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2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测绘学   541篇
大气科学   408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719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6篇
自然地理   117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MODIS数据的博州植被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6—2017年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博州地区NDVI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参考统计年鉴的载畜量数据综合分析引起博州地区NDVI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6—2017年博州地区的植被尤其是草地植被以退化为主,其退化原因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广东省10部天气雷达2010—2016年的观测基数据,对雷达的国土覆盖、地形遮挡现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覆盖密集,大部分区域覆盖都达到4~5部雷达重叠,海岸线连续性覆盖良好;粤东地区覆盖均匀,大部地区覆盖达到3~4部雷达重叠;粤西部覆盖较好,大部分地区达到2~3部雷达覆盖重叠;粤北等人口较少的地区雷达覆盖差、遮挡严重。  相似文献   
113.
芦涛  邓冰 《气象知识》2019,(3):69-71
本溪市地处辽宁中东部山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城市,属北半球中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自然条件过渡性强,气候生物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基本类型占全国全部类型的54%,是我国北方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类型丰富的独特区域。  相似文献   
114.
潜流驻留时间是反映潜流交换、溶质迁移转化、生物组成、生态过程的重要特征变量。应用双循环可控式河岸带模型,以NaCl为示踪剂,深入研究了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的复合效应;应用量纲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析了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程度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河岸带植被密度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阈值。②潜流驻留时间分布与河岸蜿蜒形态呈类镜像效应;潜流驻留时间在河岸带蜿蜒波不同位置差异明显,迎水面平均驻留时间约为背水面的1/2。③河岸带蜿蜒性与植被密度是影响潜流驻留时间的关键因子,总作用程度达91.07%。潜流驻留时间对蜿蜒性最敏感,对植被密度敏感性较弱,对复合因子的敏感性介于两者之间;迎水面内组合因子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共同促进效应,背水面内组合因子对潜流驻留时间具有抑制和促进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15.
116.
大平原北部的蛋白石植物岩中封存碳的13C/12C比值可作为重建古气候的依据。宿主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植物岩中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之产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沿气候梯度土壤表层分布的植物岩的13C/12C比值反映了当前植被中C3和C4植物的比例。土壤中植物岩的δ^13C值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多种作用引起的;尘土对土壤表面的埋藏作用,生物扰动和可能由雨水的渗透而引起的淋滤作用。此外,尘  相似文献   
117.
三江平原地区毛果苔草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果苔草群落是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植被的主要类型,分布广,面积大。毛果苔草不但是群落的优势种,而且是形成泥炭的最主要的造炭植物。本文主要探讨毛果苔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②毛果苔草和泥炭形成关系;③毛果苔草的养分和化学元素特性;④毛果苔草群落学特征。并对毛果苔草群落的演替过程和利用保护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8.
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古植被和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继军 《地理科学》1994,14(4):381-383
  相似文献   
119.
小良试验站三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国逸  余作岳 《热带地理》1995,15(4):306-312
本文分析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地表径流在汇流、洪峰及径流过程上的特征,差异是巨大的。在径流过程上桉树林和裸地的变地剧烈,几乎没有什么调蓄作用,洪峰流量占一次性降水径流量的绝大部分,涨水和退水流量都较小。本文应用灰色系统GM(2,1)模型,成功地预测了以年和以月为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序列,其预测模型可以用来对这些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20.
HEIFE绿洲区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率的分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灏 《高原气象》1993,12(2):156-161
太阳辐射的分光测量在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HEIFE临泽子站进行的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分光观测资料,研究了黑河绿洲区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总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中,紫外和可见光部分的比倒偏小,近红外部分则偏太.在其从冬到夏的季节变化中紫外和可见光部分是由小到大,近红外部分剐是由大到小。在其日变化中0.5μm以下波段是中午大早晚小;0.7μm以上波段是中午小,早晚大;0.5-0.7μm波段的日变化不明显。紫外波段的相对日变化幅度最大.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特征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关.各波段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型有一定的季节差异,其中波长小于0.7μm部分较为明显,并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关.在裸露地表各波段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中,近红外波段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大,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则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减小.全波段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主要是近红外波段的贡献.这是裸露地表光谱反射率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