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8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测绘学   2340篇
大气科学   786篇
地球物理   1132篇
地质学   2039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873篇
自然地理   173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陕北风沙区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是毛乌素沙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十分脆弱。本文通过对陕北风沙区大保当井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合遥感影像,运用图形叠置法、类比分析法和生态机理法分析了在该地区进行煤矿开采对当地自然植被、野生动物以及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42.
黄土坡面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减流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佳  刘普灵  邓瑞芬  刘栋 《地理科学》2012,(11):1391-1396
在延安燕沟流域退耕黄土坡面,根据植被状况建立不同植被恢复阶段(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径流小区,分析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与坡耕地相比,各小区的减流减沙效益为:林地>灌木地>草地,草地和灌木地的减沙效益大于减流效益。对比草地和灌木地刈割前后的产流产沙量,可以看出,草地和灌木的减流效益有80%以上是由于地表枯落物及根系拦蓄径流造成,刈割后产沙量有明显增加,表明处于植被演替初级阶段的近地表层生态功能仍然比较脆弱,仍需进行封育保护。  相似文献   
943.
利用ArcGIS10、ENVI4.5、Visual FoxPro6.0等软件,采用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定量分析了中国655个建制城市的空间分布与河流、植被、地形起伏度、高程4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结论如下:①城市对水的依赖程度高,城市等级越高,依赖程度越强;②总体趋势上,植被状况越好,城市分布数目越多;城市对植被的依赖程度高,城市等级越高,依赖程度越强;③总体趋势上,地形起伏度越大,城市分布数目越少;地形起伏度对城市分布有较大影响,城市等级越高,影响程度越大;④高程对城市分布有较大影响,城市等级越高,影响程度越大。综合评价全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适宜度,分析了适合城市发展的区域。  相似文献   
944.
魏开  许学强 《热带地理》2012,32(4):416-422
土地问题是我国城中村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中村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城中村主体的行为特征、城中村土地供应和需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以理论推导与现实印证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对城中村土地供求变化进行了动态均衡分析。从村庄"内部人"的视角,考察在各种内外部因素变动(征地与留用地,城中村改造,村民城市化转型)的情况下,城中村主体如何实现土地的供应和需求均衡。总体上,城中村土地变化表现为土地需求被动地追随(因征地而发生的)供应减少而下降,以实现供求均衡。具体而言,在城中村形成阶段,供求均衡借助乡村工业化,即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而实现;在城中村存续阶段,存在土地供求的逐渐失衡;在城中村改造阶段,供求均衡最终必须通过城市化,即村民转为市民而实现。  相似文献   
945.
程占红  赵蒙 《干旱区地理》2012,35(4):578-586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算物种的多样性指数、科属、区系、生活型和生态型特征,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对五台山旅游干扰下植物多样性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理因子和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下,各类植被景观区表现出一定的格局规律。在排序图上,以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为主的Ⅲ区、Ⅳ区和Ⅶ区位于左侧,以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为主的Ⅰ区、Ⅱ区、Ⅵ区和Ⅴ区位于中间,仅有乔木层的Ⅸ区位于右侧。坡位、海拔和旅游影响系数与DCA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相关性均较大,说明这3个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格局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有益于五台山景区的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946.
《干旱区地理》2012,(2):237
植被生长状况的好坏与该地区等气候条件关系紧密。气象条件的变化往往要引起植被指数的增加或减少,但植被对于降水、温度及其他气象指标的变化,存在延迟响应的机制,植  相似文献   
947.
安徽省池州市2001~2010年可持续发展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池州市是国家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近十年来,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剧了其发展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池州市2001~2010年生态足迹供给与需求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与分析,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2458hm2/人上升至2010年的2.2483hm2/人,年平均增长11.14%,人均生态赤字由0.8445hm2/人扩大至2010年的1.8266hm2/人;居民消费水平、能源消费量与人均生态足迹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0.945,为生态足迹驱动因素;研究时段内,能源生态足迹年均增长速度为83.75%,明显快于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增长速度;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2.98hm2/万元下降至2010年的1.20hm2/万元。预测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2336hm2/人,生态赤字将增至2.7926hm2/人;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4.4896hm2/人,生态赤字将扩大到4.0308hm2/人。针对池州生态不安全的现状,从减少能源消费、改变消费方式、提高农作物单产等方面提出了减少生态足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8.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科学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干化效应是目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14种典型人工植被为例,通过构建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定量评估了不同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研究发现:除农地和撂荒草地外,各植被深层土壤水分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同土层深度之间呈一元线性关系。不同人工植被深层土壤相对干化程度存在差异,以油松林地最高,杨树侧柏混交林地最低。不同植被类型受其自身蒸腾耗水、根系特征和耕作等影响,土壤干化的程度在剖面上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针阔叶植被配置模式土壤水分状况要稍好于阔叶纯林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49.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资源,超越我们教师的思维,显得更加珍贵。真正的地理课就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各种随时产生的教学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并巧妙运用。引领学生投入到正式的再创造之中,互动生成。努力丰富和调整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将新课程的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促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50.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非降水气象回波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气象条件为晴空或有云但无降水的情况下,在雷达站附近经常可观测到大面积的非降水气象回波,这些回波对定量估测降水和雷达资料同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有效识别这些非降水回波,该文发展了基于模糊逻辑识别和回波分块的非降水气象回波识别算法 (NPMDA)。该文首先利用地面和卫星资料为标准,提出了非降水回波的确定标准,并利用北京SA雷达,对非降水气象回波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隶属函数。在非降水回波识别时首先采用SCIT算法将回波组合成片,然后对整个PPI进行初步的判断。对不能初步判断为降水的PPI,采用模糊逻辑的方法计算成片回波的属性值,依据成片回波的属性值得到片内回波逐点识别时的阈值,从而实现了回波的动态阈值识别。结果表明:对大部分非降水气象回波识别效果较好,对较强降水回波误判较少,弱降水回波有时会出现一定的误判。与NCAR使用的ICADA方法相比,NPMDA方法能明显提高非降水回波的识别率,减少降水回波的误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