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415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1100篇
海洋学   336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67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龙感湖水生植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3年9月对龙感湖水生植被及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龙感湖有水生植物26科38属50种,依据优势种群划分9个群丛,其分布面积283.5km^2,占全湖总面积的89.7%,植被现有年生产力达2147730t,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对该湖植被应合理开发利用,如果围网养鱼得到广泛地发展,渔业生产潜力每年可达4181.8t。  相似文献   
992.
太湖湖体综合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李文朝 《湖泊科学》1996,8(4):289-296
太湖的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集水域内的污染源控制当然是根治太湖污染的首选措施。但要在短期内实现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好转,单依靠外污染源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湖内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从湖泊生态学方面分析了影响太湖生态系统恢复的内部障碍,主要针对蓝藻灾害、城市水源污染、局部性水质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关键问题,本着标本兼治、效果为先、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恢复沿岸带水生植被、收获控制蓝藻、  相似文献   
993.
陈灿  张浏  赵兴青  虞斌  尹大强 《湖泊科学》2007,19(4):485-491
以沉水植物--菹草为对象,实验室模拟水下弱光(100±10μmole/(m2·s)环境,进行附生藻类(生物控制和无生物控制)和营养(中营养、富营养和超富营养)双因子正交实验,探讨富营养水体附生藻类暴发对沉水植物叶片光合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营养水平提高促使菹草叶片附生藻类大量繁殖,富营养条件(TN:1mg/L;TP:0.1mg/L)下附生藻类在菹草叶片的增殖速率(Chl.a)达到0.16μg/(cm2·d),日本沼虾 耳萝卜螺的生物控制模式能有效控制菹草叶片上附生藻类的生物量.水下原位叶绿素荧光参数观测表明,42 d附生藻类引起菹草叶片光合机能下降,Chl.a密度下降25.2%,caro密度下降20.8%,PSII电子产率降低9.8%,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光化学淬灭(qP)平均下降超过60%.研究表明,水体营养水平提高促进沉水植物叶片附生藻类增殖,导致菹草光合机能下降,营养盐的作用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994.
太湖不同湖区水生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研究太湖不同湖区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水生真菌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5月份太湖水生真菌群落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组成.东半湖水生真菌多样性指数较两半湖高,湖心区最低.不同湖区水生真菌群落的遗传结构和主要类群组成存在空间差异,东半湖真菌类群...  相似文献   
995.
微量元素是影响喀斯特地表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水生光合生物在光合代谢过程中能够吸收并去除部分有害元素,然而关于不同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效果和去除潜力如何目前则少有研究。基于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站的野外监测、系统采样和实验测定以及统计分析,构建了由裸岩地、裸土地、耕地、草地和灌丛地5种土地利用组成的植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模拟生态系统,并以其中的地表水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微量元素去除潜力及控制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水水化学和水生光合生物量受季节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显著;(2)Cr, Mn, Co, Ni, Fe和Zn 6种微量元素浓度在不同喀斯特水生光合生物系统中存在显著差异,浮游-沉水共存系统对Mn, Co, Ni, Fe和Zn的吸收和去除能力优于单一浮游系统;(3)喀斯特地区的自然植被恢复(灌丛地和草地)促使地表水体形成的高溶解性无机碳(DIC)环境,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了对地表水体中Mn, Co, Ni, Fe和Zn等微量元素的去除潜力。这些认识将有助于岩溶区地表水体水生光合生物群落结构对地表水体微...  相似文献   
996.
水生高等植物-浮游植物关系和湖泊营养状态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章宗涉 《湖泊科学》1998,10(4):83-86
本文根据中国一些湖泊的资料,从湖泊营养化角度分析了水生高等植物的生物量,分布和优势种以及浮游植物,透明度和湖泊营养状态的关系,表明高等植物和浮游藻类这两种初级生产者的生产在浅水湖泊中呈负相关,并反映在水质指标和湖泊营养状态下,同是,简要讨论了光限制,营养供给和生化抑制作用在浮游植物与水生高等植物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   总被引:203,自引:10,他引:193  
本文阐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过程中作用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研究人工湿地植物的一些设想,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直接摄取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对氧的需求;还能维持和加强人工湿地系统内的水力学传输,但目前人工湿地植物的应用还存在着枯死衰退、杂草丛生和根系扩展较浅等问题,影响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通过对人工湿地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如气体代谢、光合作用、逆境生理和相生相克等研究,筛选出优良植物种类,创造适宜人工生,将有利于发育发挥湿地植物功能,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总被引:191,自引:22,他引:169  
秦伯强 《湖泊科学》2002,14(3):193-20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比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绝大多数湖泊为浅水湖泊,所有的城郊湖泊都已经富营养化,其他湖泊的营养状况均为中营养-富营养,处于富营养化的发展中,这些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同流域上的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正源源不断地向湖泊中排放。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湖泊围垦、湖岸忖砌,水产养殖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减少营养盐输出途径。国际上对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表明,即使流域上的外源污染排放降到历史最低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其原因与浅水湖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污染有关。动力作用导致底泥悬浮,,影响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也影响水下光照和初级生产力。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除了进行外源性营养盐控制之外,还必须进行湖内内源营养盐的治理。治理内源营养盐的有效途径是恢复水生植被,控制底泥动力悬浮与营养盐释放。而要进行水生植被恢复,必须进行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生态修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垫状植物是高寒生态系统中一类独特的物种,具有厚实的多年生垫状体,可以改善局部微环境,从而对生长于其内部的其他物种起到保育作用,被称为高寒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其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改变是其保育作用的重要途径,但关于这一过程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本研究选择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在西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4500 m和4800 m两个海拔设置样地,通过动态测定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和无垫状点地梅生长的对照草地土壤在生长季中的无机氮含量、净氮矿化速率以及土壤酶活性,对比分析垫状点地梅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4500 m样地无显著差异,但在4800 m样地,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的硝态氮与无机氮含量在生长季中期有显著增加,其中硝态氮比对照草地增加了56%,无机氮则增加了74.5%;(2)垫状点地梅还改变了土壤中氮的矿化趋势和速率。在4500 m样地,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净氮矿化在生长季中期为负值(氮固定),速率为-0.11μg g-1 d-1,而对照草地土壤则为正值(氮矿化)...  相似文献   
1000.
庄德辉 《湖泊科学》1993,5(1):85-91
本文综述酸雨对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的影响。介绍酸雨引起水体酸化和水体的缓冲能力,阐述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和所处不同发育阶段对低pH的敏感性差异。还讨论了由于遗传和适应引起生物对低pH的耐受性差异。酸化水体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生物种类数减少,多样性降低,生物量减少和食物链遭破坏。酸性pH对水生生物的毒作用方式包括气体交换受阻、体盐调节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与金属的联合作用等.最后还对若干问题作了扼要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