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8篇
  免费   4647篇
  国内免费   5778篇
测绘学   8098篇
大气科学   2286篇
地球物理   4641篇
地质学   13598篇
海洋学   3592篇
天文学   445篇
综合类   2392篇
自然地理   4011篇
  2024年   401篇
  2023年   1322篇
  2022年   1597篇
  2021年   1654篇
  2020年   1273篇
  2019年   1575篇
  2018年   1219篇
  2017年   1228篇
  2016年   1281篇
  2015年   1425篇
  2014年   1898篇
  2013年   1507篇
  2012年   1692篇
  2011年   1695篇
  2010年   1629篇
  2009年   1658篇
  2008年   1601篇
  2007年   1392篇
  2006年   1359篇
  2005年   1203篇
  2004年   1134篇
  2003年   1108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959篇
  2000年   780篇
  1999年   652篇
  1998年   624篇
  1997年   548篇
  1996年   550篇
  1995年   555篇
  1994年   440篇
  1993年   393篇
  1992年   346篇
  1991年   346篇
  1990年   353篇
  1989年   287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17篇
  1957年   11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基于WRF驱动的CLM模型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NCAR-CLM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型.鉴于大多数研究利用气象站点的数据驱动CLM模型, 尝试将WRF气候模型的模拟结果作为驱动CLM的面上强迫场数据来对青藏高原陆面能量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对WRF气候模型模拟的输出结果与青藏高原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明, WRF模拟输出的气温和向下短波辐射数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2(p >0.05), 气压和比湿的R2在0.80以上(p >0.05), 降雨和风速的模拟性能不稳定, 但WRF模拟输出的强迫场也可以作为CLM模型的驱动数据. CLM模拟的地表温度、 感热和潜热通量与青藏高原气象站观测的地表温度以及涡度通量数据验证分析表明, 虽然CLM对地表温度的模拟在合理范围内, 但模拟与观测值还是有较大偏差, 潜热和感热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68(p >0.05), 表明CLM的模拟结果在单点上是可靠的.据此, 在此模拟结果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陆面能量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2.
993.
《甘肃地质》2011,(4):F0002-F0002
9月14日,主题为"甘肃水、电、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2011年甘肃省学术年会在兰州召开,会议代表有各市州科协,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各有关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等400多人。甘肃省地质学会科学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甘肃省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肃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张新虎及学会会员20余人参加了...  相似文献   
994.
137Cs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估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137Cs示踪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长期的土壤侵蚀(水蚀)估算。该技术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土壤137Cs基准值的确定,以及土壤的137Cs损失量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对现有的主要的定量模型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各自的局限性。这些模型可分为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两大类,其中以理论模型中的质量平衡模型较为成熟,综合考虑了较多的侵蚀因子,如137Cs年沉降分量、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差异、地表富集作用、耕作土壤在耕作活动前新沉降137Cs的侵蚀损失等。对现有模型的改进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95.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一矿集区的不同矿段也表现出清晰的迁移沉积规律。由于陆缘坻本身古构造和古地形特点,决定了磷块岩成矿的具体位置,构成了不同的控矿模型,特别陆缘坻基底隆起迎向洋流的一侧是磷块岩大规模成矿的最佳地段,往往形成成群的大中小矿床,甚至形成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6.
黄伟兴 《矿产与地质》2010,24(3):229-234
辣菜水锌矿床产于海西-印支期盆地边缘,矿体严格受石炭系下统石磴子组下亚段白云岩控制,呈层-似层状,具层控型特征。矿床成矿具有多期性,早期沉积为矿胚层,受断裂构造热动力改造成矿体,后期岩浆热液叠加,矿体进一步富集,形成富闪锌矿体。通过成矿环境及矿床特征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属于沉积-改造-叠加的复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7.
针对荆门市荆花石膏矿中留作矿柱的新鲜石膏岩进行天然和饱水两种状态下的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结合微观扫描电镜试验,研究石膏岩的强度和变形软化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石膏岩遇水会发生显著的强度和变形软化。随溶液中SO_4~(2-)、Ca~(2+)浓度不同,强度软化系数在0.6~0.72之间,弹性模量软化系数在0.66~0.75之间,凝聚力c显著下降而内摩擦角φ基本保持不变。石膏岩具有良好的延性,天然状态下峰后应变软化转为理想塑性变形的临界围压在2.5~5.0 MPa之间,经饱水软化后临界转换围压低于2.5 MPa。石膏岩遇水软化机制与其主要矿物成分二水硫酸钙的微溶性质密切相关。在蒸馏水中,石膏岩主要因溶解造成矿物流失,弱化内部结构而软化;在硫酸钙饱和溶液中,石膏矿物溶解-重结晶的动态平衡改变了岩石内部结构,使其疏松化,造成其力学性质发生软化。试验结果加深了对石膏岩遇水软化力学特性的认识,对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随着油田逐渐进入后期开采,调堵井的数量不断增加,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高温、高盐以及裂缝性等恶劣油藏条件下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凝胶类和颗粒类堵剂依然是裂缝性油藏化学调堵体系的主流;另外基于对水体分布、能量预测等油藏地质条件全面认识下的各种物理堵水技术也得到了较好应用。从裂缝性油藏控水堵水难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的配套技术,重点综述了恶劣油藏条件下的各种凝胶体系,并分析了提高凝胶体系热稳定性的研究思路,认为聚合物高温碳化作用对凝胶的使用有着变革性意义。用某种高吸水材料配成的软颗粒状凝胶完井液130℃高温下与低渗岩心动态污染时,在岩心端面形成强度高、韧性好的黄-黑色胶质暂堵层,极大地避免了漏失,降低了水相圈闭的损害,在中国东海天外天高温低渗气田A1s、A7完井中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另外,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叔丁酯的共聚物(PAtBA)用聚乙烯亚胺作交联剂的凝胶体系在国外已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聚乙烯亚胺有着低毒、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研制出性能更优越的聚合物与之交联对未来的凝胶体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最后从控水-堵水-治水整体思路出发,提出了对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新疆克州地区近45a(1960--2004年)冬春季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克州地区强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产生强降雪的天气形势、环流特征、物理量场进行归纳总结,将500hPa环流分为中亚低压(涡)槽类、喀布尔低涡(槽)、巴湖低压槽和里咸海低压(涡)槽类,认为高空300hPa的西风急流和低空850hPa偏东急流的密切配合是强降雪天气发生的主要条件。在研究基础上建立克州地区强降雪天气过程预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国内外对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探测能力多从温湿廓线等二级产品级进行考察,其误差包含反演算法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的贡献,不易区分。为直接考察硬件系统的观测性能,试验将评估对象前移,直接对一级亮温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利用2016年1月-2018年3月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试验基地4台地基微波辐射计和业务探空的同址观测数据,以探空数据输入MonoRTM辐射传输模型得到的正演亮温为参考,考察不同天气、不同季节微波辐射计的探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国产与进口设备观测亮温的准确性相当。4台地基微波辐射计实测亮温与模拟亮温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基本超过0.9,均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晴空条件下,实测亮温较模拟亮温均方根误差平均为2.08~3.75 K;德国辐射计亮温偏差最小,各通道平均偏差为1.08 K,均方根误差平均为2.08 K。亮温偏差在冬季最小,夏季达到最大。建议提高定标准确度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亮温准确性,谨慎使用降水期间辐射计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