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岩石风化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其机制的研究也可应用于建筑物风化及其抗蚀性的领域。本文从岩石风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参考了大量建筑物风化研究的有关文献,认为建筑物风化研究的思想和实践对地貌学的风化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认为,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岩石风化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地貌学理论与地貌演化领域,也应涉及建筑物风化研究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2.
83.
论灾害地貌学的性质及研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地貌学是一门崭新的、正在开拓之中的边缘科学。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灾害地貌的分类和灾害地貌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实验流水地貌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德生 《地理学报》1991,46(1):57-65
本文简述了地貌实验研究的概况,罗列了我国主要的地貌实验室、站,叙述了我国30多年来,河型造床试验、边界条件及构造运动对河型发育影响实验,应用河流地貌实验、试验理论和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指出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回顾基础上,展望了流水地貌实验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5.
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纪念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是中国现代河流地貌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本文对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资纪念。研究涉及4个方面:① 水系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变,包括大江大河水系历史发育和山区河流地貌;② 侵蚀与产沙过程,包括有物理成因基础的侵蚀产沙模型、侵蚀产沙过程的尺度效应、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及临界现象、坡面细沟发育过程模拟等;③ 河床过程与河型,包括河道冲淤过程、河床演变、河型成因与演变等;④ 河流地貌系统研究,包括流域系统不同子系统的耦合关系、河流地貌系统中的高含沙水流和多营力地貌过程、河流地貌系统对于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河流地貌系统中的泥沙灾害和河流地貌系统的实验研究等。50年前沈玉昌先生与钱宁先生提出在地貌学与河流动力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中国河流学科。文中对此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深化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
比较了中国东南地区九岭山和九连山两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轮不同组分δ13C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α纤维素δ13C和综纤维素δ13C在均数方面较全木δ13C分别偏正1.170‰±0.168‰和1.211‰±0.121‰;3种组分δ13C年际变化序列显著正相关(p < 0.001);两地生长季中晚期水分状况是制约马尾松树轮δ13C的主要因子,3种组分δ13C与此时段的气候要素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组分δ13C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7.
从树轮δ13C序列中提取大气δ13C信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的过度砍伐,引起大气CO2浓度大幅度增加,但同时由于“Suess”效应,大气δ^13C值却在不断下降,研究大气δ^13C值的变化历史,不仅有助于预测其今后的趋向,而且可以用来了解碳循环的自然变率和校正全球碳预算模型。由于直接的仪器测量从1978年才开始,因此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替代方法。利用树轮δ^13C值重建古大气δ^13C值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树轮δ^13C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从树轮δ^13C值中得到的大气δ^13C值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树木生长季(5-9月)温度和降水对树轮δ^13C值序列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对树轮δ^13C序列的趋势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树轮δ^13C值近几十年来下降的趋势主要反映的是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引起的“Suess”效应。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树轮δ^13C值的边材效应可以改变这种结果。如新疆昭苏树轮δ^13C值和年轮宽度分别在1969年和1967年突然升高以及青海祁连树轮δ^13C值在1990年后上升。  相似文献   
88.
89.
90.
根据树轮密度和宽度对公元1600年以来中国中北部降雨量的初步重建M.K.Hughes等华山松测试材料采自华山(34°29'N,110°05'E,海拔2060m),该地点的树心年代范围在426年以内,采样的树木接近一个建于1953年的气象观测站,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