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100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71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辽宁本溪晶花洞发育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中厚层白云质灰岩中,洞内碳酸钙沉积物具有白色、黄色、肉红色、浅蓝色和黑褐色等多种原生色彩。在洞穴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围岩和洞穴碳酸钙沉积物X荧光分析以及显微镜薄片鉴定,认为洞穴中白色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主要由质纯的CaCO3形成;浅蓝色、黑褐色的形成则多由沉积物含有铜、锶和锰、锌所致;而黄色、红色则为不同环境下铁、锰等变价元素所产生。   相似文献   
102.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主要植物群落植冠层的截留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退耕地人工群落植冠层的截留能力,是群落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用的机理,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促进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简易吸水法”,可以快速掌握退耕地植冠层的最大截留潜力。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较早、平均年龄约10a以上的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等几种人工群落,它们的林冠截留量较高,平均达1.93mm,为当地3种截留量最高、林龄50a之上天然群落的61%。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中国沙棘等退耕地人工群落的截留量,基本上显示出与林龄之间呈线性或Cubic、Quadratic正相关关系。在植物群落分层截留、消化吸收降雨的这一空间垂直序列中,植冠层截留量虽然较低,平均仅1.29mm(0.25~2.38mm),但植冠层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减轻、缓冲雨水直接打击地面,改变降水的侵蚀性危害,而这些作用要远远高于截留量自身的区区数量。  相似文献   
103.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大小和发育阶段林隙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隙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在140~210 m2时最大,随林隙面积的进一步扩大,H′呈下降趋势。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指数H′在林隙形成的20~30 a间达最大值,随林隙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藤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在林隙形成初期至40 a时逐渐增加,在40 a时达最大值,最大值出现时间较其他生长型滞后。各生长型物种丰富度指数R1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一致,生态优势度λ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几乎相反。乔木和藤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随林隙大小和年龄的变化趋势较灌木和草本植物和缓,灌木和草本植物对林隙环境的时空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5.
为完善舟山南部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及结构特征,文章使用环境DNA技术对该海域鱼类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采集水样、过滤、提取环境DNA、PCR扩增、测序,在该海域6个站位中获得8个环境DNA样品,共检测到9种舟山海域常见鱼类。其中,软骨鱼纲1种,辐鳍鱼纲8种,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为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环境DNA技术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鱼类资源调查方法,但是可以作为鱼类资源调查和空间分布的补充手段,与底拖网数据结合,为舟山南部海域鱼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时间:早在3000年前就开始的人类捕鲸活动一直没有威胁到鲸的种群生存。巴斯克人的标枪时间:公元9世纪,巴斯克人有系统、有组织的捕鲸活动开始了。地点:在法国与西班牙靠大西洋岸的比斯开湾附近。方法:巴斯克人有一种灵活的标枪,他们把标枪系在浮子上,人们坐上小船,拼命追向猎物。一盯准目标,标枪  相似文献   
107.
108.
通过核糖体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的核苷酸序列研究了深圳杨梅坑海域20种47个造礁石珊瑚样本的共生藻。通过ITS序列分析,与GenBank上的4种不同的共生藻构建Neighbor-Joining聚类树,进行石珊瑚共生藻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的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于2种不同的种类(亚系群),19个样品属于C1亚系群共生藻,1个样品属于C15亚系群共生藻,C1和C15两个亚系群共生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 01。将深圳杨梅坑海域得到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上的福建东山海域、广东徐闻地区的C1系共生藻进行比对,只有深圳杨梅坑海域藻类样本平均(A+T)碱基含量为49. 4%,(A+T)含量小于(G+C)含量。构建Neighbor-Joining聚类树表明,深圳杨梅坑海域石珊瑚共生藻与福建东山海域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广东徐闻地区的亲缘关系较远,地理隔离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9.
三峡库区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以便为汉丰湖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12月、2015年4、7和10月按季度共4次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8538尾,38种,隶属于5目9科32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有28种,占总物种数的73.68%.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蛇鮈(Saurogobio dabryi)、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鲤(Cyprinus carpio)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为汉丰湖的重要优势种,占总尾数的67.45%.汉丰湖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冬季最高,而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季节相对稳定.Jaccard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季节间种类相似度较高.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表明,冬季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春季,夏季稳定性最低.湖泊生境尤其是水位的变化对汉丰湖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0.
于2011年2~12月,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设置6个采样站位,每逢双月份调查1次,研究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调查共获得浮游植物87种,以硅藻种类最多.浮游植物密度呈周年双峰变化,分别在4月和8月成峰,4月峰值最大,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59×104cells/dm3,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71×106cells/m3,8月峰次之,水样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1.28×104cells/dm3,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7.38×105cells/m3;浮游植物密度在2月和4月,北高南低,6月和8月中部高,外围较低,10月和12月南部高北部低.2月和4月,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6月和12月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为第一优势种,8~10月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为第一优势种,枯水期(2月)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在局部海域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