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31篇 |
免费 | 2277篇 |
国内免费 | 35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31篇 |
大气科学 | 4852篇 |
地球物理 | 916篇 |
地质学 | 6325篇 |
海洋学 | 1625篇 |
天文学 | 62篇 |
综合类 | 1682篇 |
自然地理 | 20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452篇 |
2022年 | 606篇 |
2021年 | 624篇 |
2020年 | 524篇 |
2019年 | 563篇 |
2018年 | 390篇 |
2017年 | 463篇 |
2016年 | 459篇 |
2015年 | 490篇 |
2014年 | 971篇 |
2013年 | 826篇 |
2012年 | 931篇 |
2011年 | 888篇 |
2010年 | 849篇 |
2009年 | 887篇 |
2008年 | 864篇 |
2007年 | 739篇 |
2006年 | 738篇 |
2005年 | 633篇 |
2004年 | 514篇 |
2003年 | 564篇 |
2002年 | 600篇 |
2001年 | 615篇 |
2000年 | 438篇 |
1999年 | 374篇 |
1998年 | 380篇 |
1997年 | 368篇 |
1996年 | 400篇 |
1995年 | 348篇 |
1994年 | 285篇 |
1993年 | 253篇 |
1992年 | 214篇 |
1991年 | 200篇 |
1990年 | 153篇 |
1989年 | 112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992.
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塔北英买32潜山区发育一类特殊的潜山油藏类型——碳酸盐岩-砂岩复合潜山油藏。文章通过对部分复合潜山油藏的描述和英买32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的分析,指出沿潜山面发生的多期削蚀、超覆作用是形成复合潜山的根本原因,加里东中晚期、海西-印支期两次大型不整合的发育是形成复合潜山的基础。根据地层削蚀、超覆作用的不同,将复合潜山分为削蚀型和超覆型2类。根据砂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关系的不同,2类复合潜山又分别可划分为3种模式:削蚀型潜山可分为覆盖式、尖灭式、断堑式;超覆型潜山可分为覆盖式、尖灭式、沟谷式。塔北地区复合潜山普遍发育,加强储层顶面刻画,落实复合潜山圈闭,是实现滚动扩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3.
994.
岩质斜坡受到花岗岩脉的多次侵入,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均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均有可能发生变化。本文以雅砻江中游楞古水电站坝址区嘎夏帕斜坡为例,对多次花岗岩脉侵入条件下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嘎夏帕斜坡原本为陡倾中薄层砂岩组成的逆向坡,岩体完整性较好,稳定性较高; 由于受到花岗岩脉的多次侵入,坡体变成砂岩和岩脉互层的结构,在岩脉挤压作用下,大部分岩体呈碎裂状,完整性差,坡体的变形模式由弯曲-倾倒式变为挡墙溃决式。中部完整性较好的砂岩成为挡墙,和前部岩脉一起阻止后部大方量碎裂状岩体下滑,但是随着前部脉体的失稳破坏,斜坡有可能发生挡墙溃决式整体滑坡。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3DEC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定性分析一致。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此类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出“三江”地区北段某多元素异常带,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由W、Mo、Cu、Bi、U、Sn、Ag、Cd、Pb、Zn、As、Ba、Hg、Au等高中低温热液成矿与伴生元素组成于一体,具典型的浓度分带与组分分带特征。它位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侧,对该异常带的解剖,具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7.
论氢化物迁移成矿机制──兼论钒钛磁铁矿成矿的化学模式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论述了氢化物的形成条件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探讨了岩浆中钛、铁、钒、磷元素的迁移富集机制。建立了钒钛磁铁矿成矿的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8.
产于红色碎屑岩中的红井铀矿床是潜育型砂岩铀矿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通过对红井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类铀矿化的成因机理,并提出了“红层-断裂-油气-铀源”“四位一体”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9.
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运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讨论了该成矿模式的运用方法和程序,即首先检验研究区是否经历过较强的碰撞造山作用,其次查明研究区已有的矿化类型、特征和规律,运用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解释成矿规律,预测矿床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一个数学模型以研究碳酸盐岩含水层由其原始状态到成熟岩溶含水系统的发展过程。模型由3个模块组成:(a)二维连续空隙水渗流模块,表示裂隙系统(“分散流”系统),即岩溶空管道之间水性差而贮水性强的那部分岩体;(b)非连续管道网络模块,模拟冉溶道内发生的层流、紊流运动和溶质运移过程;(c)碳酸盐岩溶蚀模块。管道-裂隙系统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模拟那种复杂的、具有多种地下水补给方式的岩溶含水盆地的演化是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