域内路网总容量较大,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强。高密度路网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低密度则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高通达性城市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南省,低通达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及河南省部分省辖市,郑州市干线公路通达性最好,蚌埠市最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建设资金投入是影响公路路网通达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背景方面阐述了开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矿产资源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矿产资源规划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对区内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