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河北国土资源》2006,(10):25-26
肖建兵,1976年4月出生,1995年进入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工程系工程测量专业学习,1999年本科毕业后进入河北省测绘局下属省第一测绘院参加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352.
牛强  盛富斌  刘晓阳  严雪心 《地理研究》2022,41(8):2142-2154
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内部人口的居住迁移,精细测度居民迁居行为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对于从人的行为视角来分析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提出净活跃度指标和总活跃度指标来量化描述迁居活跃度,并依据两个指标的分类及组合,将居民居住地划分为高迁入型活跃区、平稳型活跃区、高迁出型活跃区、高迁入型非活跃区、平稳型非活跃区与高迁出型非活跃区六种空间类型,进而探讨居民迁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武汉都市发展区内部人口迁移总体呈现出从主城区向近郊区逐步迁移的趋势,且主城区人口总活跃度相较更高。② 主城区以高迁出型活跃区和高迁入型活跃区为主,近郊区则以平稳型非活跃区为主。③ 不同空间类型内的居住类型存在差异:高迁入型活跃区内以新建小区、高校住区、学区房、城中村为主;平稳型活跃区以农村居住地、园区周边住宅为主;高迁出型活跃区以老旧小区、园区周边住宅、城中村、农村居住地为主;非活跃区则以农村居住地为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手机信令大数据的居民迁居活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证研究证明其对于居民迁居地空间类型划分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规划决策部门掌控城市内部的人口迁移特征提供数据支撑、为城市不同区域针对性的进行公共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3.
《河南地质》2012,(6):45-45
曾经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的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然而,最近几年,大小湖泊周围鳞次栉比盖起的高楼越来越多。曾经引以为豪的湖泊,给市民带来的不再是美景和水韵,而是环境恶化和城市内涝。被生态学家誉为“城市之肺”的湖泊,变成了“城市之泪”。  相似文献   
354.
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相结合,借助OpenGeoda1.0和ArcGIS9.3,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和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6~2010年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且具有持续增强的趋势;区域经济初步表现出"二元结构"发展特征,以武汉市为中心的经济高值区辐射效应较弱,极化作用显著;"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发展中初步显现。着重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5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天地珠宝城坐落于鲁磨路上,共有3层,其中一、二楼已投入营业,三楼正在对外招商,是现今珠宝一条街上经营面积较大的重要营销中心之一。天地珠宝城项目自2006年开始实施,隶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后勤保障处(原后勤集团),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招商引资和重新装修,  相似文献   
356.
珠宝旅游产业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和东湖风景区,建设武汉东湖国家珠宝旅游产业基地(“中国宝谷”)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基地建设的总体框架设计方案,分析了基地建设背景与必要性,探讨了基地建设基础与可行性。文章指出,要在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磨山景区南部南望山北部及毗邻地区建设国家级珠宝旅游产业基地、构筑“中国宝谷”,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空间上形成“一核(教育与研发极核)一街(鲁磨路珠宝一条街)三区(珠宝创意设计与科教游览区、珠宝文化鉴赏与休闲度假区、珠宝展示交易与旅游购物区)”格局。文章认为,基地建设是国际国内珠宝文化旅游大发展和良好的基础调节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前景广阔,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7.
基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gPhone重力仪2016~202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其背景噪声(仪器噪声和环境噪声)水平,分析2020年武汉封城前后背景噪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gPhone重力仪的噪声水平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交替时期(5月中旬)最小,秋冬季节(9月至次年2月)较大;2)2016~2020年gPhone重力仪的地震噪声等级(seismic noise magnitude, SNM)范围为3.500~4.278,亚地震噪声等级(sub-seismic noise magnitude, SSNM)范围为4.456~6.136;3)武汉封城期间(2020-01-23~04-21) SNM日变化值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2020-04-22武汉全面恢复公共交通,SNM日变化值恢复到以往水平。  相似文献   
358.
武汉城市圈是全国首批“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之一,而且是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了正确认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以及3个5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转化方向和区域差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① 总体特征上,2000-2015年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多。② 变化方向上,2000-2015年以耕地、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要特征,2000-2005年以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化为主,2005-2010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水域,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2010-2015年以耕地、林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③ 区域时空差异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中部;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周边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中部;水域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仙桃市;林地主要在潜江市、云梦县;草地主要为英山县。④ 政策驱动因素分析上,中部崛起、两型社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59.
胡迪 《陕西气象》2006,(3):18-20
利用武汉天河机场1996—2005年共10 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机场低能见度现象的年变化、日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能见度现象在冬季出现得最多,夏季最少。春、秋、冬三季低能见度出现频率较高的时段比较接近。在对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和低能见度的持续时间进行研究后发现雾是造成低能见度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而春、秋、冬三季低能见度的持续时间在2~4 h之间的居多。  相似文献   
360.
In this study, remote sensing data of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in 1996-2001 were selected to extract wetland landscape information. Several landscape indic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within the five years, including patch number, patch density, patch fractal dimension, landscape diversity, dominance, evenness, and fragmentation indexes. Then, transformation probabilities of wetland landscapes into non-wetland landscape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Markov Model, and on these gr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of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all wetland types increased, lake area declined, and dominance of natural wetland decreased. The reasons for these results were mainly becaus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abundant wetland in Wuhan City, we suggested that protection of wetland landscape should cooperate with urban construction, which means wetland should become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landsc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