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青海杂多圆柏年轮指示的近700年旱涝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采自青海南部高原杂多地区树木年轮样本, 建立了该地717年树木年轮年表序列。依据响应函数、 相关与偏相关方法, 分析了该年表与树木生长时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年表对杂多5~6月的气温、 蒸发、 降水量、 相对湿度和干燥度指数反映敏感, 由其重建了高原春末夏初的干燥度指数序列, 并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校准方程进行了检验, 证明重建方程稳定, 所重建的旱涝变化比较可靠, 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通过对重建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得出, 重建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海南部高原春末夏初干燥度指数大小的历史变化。1360年以来在年代际尺度上, 持续时间较长的干旱时段有4个, 即1441-1450年、 1691-1700年、 1741-1750年和1871-1880年; 持续时间较长的湿润时段有5个, 即1361-1370年、 1561-1570年、 1761-1770年、 1831-1850年和1891-1910年。  相似文献   
62.
太白山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对过去生态气候要素的重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太白山高山林线附近的太白落叶松树木年轮资料,按照树木年轮学要求和方法进行前期处理、交叉定年,建立树轮宽度指数序列.基于气候要素影响当年和次年树木生长的原理,利用多元回归技术探讨了树轮宽度指数与生态气候要素--温暖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重建了太白山地区近3∞年的温暖指数.结果表明:1745~1765年、1845~1855年、1880~1900年以及1905~1915年为几个较为明显的冷期;1725~1745年、1765~1775年、1800~1810年、1865~1875年和1890~1905年相对而言属暖期.太白山地区气候的冷暖变化有大约30~40年的变化周期.将本项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研究对比还说明,太白山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具有一定的全球性特征.  相似文献   
63.
采用油松树轮晚材宽度,重建了贺兰山北部地区过去270年以来夏季(6~8月)干燥指数,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R2)为52%。并发现干燥指数大于均值的年份有1745~1756年、1847~1864年、1925~1933年,小于均值的年份有1731~1744年、1775~1788年、1798~1808年、1865~1877年、1973~1992年;11年滑动平均后发现18世纪50年代前后、19世纪50~60年代、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及30年代初为较干旱时期,干旱时期干燥度变率较小,而湿润时段干燥度变率较大,反映了贺兰山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特点,即干旱年会连续出现;周期分析表明,干燥度指数存在22年的准周期。  相似文献   
64.
季节性温差(夏温与冬温之差)变化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在东亚地区较短的气象观测记录限制了对季节性温差变化的认识.本研究诊断了东亚地区树轮气候信号,严格筛选了10条对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2月)和12条对夏季(当年6~8月)温度变化响应敏感的年表.基于筛选的树轮资料,重建了公元1376~1995年东亚地区冬季和夏季温度变化序列,并与气候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过去600年,与冬季相比,夏季温度对赤道火山喷发造成的降温效应以及对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强迫引起的增温效应响应更为显著;温室气体强迫使得东亚季节性温差自19世纪70年代起持续减弱,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季节性温差减弱趋势已超出过去600年的自然变率范围;气候模式可以基本模拟出重建所揭示的冬季和夏季的温度年代际变率及趋势,但很大程度上低估了季节性温差变化幅度,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式低估了区域尺度温度变化对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模态响应的季节差异.本研究强调了利用气候重建资料对气候模式模拟季节性温度变化性能验证的重要性,明晰了如果未来温室气体强迫持续增强,东亚地区季节性温差将进一步减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5.
目前东亚地区基于代用资料的大尺度温度重建几乎都关注夏季或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而对冬季温度的研究比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利用260条温度敏感的树轮记录,重建了时间分辨率为年、空间分辨率为5°×5°、时间长度为公元1300~2000年的东亚冬季(12~2月)平均温度.结果 表明,自14世纪以来冬温呈现出显著的长期升温趋势,但在...  相似文献   
66.
利用阿勒泰西部地区8个采点的树轮资料,建立宽度年表,对比这些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的特征参数,并分析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拉姆拉年表和贾登峪南年表含有相对较丰富的气候信息。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哈拉姆拉年袁与该区域当年6__7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422,显著性水平达0.004 3,而位于森林中下部林缘的贾登峪南年表与该区域上年12月一当年2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523,显著性水平达0.000 2,且二者的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7.
根据帕尔默干旱模式的基本思路,建立动态的能反应旱涝持续特征的适合于天目山地区的旱涝指数。对采自天目山的柳杉树轮进行交叉定年后,测得树轮的δ^13C年序列,将δ^13C去除大气CO2趋势影响后的高频变化与不同时段的旱涝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的旱涝指数与当年和滞后一年的δ^13C序列有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树轮δ^13C对春夏季旱涝的发生有着比较好的响应。根据此显著相关性,利用多元回归方程重建了历史时期的春夏季旱涝指数,分析表明天目山地区春夏季旱涝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为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利用采自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东部山区9个采点的树轮样本,研制树轮宽度年表,分析9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统计特征及年表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位于森林中下部林缘的吉普克北、包尔克特沟西侧、小海子、胡苏木萨拉年表和森林上树线的吉普克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较多。(2)博州中东部山区气候对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存在持续性,显著的持续年数大多表现在当年及其后的3 a。(3)9个年表间的互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01的显著水平,森林中下部林缘年表间的相关性大于森林上树线。(4)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与上年12月至当年9月平均最低气温相关系数最大(R=0.583,显著性水平达0.000 1),其中与6月温度的相关最好,温度是影响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森林中下部林缘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上年6月至当年5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644,显著性水平达0.000 1),其中与6月降水量的相关最好,降水是影响森林中下部林缘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9.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1751-2005年崆峒山地区夏季温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采自崆峒山区的66根油松树轮样芯,建立了采样点的标准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标准化年表。相关分析表明,标准年表与当年夏季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重建了1751-2005年崆峒山地区夏季温度序列。结果表明,自1751年以来,研究区存在3个高温期(1786-1847年、1894-1937年、1987-2004年)和3个低温期(1764-1785年、1852-1893年、1952-1986年)。与Nino3指数、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太阳黑子数等对比表明,崆峒山地区对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及太阳活动都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70.
建立了秦岭东缘高海拔华山松树轮宽度年表,年表的可靠时段是从1911年到2005年(子样本强度大于0.8),基于此年表重建了秦岭东缘过去百年来冬半年(上年12月到当年4月)温度变化,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51%。重建序列有3个温暖时段: 1938~1944年,1958~1967年和 1998~2005年; 两个冷时段: 1945~1957年和 1968~1976年。自1968年以来,温度开始上升,但温度变化幅度未表现出明显异常。秦岭东缘和华北、华中及华东邻近,本文重建的温度序列与这3个区域的温度变化在低温、高温时段对应一致,而且相关显著,都表现出自1970s以来的升温趋势。表明在秦岭东缘采用高海拔华山松重建冬半年温度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