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4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篇 |
大气科学 | 50篇 |
地球物理 | 75篇 |
地质学 | 113篇 |
海洋学 | 291篇 |
综合类 | 54篇 |
自然地理 | 2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土壤水 相似文献
94.
洪泽湖典型水生植物群落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4月6日、7月5日、9月8日和12月11日,在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典型植物群落调查,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荷花(Nelumbo nucifera)、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浮萍(Lemna minor)、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植物群落的生物量、植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在各植物群落的平均生物量中,芦苇群落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4 553.47g/m2;芦苇群落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平均根冠比为3.03,荷花群落为0.67;芦苇群落、荷花群落、金鱼藻群落、水花生群落、浮萍群落和菹草群落的平均土壤碳储量分别为5.32 kg/m2、3.83 kg/m2、2.35 kg/m2、2.11 kg/m2、1.57 kg/m2和1.33 kg/m2;芦苇群落、荷花群落、菹草群落、金鱼藻群落、水花生群落和浮萍群落的平均植物碳储量分别为2.25 kg/m2、0.51 kg/m2、0.19 kg/m2、0.11 kg/m2、0.09 kg/m2和0.05 kg/m2;芦苇群落、荷花群落、金鱼藻群落、水花生群落、浮萍群落和菹草群落的平均碳储量分别为7.57 kg/m2、4.34 kg/m2、2.46 kg/m2、2.20 kg/m2、1.62 kg/m2和1.52 kg/m2。 相似文献
95.
宁夏沙地主要灌木饲料林树种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宁夏沙地主要灌木饲料林树种毛条、柠条、沙柳、花棒丛生物量(鲜重)(地上部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半定位观测方法测定了这四个灌木树种丛生物量(鲜重)可食部分与不可食部分之比以及生物量的干鲜比,并给出了它们的营养成分。可为灌木饲料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用林木生物量回归方程,求得川西南干热河谷五年生赤桉纯林中乔木层生物量13133.9kg/ha(年平均生长量8079.7kg/ha),草本层生物量552.0kg/ha(枯落物现存量591.6kg/ha);赤桉与山毛豆混交林林分生物量27186.9kg/ha,其中赤桉生物量16494.3kg/ha(年平均生长量6620.2kg/ha),灌木层生物量10363.6kg/ha,草本层生物量329.0kg/ha(枯落物现存量1264.3kg/ha).混交林中赤桉生长好于纯林中赤桉的生长。林分营养元素含量不同植物差别很大,同种植物各器官也有所差别.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顺序一般为:ca>N>Mg>K>P,P是林地土壤缺乏的元素。 相似文献
97.
根据根茎型克隆植物的特征,建立准噶尔无叶豆各构件单元生物量的模型。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的根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枝生物量和果实生物量分别是6.33、39.72、27.93 g·m-2和3.47 g·m-2。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为40.55%,小于地下生物量所占的比例59.45%。植株本身的高(H)、高与冠幅(C)的乘积(CH)与各部分生物量间的相关性很高;但C与各部分生物量间的相关性相对较低。在分析H、CH与各生物量相互关系的各种数学模型中,大多数模型有显著的相关性,选择其中相关显著性和R2值最高的模型,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使用植株的CH所建立起来的线性数学模型对生物量的预测较好,为估算荒漠克隆灌木植物的生物量,提供个例物种的示范。 相似文献
98.
样方面积和数量对沙柳生物量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沙柳(Salix Psammophila)灌木种生物量的调查,本文设置了300m~2、200m~2、100m~2、50m~2、10m~2五种样方面积。研究结果,选用100m~2样方面积,其精度达到0.95以上,其调查样方数量比其它样方面积都少。如果调查对象是矮小灌木种,调查样方内又有10株以上的植株,则可采用10m~2样方面积,这样虽然调查样方数量比100m~2面积要增多,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9.
准确模拟和预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理论载畜量对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优化放牧管理至关重要。当前很多研究以围栏外草地AGB为基础,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AGB的现存量。但是,牛羊啃食后的草地AGB现存量无法准确评估草地理论载畜量。围栏内草地不受家畜采食影响,其年际变率由环境因子驱动,可视为草地潜在AGB (potential AGB,AGBp),更适用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评估。本研究以青藏高原345个围栏内AGB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气候、土壤和地形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草地潜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并对当前气候条件(2000-2018年)和未来20年(2021-204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的草地AGBp和高寒草地理论载畜量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算法可准确模拟当前气候条件下的青藏高寒草地AGBp(R2=0.76,P<0.001);2000-2018年青藏高寒草地AGBp平均值为102.4 g m-2,时间上增加趋势不明显(P>0.05);AGBp年际波动和生长季降水显著正相关(R2=0.57,P<0.001),和生长季温度日较差显著负相关(R2=0.51,P<0.001)。(2)当前气候条件下,青藏高寒草地平均理论载畜量为0.94 SSU ha-1(standardized sheep unit ha-1);在过去20年约有54.1%草地理论载畜量呈提升状态。(3)和当前相比,未来20年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草地AGBp和理论载畜量呈下降态势。因此,建议未来在厘清气候变化影响下草畜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草牧业规划和管理,以缓解区域气候变化引起的草畜矛盾。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