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4篇
  免费   1117篇
  国内免费   1368篇
测绘学   438篇
大气科学   731篇
地球物理   1442篇
地质学   3121篇
海洋学   1040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409篇
自然地理   1206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2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The regional survey of groundwater used as a small water supply system was performed to know the effect of geology, soil properties and land use on groundwater quality at Nonsan City, Korea. A total of 126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t the study area.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GIS technique were used for the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composed of Precambrian gneiss, Jurassic granite, and Cretaceous volcanics,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Ogcheon zone. The land use was grouped as paddy, upland, grassland, resident, point source, industrial area, and water system. The soil properties were classified as 4 major groups, Entisols, Alfisols, Inceptisols, and Ultisols, by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and reclassified as 11 subgroups. The modified and simplified geologic map, soil map, and land use map were made by using ARCGIS soft-ware. The area of geology, soil property, and land use affecting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for each well were also calculated by ARCGIS soft-ware to acquire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for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showed that 13%-21% of the groundwater samples exceeded the portable water guideline and the main causes were turbidity, bacteria, arsenic and nitrat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ch component showe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geology reflecting the topography, land use.  相似文献   
103.
单频GPS接收机天线扼流圈的研制与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多路径效应对GPS共视比对的影响及削弱其影响的方法。结合综合原子时项目的需求,研制了适用于单频GPS接收机的天线扼流圈,并用零基线比对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天线扼流圈可有效地削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并可明显地改善单频GPS接收机NTSCGPS-1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4.
三江平原旱田耕作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累积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袁兆华  吕宪国  周嘉 《湿地科学》2006,4(2):133-137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不同耕作年限的湿地土壤(0~20 cm)进行环境累积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渐变,物理性质方面,土壤容重和比重逐渐增大,而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年减少;化学性质方面,土壤pH值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则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降低。弃耕后土壤性质有所恢复。土壤性质在开垦初期变化较明显,而后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05.
从差异波形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与砂泥岩互层油藏中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建立由5层地层组成的楔形地质模型,运用褶积公式及时移地震求差公式,得到泥岩速度为2 400 m/s和砂岩速度为2 700m/s条件下,互层中砂岩速度变化±150 m/s的时移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的差异波形是一个多峰复合波,泥岩夹层的厚度是决定差异波形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存在一个临界值,即四分之一主波长;如果泥岩夹层的厚度小于这一临界值,就会发生遮掩效应,即顶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可以掩盖中、下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06.
黄修东  刘立民  郭克宝 《地下水》2005,27(5):372-374
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作为第四代的编程语言,具有时海量数据进行获取、分析、可视化以及对多种图像进行处理和交互式探作的功能.本文介绍了IDL及其在地下水水质模拟及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并结合地下水溶质运移问题的实例,利用IDL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计算结果的可视化.结果表明:IDL面向矩阵的特性和强大的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地下水数值模拟和可视化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07.
辽河干流铁岭段近五年水质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玲 《地下水》2005,27(6):422-423
依据辽河干流铁岭段4个水质监测断面近5年的监测数据,对主要超标项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开发、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以及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陈玉春  石亚红  赵旭 《地下水》2005,27(6):486-486,499
本文详细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了调整用水结构、控制承压水开采等控制水位持续下降和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线流体地球化学监测在2004年12月10至2005年1月10日之间捕获到一段重要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该异常从2004年12月24日晚上11点半开始到12月29日晚上7点半结束,其中在12月26日早上7点半到29日晚7点半这段异常非常特殊,表现出流体地球化学的剧烈变化。具体表现为流体组分从基本上不含Ar、He及N2跳跃到富含Ar、但亏损He和N2。该异常发生在2004年9.3级苏门答腊地震前1个半小时。由于CCSD现场离苏门答腊地震震中距离大于4170公里,大于该地震破裂长度1200公理的3倍,该地震在CCSD现场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微乎其微,不足以导致CCSD现场深部岩石或封闭破裂的岩石物理性质剧烈变化,因而可以排除静态激发效应的作用。在我国的云南和广东等地所观测到的地震异常和地下水位变化等表明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的动态激发效应主要沿东北方向,这和大地震的动态激发具有方向性一致。而CCSD现场就位于该方向上。我们推测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所产生的面波在CCSD现场激发的动态效应,导致库仑型失稳,增进深部岩石或破裂带的渗透率,释放富含Ar但亏损He和N2的流体,产生CCSD所观测到的气体异常。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