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514篇
海洋学   197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厦门海域大气气溶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年12月至1990年3月,利用中美海气实验厦门观测站,采集了厦门海域107个气溶胶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其中的Na+、Cl-、SO42-、NO3-、NH4+、Al、Fe、V、Pb、Cu、Cd.本文分析了厦门海域大气气溶胶中物质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厦门海域大气气溶胶物质主要来源为海水、土壤尘、煤烟尘和燃油灰,陆源物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湿季浓度明显低于干季,雨水对大气中颗粒物的清除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2.
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差异与集聚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周侃 《地理科学》2016,36(7):989-997
通过地市单元和主体功能区单元的定量分析,研究2005~2012年中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和空间集聚格局,提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次递减态势,各类主体功能区水环境面临的污染物胁迫程度持续加剧,且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最为突出,尽管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小幅下降,但仍然是大气污染物胁迫程度最高的地区。地市单元水环境受污染物胁迫态势“总体在加剧、局部有缓解”,东北、东部、中部板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西部板块的成渝、新疆中部、呼包鄂等地区呈高排放区连片分布格局;大气环境受污染物胁迫态势“总体较稳定、局部有缓解”,高排放区主要位于山西、内蒙古中西部、陕甘宁豫沿黄地带、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中国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呈现增强趋势,其中,华北地区已经成为高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集聚区,并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与空间锁定。  相似文献   
633.
文章在多层地基固结理论与污染物运移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污染物在成层弹性地基中运移的一维数学模型,其最大特点是考虑了土体受力变形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然后给出了所建模型的解析解,并将计算结果与太湖疏浚污染底泥堆场的实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堆场的地基土层对太湖疏浚底泥中的污染物具备足够的阻隔能力,在堆场的使用年限内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际天然防渗层中以成层土居多,故推导出的污染物在成层土中运移模型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4.
200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到2007年底,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都要建成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奋斗目标。我厅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多策并举,克难攻坚,已经全面实现县县都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任务。全省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271.5万吨,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1.89万吨,配套管网2716公里。  相似文献   
635.
河南省促进节能减排的意义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能源供需、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尖锐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将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  相似文献   
636.
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毅 《今日国土》2008,(7):13-15
当前在中国政府统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门正在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2007年中国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了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637.
引言 化石燃料供应全世界能源的75%~80%,占全球CO2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依照预测,如果人类不采取具体措施,把人为影响气候减小到最低限度,那么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2的规模在21世纪将会扩大。由此产生的后果,即全球气温上升1.4~5.8℃,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数量的增加,会对后代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8.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调查获得典型行业污染源活动水平,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参考,利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结合经纬度、人口密度分布、土地利用类型、道路长度等数据将排放清单进行了3 km×3 km网格化处理.结果表明,2014年武汉市SO2、NOx、PM10、PM2.5、CO、BC、OC、VOCs和NH3排放量分别为10.3、17.0、16.3、7.1、63.1、0.6、0.4、19.8和1.6万t.固定燃烧源为SO2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约64%;移动源为NOx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约51%;颗粒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扬尘源和工艺过程源;CO和VOCs主要来源于工艺过程源,BC和OC排放均以移动源和生物质燃烧源为主,NH3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源.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青山区至新洲区一带.  相似文献   
639.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阐述和明确了全球平均地表温升与累积CO2排放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尽管在科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对2℃温升目标及所对应的全球累积碳排放空间(即全球碳预算目标)已达成一定的科学认知和政治共识。但如何将碳预算从目标要求转变为各国决策和实际行动,仍是政策制定者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出建立一个有效的碳预算综合管理框架,努力避免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系统危害,并利用其科学和政策的双重内涵,来推动谈判进程和加大行动力度,在新型气候治理模式下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40.
基于1992-2013年中国城市遥感模拟反演碳排放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在同时考虑碳排放的时空滞后效应和不同地理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对城市碳排放的演化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减排政策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正逐步缩小,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同时碳排放类型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处于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阶段,二产偏重的经济结构和投资的粗放增长共同正向作用于城市碳排放,而人口的集聚效应、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度和公路运输强度的增加则共同抑制城市碳排放水平的提高。因此未来要抑制促增因素和发挥促降因素的作用才能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精简粗放投资、增加研发强度以及提升公路通达性是未来实现中国城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