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569篇
地质学   799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2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9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81.
2007年丹东和阜新地区地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7年辽宁地闪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和阜新是辽宁南北两个地闪高发区,其地闪变化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点。两地均为负地闪次数远远多于正地闪次数,正闪比相差不大;正闪比春季大,夏季少;丹东平均正、负地闪峰值电流强度均值大于阜新。地闪多发于午后到夜间,丹东多发于早晨。定义了地闪持续时数,分析发现地闪多集中发生在持续6h及以上的地闪活动过程中,因而持续6h及以上的地闪活动过程潜在危害较大。丹东地闪活动易发月份为5-10月,阜新为5-8月;丹东地闪活动最活跃期为8月,阜新地区为7月。  相似文献   
982.
应用Lane-Emden方程分析下月幔厚度与月核半径大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取圈层结构和球对称形态为月球的基本结构假设,并以月球平均密度和无量纲惯性矩作为约束,数值求解月球Lane-Emden方程,得到下月幔厚度和月核大小的变化范围.结果表明月核的密度在4.7 ~7.0 g/cm3范围内变化时,月核半径的变化范围为704~356 km,相应的月幔厚度的变化范围约为33~381 km,月核占月球总质量的百分比在0.6%~7%之间变化.所得结果可为后续的关于月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83.
黄娅  徐荣栏  李亮  金鑫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1):2683-2688
本文是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CT)方法中的滤波反投影法(FBP)和代数迭代法(ART),根据等离子体层的仿真模型,重建其全球密度分布.在重建过程中,地球遮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但ART比FBP重建的效果好.ART重建图像的相关系数可达0.98,而FBP重建图像的相关系数仅为0.86.FBP重建的偏差是由地球遮挡引起,向阳面靠近地球区域的密度会减小.从定量分析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地球遮挡所引起的偏差变化.  相似文献   
984.
本研究对涪陵地区井下产气的龙马溪组页岩岩芯,采用三轴压机压裂制造裂缝,用工业CT扫描压裂前后岩芯,应用图像识别技术统计出裂缝体密度,又用超声脉冲透射法测定样品破裂前后裂缝方向上的纵波、单偏振方向与裂缝不同夹角的横波,来研究裂缝对页岩岩芯声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裂后样品的纵波速度略微降低,只有含较多内部裂隙的150#样品纵波速度减小幅度明显.压裂前后样品的纵波波形差别不大,纵波主频随裂缝体密度呈下降趋势,即压裂后纵波频谱主频向低频端移动.压裂前横波速度随自身与裂隙方位角变化而变化,与0°和180°相比,在45°和135°时略微减小,在90°时速度降低幅度最为明显并且发生相位反转.典型样品的横波主频随偏振方向与裂缝夹角的增大而逐渐向低频移动;压裂后,横波频谱杂乱,出现多处局部峰值,速度和主频较压裂前更低,平均横波波速随裂缝体密度呈明显减小趋势.平均纵横波速比随裂缝密度呈近线性增加,表明其与裂缝体密度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5.
速度、密度之间的相互耦合使得密度在多参数全波形反演中较难获得.本文将截断高斯-牛顿法用于声介质速度、密度双参数全波形反演,通过考虑近似Hessian矩阵中反映速度、密度相互作用的非主对角块元素,有效解决了多参数全波形反演中速度、密度之间的耦合问题,在不采用反演策略的情况下,仍能够获得精度较高的速度、密度反演结果.常规的截断牛顿类全波形反演通常利用一阶伴随状态法求取目标函数对模型参数的梯度,利用二阶伴随状态法或有限差分法求解Hessian-向量乘,在每一步内循环迭代过程中需要额外求解两次正演问题,计算量较大.本文基于Born近似,将梯度计算中的核函数-向量乘表示为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向量-标量乘的累加运算,同时将Hessian-向量乘转化为两次核函数-向量乘,无需额外求解正演问题,有效降低了计算量.数值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6.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n the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channel is a key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suspended material travels, and for determining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 in the water body.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the reach degree of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n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flume with 6.0 m long, 0.72 m width and 0.6 m height. The head velocity was measured at three convergent degrees (-8°; -12°; -26°), at three divergent degrees (8°; 12°; 26°) and two slopes (0.009, 0.016) for various discharges. The measured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s compared with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n the constant cross section channel. Based on non-dimension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lations as 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are offered for predicting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n the convergent, divergent and constant cross section channel. Als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 that for the same slope and discharge,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n the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channel are greater and less than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constant cross sec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87.
基于不同场源频谱成分的不同,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的场源分布特征。利用匹配滤波方法计算松辽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的不同场源平均深度,将其分为浅源场、中源场和深源场,并推测松辽盆地北部的地壳有3层结构。浅源场产生的重力异常大,对重力勘探贡献最大;中源场和深源场的重力异常都比较小,但两者有极好的继承性。有了场源的平均深度,利用Parker迭代反演法计算上地壳与中地壳之间的界面起伏,在该界面上可看到松辽盆地北部的“隆起区-沉积盆地-隆起区”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988.
基于CHAMP卫星加速度计数据,对2002年4月和2004年11月两个连续磁暴事件期间400 km高度热层大气密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磁扰动相近的连续磁暴发生时,热层密度对第一个磁暴的响应幅度明显大于后续磁暴;磁暴间歇期有时会出现密度低值;磁暴恢复相,热层密度先于ap指数快速恢复至暴前水平,甚至更低;热层大气经验模式NRLMSISE00的预测结果中没有包含这些现象.利用TIMED卫星SABER辐射计数据进一步分析同时段100~155 km高度NO冷却率的变化特点,NO冷却率在暴时的增大滞后热层密度2~6 h;磁暴恢复相,NO冷却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弛豫时间远大于热层密度.暴时增强的NO冷却率及其缓慢的恢复是导致热层密度响应幅度变小的原因,间歇期是否出现热层密度异常低值也与NO冷却率的增幅有关.  相似文献   
989.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震源机制显示该地震为左旋走滑型,断层破裂面以北西向为主,与昭通断裂带近乎垂直.本文基于三维重力反演技术,采用Crust1.0地壳结构模型和最新Moho面深度模型联合约束,反演得到了该地震震源区及周边的三维密度结构特征.反演结果表明:鲁甸地震震源区南北两侧块体运动受到昭通断裂不同程度阻隔,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昭通断裂北段地壳物质运移的阻挡能力相比南段更强.通过进一步调查距离震中较近的流动重力测点的点值变化发现,从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大海村(P1)重力点值减小,减小幅度达到19 μGal,而位于昭通断裂东北侧的江底(P5)重力点值同期变化显示为增加,其他距离较远测点在震前重力变化不明显.综上结果对鲁甸地震的成因机制给出了初步解释.本文结果对于认识孕震区深部结构及地球物理场时空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对识别与局部重力变化有关的地震前兆也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0.
热层大气密度是空间大气环境的重要参数,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开发了多种大气模式,但其误差普遍较大,尤其在磁暴期间偏差值甚至超过100%.本文利用中国星载大气密度探测器和CHAMP卫星加速度计在轨获得的连续探测数据,针对近10年(2003—2014)中多次强磁暴事件和多次中等强度扰动事件,即2003年11月、2004年7月和2005年8~9月多次强磁暴事件(Kp值均达到9),2006年4月、2012年4月的两次中等强度磁暴事件(Kp值分别达到7和6),分析和比对不同强度磁扰事件期间不同高度全球大气密度就位探测值与模式值(NRLMSISE00)之间的差别.在2005年8月24日强磁扰事件中,560 km高度中国卫星就位探测值上涨幅度约2~3倍,扰动区中的增变比高达5.7倍,375 km高度CHAMP卫星就位探测值上涨幅度约0.8倍,扰动区中增变比达4.0倍,期间大气密度模式值不仅没有出现明显的涨落,更没有出现强烈的区域扰动;在2003年11月和2004年7月的强磁扰事件中,CHAMP卫星就位探测值均有显著涨变和强烈扰动变化,而模式值无明显扰动变化;在中等强度磁扰事件中,高度560 km附近就位探测值在北、南半球高纬地区显著上涨,远高于模式值,高度350 km附近就位探测值在地球阴影区域显著上涨,上涨幅度也大于模式值.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大气模式对地磁扰动(尤其是强磁暴事件)期间全球热层大气密度的响应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