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2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拉尼娜事件与我国气候密切相关,近年来重庆地区频繁出现的高温干旱与拉尼娜事件的关联值得深入研究。研究重庆高温干旱的特征及其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以期对该地区的高温干旱预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81—2022年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高温日数、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环流场和Hadley海温数据,分析重庆夏季高温和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探寻拉尼娜事件对高温干旱的影响及其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是重庆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高温干旱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及长江沿线地区。高温与干旱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持续高温促进重度干旱的形成,而长期干旱也可能导致极端高温的发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冬、春季处于拉尼娜状态,对重庆夏季的高温和干旱有显著影响。弱拉尼娜事件倾向于引发高温,而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更易导致干旱。中部型和东部型拉尼娜...  相似文献   
192.
李曾中 《湖泊科学》2003,15(Z1):205-209
本文对汛期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及洪涝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与越赤道气流异常及受"非亚支宏观气流系统"的影响有关.同时指出,长江流域的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不但可以预测,并且能够采取措施予以减弱.  相似文献   
193.
应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FNL 1°×1°再分析资料和贵阳站雷达资料对安顺市2015年6月25日夜间至26日清晨出现的一次漏报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安顺南部镇宁至北部西秀区一带自南向北海拔高度逐步增加,为北盘江支系打邦河、清水河所在地.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减弱的热带低压东侧的偏南气流沿着北盘江支系自南向北爬升,由于地...  相似文献   
194.
越赤道气流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和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资料,研究了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51年以来,越赤道气流总量呈增强趋势,且持续性好;索马里急流是最主要的越赤道气流,且比较稳定,它是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重要环流因素。  相似文献   
195.
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7月20~24日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M5模式对此次冷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涡发展阶段,对流层顶存在两条急流带,一条为南伸的高纬高空急流带,另一条为副热带西风急流带,两条急流带在东北地区汇合,强副热带西风动量的输送增强...  相似文献   
196.
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影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以来移出青藏高原后活动时间长(〉48小时)的3次高原低涡在南支气流影响下移出高原的个例,进行了325°K等熵面分析、500hPa水汽输送、涡度平流的诊断分析,得出了南支气流影响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共同特征与差异,给出了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的综合作用的概念模型。丰富了高原低涡东移的认识,为高原低涡洪涝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7.
A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the amplitude of lee wa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hree-layer theoretical model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lee wave of a real example occurring over Blue Ridge in Pittsburgh, in which the maximum vertical velocity is 0.11 m s^-1. Based on this,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the thickness and values of the Scorer parameter in each layer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fluence of each layer parameters on the lee-wave amplitude is different, and the amplitude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in the lower layer. Since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can affect the Scorer parameter prof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amplitud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will decrease in the daytime because of solar heating, and increase at night because of radiational cooling,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al data. The case is also simulated by 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 model. The simulated amplitude is 0.089 m s^-1, which is close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 Numerica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former calculated experiments.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nalytically calculated results.  相似文献   
198.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TC)数据、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研究了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调制作用。将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划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行路径、转向登陆中国路径、转向中日之间路径、转向登陆日本路径、转向日本以东路径和140°E以东路径。利用超前滞后回归方法,合成分析了6—10月不同路径台风对应的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的低频环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925hPa越赤道气流及与其相联系的经向风存在明显10~20d准双周振荡现象,且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西太平洋赤道地区,低频越赤道气流强度、演变特征影响着西北太平洋低频气旋的位置和移动方向,调节风场强辐合带与季风槽的位置与强度,继而对台风生成位置、移动路径产生重要的影响。初步认为,强向北低频越赤道气流分量有利于北侧低频气旋加强和向北传播,继而使得强辐合带、季风槽位置偏北,台风易于在此区域生成且沿着强辐合带位置移动。而弱向北低频分量或向南低频分量则不利于台风转向移动。  相似文献   
199.
1991年江淮早梅及其与过赤道气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1991年江淮早梅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5月第4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夏季风影响到江南,江淮地区入梅,比常年早二十多天;这与120—130°E间异常地出现较强的过赤道气流有关。  相似文献   
200.
7·13郑州大暴雨成因与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市出现局地大暴雨,24h降雨量达174mm,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这次大暴雨主要由两个时段的强降水累计而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第一时段的强降水由副热带高压内部产生的局地对流云团加强造成,对流层底层东风气流的加强提供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作用,促进了对流发展;新生云团进入潮湿的大气环境中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针对降水具有的明显中尺度特征,综合分析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发现: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合风廓线拼图可以很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趋势;区域自动站的10min极大风速场上显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郑州附近的气旋中心维持时段,与对流云团影响郑州及强降水时段对应。因此具有中尺度特征的局地强降水,可由雷达、自动站等信息作出短时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