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棉花-花生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棉花-花生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花生在合理的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有一定的互补作用。棉花能充分利用固定的氮,花生能利用棉花活化的土壤磷;棉花-花生间作,要注意钾素的补充。间作距离小,这两种作物一方面发生养分竞争,更主要的是地上部竞争,影响经济产量。间作距离过大与单相作类似。  相似文献   
262.
包气带土壤溶液的农业生态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敏  侯春堂 《地球学报》1998,19(4):434-437
近年来,农业生态地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地质环境的植物营养库作用。在“岩土-土壤溶液-植物”养分循环系统中,包气带土壤溶液是联结地质环境与农业植物有机体之间的组带或桥梁,在养分元素的“供给-输送-消耗”系统中起着养分转换,养分输运和调节养分动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3.
在不同的养分供应状况下,对水稻在几个生育期的荧光光谱特征的研究表明:氮素供应的减少会引起水稻叶片荧光光谱中蓝绿波段峰的强度在有效分蘖期时降低,无效分蘖期始升高,并使红波段峰的强度和特征峰之间的强度比值(如440nm/550nm)在各生育期均有所降低;利用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征的变化监测其养分供应状况是可能的;监测波段以400—800nm为宜,监测时期应为分蘖盛期一孕穗期。  相似文献   
264.
在高温干旱的吐鲁番盆地,大田复播大豆被视为“禁区”.吐鲁番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过大豆播种配套技术的研究和立体式栽培格式的研究,既解决了大豆出苗难的问题又迎合了大豆的生育习性,终于获得了在高温干旱地区复播大豆及间作丰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65.
266.
对天然磷灰石进行CO_3~(2-)的饱和掺杂改性得到碳羟磷灰石(CHAP),对其去除水溶性F~-的扩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时,吸F~-速度由‘膜扩散’控制,其扩散动力学方程见正文。高浓度时,吸F~-速度由‘空位扩散’控制,其扩散动力学方程为。基于CHAP去除水溶性F~-的特征及其独特的掺杂结构,建立了‘膜扩散’和‘空位扩散’模型。掺杂改性碳羟磷灰石(CHAP)去除水溶性F~-的扩散动力学研究@黄志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30070;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30073 @张联盟$武汉理工…  相似文献   
267.
兰州大气颗粒物和水溶性离子及其降水中元素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锐  晁开 《中国沙漠》1995,15(4):357-361
本文论述了兰州市区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它的水溶性复合离子浓度分布,同期降水中阴、阳离子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它的水溶物和同期降水化学组成复杂,与Ca ̄(2+)离子浓度之和在二者的总离子中分别占59.2%和57.8%。并呈“硫酸-钙”型污染特征。受人为污染的影响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浓度冬季较高。受沙尘影响春季降水中的Ca ̄(2+)离子浓度高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268.
应用“3S”技术与土壤化学方法,对毛乌素沙地榆林市境内区域的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近45年来变化研究与生态修复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的沙质荒漠化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治理方式以人工修复为主;1975—2019年沙质荒漠化的分布面积与强度呈现先快速发展而后逆转的变化特征。其中,1975—2007年沙质荒漠化的发展与过度放牧、荒地开垦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及强度密切相关。2007—2019年的逆转与生态调控政策及治理工程的实施密切相关。人工修复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优于自然修复地区,在同等背景的自然修复条件下,不同成因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区别。采用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以人工修复促进植被自然修复能力,是研究区有效的生态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69.
研究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小麦→豌豆→小麦轮作系统下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可显著提高0~5cm层土壤有机碳、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钾(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其中,NTS效果最优,可显著降低0~30cm各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与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各因子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传统耕作相比,NTS、NT、TS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含量。豌豆田土壤容重分别降低4.80%、2.67%、4.00%,有机碳分别提高10.52%、4.63%、4.83%,全氮分别提高13.83%、7.45%、8.51%;春小麦田土壤容重分别降低4.62%、3.08%、4.62%,有机碳分别提高11.99%、7.78%、12.10%,全氮分别提高11.11%、6.67%、3.33%。  相似文献   
270.
蒋家沟干热河谷区泥石流与滑坡灾害频发、植被枯败稀疏、土壤结构紊乱、生态环境脆弱,是金沙江上游生态严重退化的典型流域。植被和土壤在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该流域植被与土壤的研究,多侧重从单一物种或土壤酶活性等角度分析植被与土壤的养分耦合关系,缺少对灌草层植物体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耦合机制研究,即植被-土壤耦合机制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选取蒋家沟干热河谷区典型灌草层植被,研究碳(C)、氮(N)、磷(P)、钾(K)元素在植被地上、根系和土壤的养分分布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1)与全国陆地植物平均水平相比,干热河谷区灌草层植被地上和根系表现出低C,高N、P、K的特点;土壤表现出低C高P的特点。(2)植被地上部分的C、N、P、K含量均显著高于根系,C、N、P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土壤K含量(56.05 g/kg)显著高于植被地上(18.43 g/kg)和根系(8.41 g/kg);除P∶K外(地上0.10>根系0.09>土壤0.01),其余5种化学计量比均表现为根系>地上>土壤。(3)灌草层植被地上、根系N、P、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