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66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深圳市洪涝统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东华  杨琳  钟保粦 《广东气象》2007,29(1):45-46,49
通过分析比较2种目前常用的洪涝统计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任意连续10 d(20 d)雨量“统计洪涝的方法.业务使用证实,这个方法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深圳市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文中还对深圳市洪涝灾害的天气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812.
华南夏季大气水汽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9,他引:3  
用1958~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夏季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至华南北部地区、华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南方夏季水汽汇的2个主要的变异中心区。西南地区东部至华南北部地区夏季水汽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南南部沿岸地区夏季水汽汇则以年际变化为主。西南地区东部至华南北部附近地区以及华南南部沿岸地区水汽汇的强弱异常变化,与东亚上空水汽输送异常而导致上述地区的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辐合的异常是密切相关:如果向华北或者长江流域的水汽输送增强(减弱),则华南地区得到的水汽减少(增加),导致上述地区上空的水汽汇偏弱(偏强)。  相似文献   
813.
梅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32,自引:30,他引:2  
根据梅县气象观测站1953~2006年的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资料,对梅县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梅县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98年之后年平均气温进入一个迅速上升的阶段,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近50年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的年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之间,有气温偏低时期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时期降水偏少的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814.
The best track dataset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from 1977 to 2005 during the satellite era,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set and the extended reconstruct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set a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main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over the WNP and the SCS are compar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or the locations of tropical cyclone origins, achieving the lowest central pressure and termination points between over the WNP and over the SCS. The annual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forming over the SCS is obviously less than over the WNP,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ing -0.36 at the 5% significance level between over the WNP and over the SCS. The mean speed of tropical cyclone moving is 6.5 m /s over the WNP and 4.6 m /s over the SCS. The mean lowest central pressure of tropical cyclones is obviously weaker over the SCS than over the WNP. The tropical cyclone days per year, mean total distance and total displacement of tropical cyclone traveled over the WNP are all obviously longer than those over the SCS. Tropical cyclone may intensify to 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 5 over the WNP, but no tropical cyclone can intensify to 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 3 over the SCS. The changing ranges of the radii(R15,R16) of the 15.4 m /s winds them and the 25.7 m /s winds over the WNP are obviously wider than those over the SCS, and the median values of the radii over the WNP are also larger than those over the SCS. For the same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both radii have larger medians over the WNP than over the SCS. The correlations of annual mean tropical cyclone size parameters between over the WNP and over the SCS are not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asymmetric radii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WNP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ver the SCS.  相似文献   
815.
为解阳江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做好阳江气候降水预测,利用Motlet小波分析理论、Mann-Kenda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阳江单站57年(1953—2009年)6月到8月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江夏季降水经历了3个阶段,由降水逐渐增加时期变化到相对干旱时期,再到现阶段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的降水周期为7—8年,1963年是降水的突变点;小雨量级降水为主要降水类型,在1980年以来阳江夏季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逐渐增多,而大雨和暴雨量级降水是降水量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816.
利用惠东县2012—2021年间17个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惠东县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大体上呈递增趋势,但各年差异较大;(2)在月际变化上阶段性明显,呈现“双峰型”特征,8月短时强降水最为活跃,其次是5至6月;(3)惠东短时强降水频率的日变化呈现“三峰型”特征,主峰出现在14:00—17:00,次峰分别出现在02:00—05:00和08:00—11:00;(4)短时强降水存在较强的局地性,其中南部沿海的平海、铁涌、黄埠和东部山区的高潭的短时强降水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17.
利用2012—2021年3—5月儋州市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量的观测资料,分析儋州市春季短时强降水发生规律,包括春季短时强降水的年、月、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等,结果表明:春季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5月,趋于波动减少趋势;春季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午后到傍晚,夜间出现短时强降水非常少;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东多西少的特征;在南海低槽型环流影响下出现短时强降水站次最多,年均16.2站次。  相似文献   
818.
基于2003—2021年江门市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应用标准降水蒸发指数(SPEI)分析该区域干旱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19年来,江门市干旱整体有不明显的湿润趋势,年发生频率为31.6%,平均站次比为38.4%,平均强度值为0.7,发生干旱时,以全域性轻旱为主。空间分布上,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但强度较低且以轻旱为主。全市存在一致变旱或变涝的特征,易出现全域性的干旱或洪涝。(2)江门市除了夏季有微弱的干旱趋势外,其他季节都呈湿润趋势,冬季最为明显。各个季节干旱发生的频率都较高,发生干旱时覆盖的范围也较大,且多数为全域性或区域性干旱。各个季节的干旱强度也比较接近,都以轻旱为主。年尺度SPEI在江门地区的适用性表现优秀,能准确识别出5个干旱过程,但季节尺度SPEI适用性表现一般,仅识别出3个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819.
为了解深圳“龙舟水”期间降雨时空分布及致灾风险,利用深圳市国家基本气象站长序列资料和高时空分辨率的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开展了深圳市“龙舟水”降雨时空分布及精细至街道的强降雨致灾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3—2021年深圳“龙舟水”雨量和雨日均呈略减少趋势,但2000年以来雨强呈增强趋势;“龙舟水”期间降雨呈“前少后多”的特点,6月6—14日是“龙舟水”最集中时期。降雨空间差异性大,呈东多西少分布:东南部大鹏新区雨量最多,西部宝安、光明、南山最少;“龙舟水”期间短时雨强大,1和3 h雨量极值普遍超过50和100 mm,分别达到深圳暴雨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1、3、24 h雨量极值呈由东南(大鹏-盐田)、西北(宝安-光明)向中部逐渐减小的分布,东南沿海是“龙舟水”期间极端短时强降水和持续性强降雨叠加区。基于精细到街道的降雨积涝阈值,深圳北部和中部是龙舟水强降雨致灾高风险区,“龙舟水”强降水期间需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820.
余锐  侯灵  云翔  邓若钊  孙丽颖 《广东气象》2023,(5):17-21+28
为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百分位数法计算得到广东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百分位数序列,并采用Sen斜率估计、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和贝叶斯突变检测等方法,在季节尺度上分析了1973—2021年广东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整体的气候在变暖,其中春季最高气温、秋季和冬季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较大。最高气温不同百分位数趋势的差异小于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变率的站点间差异大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研究时段内气温发生的突变都是正向的,突变时间点多数在2000年以前。从空间分布上看,珠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增温速率最大,气温日较差在高百分位的变化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