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山西省周边共8个探空站的实测资料,计算了山西省上空1959年~1992年的水汽含量和1990年的水汽收支与水汽输送通量,包括总输送、切变输送、时间涡动输送、平均输送等分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西省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模型。结果表明,山西上空水汽含量年内干湿变化大于全国平均情况,多年变化存在一定的丰枯阶段性;年水汽净输入量约690亿m3,主要从西边界和南边界输入,从东边界输出,涡动输送量是主要输入机制,平均输送是主要输出机制,受强西风环流控制;山西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对大气水资源的利用率为30%,低于全国平均利用率;山西水分内循环较全国平均情况强盛,由于水分内循环的作用,可使当地蒸发形成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地下水开采已对大气水分循环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对山西省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负效应。这些事实增进了对山西省水资源的水文和水文气候学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申双和  张山青 《气象科学》1995,15(3):254-261
根据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利用甘肃省西峰逐日气象资料,牧草生长发育资料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水分平衡中的入渗分量进行适当修正,建立了牧草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参数值,根据预报试验表明,只要正确估计模型中的参数,该模型要以结合对未来气象要素的预报用于预测牡草地土壤水分动态,为旱地草场水分管理提供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3.
<正>黄秉维先生是当代中国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开拓了热量和水分平衡、化学物理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三大方向,组织了中国水土保持、综合自然区划及热量与水分平衡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开展陆地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新方向。他提倡学科交叉,强调综合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地理学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4.
基于水分平衡的云南干湿气候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中艳  朱勇 《高原气象》2009,28(6):1414-1421
为了构建具有科学可比性和客观实用性的干湿气候评判指标。基于广义的水分平衡原理, 从干燥度表达式出发, 通过细化参量和参数化处理, 恰当地加入降水有效性和前期气候影响的修正项, 构建了适用于云南高原山地评价气候干湿度的修正表示式;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 找到了一个与气候蒸发量高度相关的特征量ST=S×T(T, S分别为平均气温、 日照时数), 简化了气候干湿指数表达式的重要参量——气候蒸发量的模拟求算, 实现了由实时常规气象要素观测值对气候干湿指数的简易估算。经业务应用, 提出的干湿指数可客观反映非灌溉区农田土壤湿度状况和变化趋势, 对典型春\, 夏季连旱年干雨季转换期的气候干湿空间分布和逐月变化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青海湖北刚察县沙流河附近厚度15 cm、20 cm、30 cm、40 cm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此区土壤水分含量和水循环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沙柳河附近40 cm以上土层以粗粉砂为主.薄土层含水量从表层向下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这是表层水分易于蒸发、中部蒸发较少和下部水分易于入渗流失的结果.虽然该区土壤在0.40m以上含水量较高,没有土壤干层发育,但如按1 m厚度土壤和1.5m厚度土壤计算,该区薄土层水分不足,并由中度干层和严重于层发育,±壤水分为负平衡.与厚土层相比,该区薄土层分布区土壤水分存在形式多为薄膜水,含水量较低,蓄水量少,土壤水库调节能力差,易于发生荒漠化,这样的地区应该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6.
绿洲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利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平原上的阿克苏水平衡站近几年的有关试验和监测资料,对绿洲农田和裸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和对比农田和裸地的蒸发量,最后分析了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及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27.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未来地表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改进的水分平衡模型研究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未来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模拟所得的地表径流变化在空间上有差异,总体上,中国未来的地表径流将增加;长江上游地区的地表径流春季下降但在夏季增加,而下游地区的则相反,夏季径流下降而春季径流剧增;气溶胶对地表径流变化方面有影响,但在各个气候变化情景下缺乏一致性。  相似文献   
28.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   总被引:54,自引:27,他引:27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沙坡头段,全长45 km,年降水量186 mm;流动沙丘相对高度20 m,以每年4 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几十年的土壤植被系统演变正影响着整个防护体系。植被在从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演变中经历了覆盖度从增加到减少的自疏过程、从灌木到半灌木到草本的变化;土壤从流动风沙土向钙积旱成土发育,地表生物结皮发育;降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分配过程已经彻底改变,新的水分平衡格局明显影响现有防沙固沙体系。  相似文献   
29.
沙坡头站雨养人工生物防护体系水平衡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肖洪浪  李新荣 《中国沙漠》2005,25(2):166-172
中国沙漠科学以沙坡头为标志在水平衡研究领域走过了 50 a的历程。理性认识从最初了解水环境发展到今天不同尺度的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动、迁移、平衡和转换的综合研究;实验设备从最初的土钻、烘箱、天平改善成今天的均衡式张力计、中子水分仪、时域反映仪(TDR)、人工气候生长箱、生态系统降水模拟设备等,使水平衡研究初步达到人工模拟的实验条件;试验场地从无控的流动沙丘、固沙区到蒸渗池、Lysimeter、水分平衡观测场、自动定点监测系统。50 a的研究初步明确了人工雨养生态系统水平衡演变的过程和机理。水环境变化趋势预测、微量水循环研究和生物水分调控技术研发将成为水平衡关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30.
梭梭人工林密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李银芳  杨戈 《中国沙漠》1998,18(1):22-26
对秋灌梭梭人工林进行了2m×4m、2.5m×1.5m和天然荒漠林对照的密度研究。结果表明,2.5m×3m,1333株/hm2作为初植密度和成林密度是较为合适的。土壤高含水量层的深度范围和时间过程构成的面积大,土壤水减少量和蒸散量小,能适时进入成林阶段的郁闭状态,现虽然生长状况一般,但水分供需平衡。而且在不灌溉情况下,仅靠降水不会出现固沙林衰亡的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