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6篇 |
免费 | 1264篇 |
国内免费 | 9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86篇 |
大气科学 | 2166篇 |
地球物理 | 681篇 |
地质学 | 1393篇 |
海洋学 | 491篇 |
天文学 | 68篇 |
综合类 | 391篇 |
自然地理 | 12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278篇 |
2022年 | 343篇 |
2021年 | 429篇 |
2020年 | 330篇 |
2019年 | 338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248篇 |
2016年 | 248篇 |
2015年 | 279篇 |
2014年 | 382篇 |
2013年 | 306篇 |
2012年 | 332篇 |
2011年 | 282篇 |
2010年 | 312篇 |
2009年 | 329篇 |
2008年 | 302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199篇 |
2005年 | 205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中国北方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国北方地区183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逐旬气象资料,结合北方六省区酿酒葡萄取样化验结果和其它区划指标,采用主导因子法以7~8月水热系数为一级区划指标,以7~9月≥10℃积温为二级区划指标,另外考虑了年≥10℃的活动积温、冬季1月份月平均气温,将中国北方酿酒葡萄适宜区划分为4级,即最优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利用MCAPS系统图形分析功能,制作了中国北方地区酿酒葡萄品质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提出各区域酿酒葡萄发展的限制气候因子和生产建议,为中国发展优质酿酒葡萄产业化发展和基地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2.
133.
选取中国汾渭平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OMI和CALIPSO多源卫星遥感资料,同时结合环境监测国控站点污染6要素等逐小时地面环境监测数据以及能见度、霾天气现象记录等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2018年秋冬季汾渭平原空气质量状况、气溶胶的组分,探讨了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与地面污染物浓度的关系,并结合中国气象局化学天气预报系统-EMI评估模式(CUACE-EMI)资料对气象条件和污染减排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1个代表城市中有6个城市秋冬季有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时刻处于污染状态,且污染发生时,各代表城市大多数时刻处于中度及其以上污染级别;三门峡、临汾、运城和西安是霾和重度霾高发的城市,其重度霾爆发频率高达11.63%—14.78%;汾渭平原秋冬季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以污染沙尘、沙漠沙尘和烟尘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36.24%、25.14%和22.96%;MODIS AOD与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PM2.5、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70和0.64;汾渭平原2018年气象条件的变化使PM2.5浓度较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同期上升了17.06%、1.58%、4.34%、11.25%和5.75%,减排措施使PM2.5浓度较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8.74%、28.01%、4.93%、3.16%和42.62%。 相似文献
134.
雷达卫星SAR与防卫气象卫星SSM/I对渤海海冰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雷达卫星(RADARSAT)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防卫气象卫星(DMSP)特别微波成像辐射计(SSM/I)在1999年1月23日同一天对中国渤海区域海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主动SAR与被动SSM/I的组合研究.用一层海冰电磁散射辐射的建模与数值模拟,分析了中纬度渤海沿岸海冰的特征性变化,提出用SSM/I辐射亮度温度的散射指数、极化指数、极化比率来识别渤海海冰;用RADARSAT高分辨率SAR数据(水平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对渤海海冰物理特征进行识别与分类.这些特征指数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的相关变化可有效地应用于渤海海冰的监察. 相似文献
135.
沈阳地区冬季感冒指数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医疗和气象历史资料,研究感冒发生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沈阳地区冬季感冒的发病特征。选取10个敏感气象因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感冒的统计预报方程,提出感冒指数的分级和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6.
基于2014-2017年的揭阳市4个环境监测站(东兴、西马、新兴和渔湖)的空气污染物(SO2、NO2、O3、PM10)数据和逐日平均风速资料,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对揭阳市的空气污染特征及与风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的RAQI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RAQI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半年揭阳市的RAQI较大,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在夏半年的RAQI较小,空气质量较好;此外,揭阳市的RAQI主要是由于臭氧影响,其对于空气质量的贡献约有40%,PM10的影响次之,SO2的影响最小;揭阳市的空气质量与风速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风速越强,空气质量越好,反之亦然。当风速强度约为0.19~0.29 m/s时,揭阳市容易出现空气污染情况,当风速>1.84 m/s时,无污染出现。 相似文献
137.
采用MODIS的1 km×1 km分辨率数据,以我国黑龙江为研究区,对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状态指数 (IVC)、基于地表温度的温度状态指数 (ITC) 和基于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的植被温度状态指数 (IVTC) 与10 cm,20 cm土壤相对湿度、降水量的关系、3种指数监测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VTC相对于ITC,IVC更适于反映土壤湿度的变化,对浅层土壤湿度更加敏感;IVTC相对于ITC,IVC对降水更敏感,与监测时段的降水和前期总体降水都密切相关;在生长季早期,IVTC和ITC用于干旱监测的适用性明显优于IVC;不同区域间,IVTC的可比性较好,IVC和ITC则较差;IVTC所反映的地表温度信息对干旱的直接指示作用最强,所反映的植被信息对干旱的直接指示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38.
草原露天煤矿区资源开采、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碳储量不断变化,利用遥感技术可实现准确、快速监测。本文基于1984—2016年共9期的Landsat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决策树方法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信息,进一步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基于2016年分类结果进行变化监测,高覆盖草地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减少,景观形状指数增加;随着1999年排土场的生态复垦,近年来复垦与采矿区扩增速率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建立碳密度估算模型,得到总体固碳-261.07×103t,表现为碳排放。总的来看碳储量出现降低现象,与草地面积转化为农田、采矿区等碳储量较少的土地类型有关,排土场复垦对减缓土地碳储量减少有一定作用。本研究表明:遥感技术可用于受采矿等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矿区土地利用/覆盖与碳储量变化特征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为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南极洲万达盐湖为饱和方解石湖水。计算出的方解石饱和指数随水深增加而变化。在Ca~(2+)及HCO_3~-活度值均一的上部氧化环境湖水中,pH及溶解氧(DO)是控制该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下部还原环境湖水中,Ca~(2+)及HCO_3~-的活度对方解石的饱和指数SI的变化起主要作用。这充分揭示了湖底部近代沉积物中分布较多方解石矿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0.
文中计算了华北地区最近20a来的次Ms≥5.8地震前的森下指数,结果发现,在正常情况下,森下指数Is变化平稳,而到震前0.5~2a突然出现几倍于正常水平的上升变化,作者还将森下指数由空间域延伸到时间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时间窗的长度,震级下限及网格尺度选取是影响森下指数结果的3个重要因素,只有三者组合得当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