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影响地下水矿化度的因素较多,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控制作用。地层岩性的电阻率与地下水矿化度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反比例关系,而且不同地区的控制作用不同。本文通过研究民勤盆地水文测井的视电阻率资料,分析水质,建立了二者之间的数学模型表达式。对预测本地区地下水水质,指导钻探成井,避免成井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series from the lake sediment of Minqin Basin (100°57′–104°57′E, 37°48′–39°17′N) in northwestern China, which has a 10 000-year-long paleo-climatic proxy recor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Holocene climate changes in the local region. The proxy record was established in the Sanjiaocheng (SJC), Triangle Town in Chinese, Section (103°20′25″E, 39°00′38″N),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ern boundary of the presen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and is sensitive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s. Applying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 to the TOC series, principal climatic oscillations and periodical chang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 3 major patterns of climate change regulated by reconstructed components (RCs). The first pattern is natural long-term trend of climatic change in the local area (Minqin Basin), indicating a relatively wetter stage in early Holocene (starting at 9.5 kaBP), and a relatively dryer stage with a strong lake desiccation and a declined vegetation cover in mid-Holocene (during 7–6 kaBP). From 4.0 kaBP to the present, there has been a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third reconstructed component (RC3) showing that the local climate changed again into a dryer stage. The second pattern shows millennial-centennial scale oscillations containing cycles of 1 600 and 800 years that have been present throughout almost the entire Holocene period of the last 10 000 years. The third pattern is a millennial-centennial scale variation with a relatively smaller amplitude and unclear cycles showing a nonlinea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earth’s climate systems.  相似文献   
93.
石羊河流域位于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东段,是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交汇过渡地带。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分布有大量保存完整的湖相沉积地层和湖岸地貌,这些沉积地层和地貌景观在整个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极具代表性,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鉴于此,选取民勤盆地的青土湖剖面、西渠剖面、沙坑井剖面、九坨墚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地层对比及可靠14C测年,探讨了区域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几个大的阶段。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13000aBP前和9500—6700aBP两个阶段,区域沉积地层以风成砂、河流砂沉积为主,气候环境表现为干旱;13000—9500aBP和6700—1100aBP两个阶段,区域沉积地层表现为湖相沉积的粉砂沉积为主,气候环境表现为湿润;1100—0aBP风成砂等的沉积阶段,气候环境表现为干旱。  相似文献   
94.
尤全刚  薛娴  黄翠华 《中国沙漠》2011,31(2):302-308
 针对民勤绿洲近几十年来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同时大规模开采地下劣质咸水用于农业灌溉的现状,采用咸水沟灌大田试验,就绿洲地下水深埋区(>5 m)咸水灌溉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深埋区,灌溉水带入的盐分是土壤表层盐分积累的主要来源;播种前大定额淡水灌溉,土壤明显脱盐,但随着生长季内咸水灌溉及灌溉定额的减少,土壤开始返盐,到生长季末,根区土壤显著积盐,2 g·L-1和5 g·L-1咸水灌溉下土壤的积盐率分别为22.67%和35.30%;高垄覆膜种植方式下,膜上沟灌对沟下土壤盐分淋洗明显,但是在行间非覆膜区盐分强烈聚集;咸水灌溉导致根区土壤pH值升高,碱化度增大,绿洲土壤存在着明显的碱化趋势。  相似文献   
95.
民勤荒漠区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那么,荒漠气候是如何响应全球变暖的呢?以中国西北典型荒漠地区民勤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民勤荒漠区年平均气温的抬升速率高于20世纪全球气温抬升速率和中国近100 a气温抬升速率;2—6月和11—12月月平均气温表现为不同程度增温趋势,其中,2月增温最明显;从20世纪全球最暖的80—90年代开始极端最高气温变幅明显增大,极端最低气温间歇式下降,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在变暖的同时,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1956年以来当地沙尘暴发生日数表现为减少趋势,其原因主要是1961年以来当地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大,暖湿气候是导致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民勤盆地地下水供需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民勤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开发现状,阐述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勤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7.
民勤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对水资源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通过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边缘长期的生态定位观测和近年来对绿洲边缘的植被调查,计算植物种辛普森(Simpson)、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年均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的下降植物种类减少、物种多样性呈减低趋势;降水量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
民勤绿洲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节水途径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石羊河进入民勤盆地的水资源逐年递减,导致绿洲内部地下水的过度超采,从而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及农田弃耕、沙化。缺水己严重地威胁着绿洲农业的发展。但是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后的灌溉方法和产业结构等使水资源的利用很不合理,灌溉水的利用率低下。改革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完善和配套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选用节水的优良作物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应用先进的灌溉技术,逐步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民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
利用民勤与周边地区2005年的Landsat-5 TM影像和1∶25万的DEM资料,在ArcGIS的支持下,对GRAPES_SDM沙尘模式中原有的20世纪80年代的地面信息进行更新与对比,在此基础上就2010年4月23日至25日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土地覆盖更新前后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并结合民勤站的沙尘浓度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式中原有的土地覆盖信息相比,民勤及周边地区2005年的沙地、草地、耕地、水体、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城乡用地变化不大;土地覆盖变化影响了模式输出的起沙通量和沙尘浓度的范围与强度。一方面,土地覆盖的更新使得起沙总体上有所减弱,且影响程度随过程的增强而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土地覆盖变化对地面沙尘浓度的影响具有初期性、移动性和尺度适应性,同时也显著地改变了沙尘浓度的垂直分布。此外,起沙过程中土地覆盖信息的更新有利于民勤站沙尘浓度模拟值接近观测值,表明沙尘模式中的土地覆盖信息应该具有现势性。  相似文献   
100.
李杰  李宗礼  黄高宝  刘蕾 《中国沙漠》2013,33(1):308-312
在论述了节水型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了民勤绿洲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草畜产业。发展节水型灌溉草地不仅是草畜产业的基础,而且是转变用水方式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勤绿洲草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