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水养殖生物病毒病是世界性难题,淋巴囊肿病毒中国分离株(LCDV-cn)是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以mcp基因为靶基因,设计siRNA-mcp1、siRNA-mcp2、siRNA-mcp3等3条siRNA序列,研究RNA干扰(RNAi)对淋巴囊肿病毒在牙鲆体内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体内注入siRNA-mcp1和siRNA-mcp3后,mcp基因的表达有所下调;统计分析表明,注入siRNA-mcp1后,mcp基因的表达下调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入siRNA-mcp2、siRNA-mcp3后,mcp基因的表达下调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中初步实现了RNAi对LCDV-cn复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不同时期刈割对互花米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时期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进行齐地面刈割的方法,通过对互花米草株高和株数的测定和比较,确定了有效控制互花米草扩张的刈割时期.研究结果表明:①月22日对互花米草的刈割处理显著促进了互花米草株数的增加,但对其最终平均株高未产生影响.5月22日的刈割处理下,虽然互花米草在株高上略高于对照(未刈割)处理,但处理后其株数大大减少,与对照处理相比有明显差异.6月21日和7月21日的刈割处理,不仅使互花米草株高降低,也使其株数减少;尤其是7月21日的刈割处理下,互花米草的株数和株高都与对照处理有非常明显的差异.8月20日和9月19日的刈割处理,极大促进了互花米草的再萌发和再生长.②5~7月的刈割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互花米草的活根生物量;而4月和8~9月的各刈割处理,增加了互花米草的活根生物量,其中4月22日的刈割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促进了互花米草活根生物量的增加.各刈割处理都会造成互花米草死根生物量的增加.③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种群扩张的刈割时期是6~7月互花米草的穗分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  相似文献   
93.
论热河生物群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季强 《地质论评》2002,48(3):290-296
本文对中生代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历史作了简要回顾,着重阐述了热河生物 群的定义、组成、地层分布和时代,并讨论了与热河生物群相关的我国北方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问题。  相似文献   
94.
王浩 《地理学报》1991,46(1):107-114
本文从近地层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出发,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林带对空气的湍流交换系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冠层以上,林带附近的湍流交换系数比较大;在林冠层以下,林带附近的湍流交换系数比较小。林带影响在高度为2.7—3.5倍树高、透风率为0.35左右铅直范围内最大。  相似文献   
95.
宁夏灌区水稻不同灌溉量植株高度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株高增长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稻株高,株高增长速率的气候生态模型和宁夏灌区水稻株高分布函数,揭示水稻生长发育与气候因子、不同灌溉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6.
西准噶尔萨尔托海花岗岩株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西准噶尔萨尔托海蛇绿岩与下石炭统呈逆冲断层接触,后被达尔布特走滑断层所改造,是西准噶尔地区时代最新、规模最大的蛇绿混杂岩带。萨尔托海岩株侵入于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带之中,岩体岩性为肉红色二长花岗岩。对花岗岩样品进行测年,新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309±3)Ma(2σ),代表了花岗岩结晶时代,较区域花岗岩基如庙尔沟、加甫萨尔苏等岩体的形成时代略老。综合蛇绿岩及区域岩体时代和岩石学特征等,认为该年龄限定了蛇绿岩侵位时代上限,揭示其属区域伸展背景的产物,标志着区域俯冲作用已经结束。因此,西准噶尔地区至少在309 Ma以后不存在俯冲作用,该认识有助于理解新疆北部多期次岩浆活动的时限和性质。  相似文献   
97.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海洋生物也将受到环境异质性的影响,即环境条件基于平均水平的震荡变化。为研究温度波动变化对海洋碳循环中的重要种群颗石藻的影响,采用半连续培养的方式对海洋颗石藻优势种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的非钙化株系与钙化株系分别进行模拟培养实验,探究颗石藻在低(20℃)和高(25℃)平均温度下对升温及温度波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升温与温度波动对两株E.huxleyi的生长均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升温和温度波动变化对两株E.huxleyi的生长速率以及胞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非钙化株系的颗粒有机碳含量及钙化株系的蛋白质和颗粒物无机碳含量、碳氮比及沉降速率产生了显著的交互效应,温度的波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颗石藻应对升温的适应性。通过对两株系的生理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非钙化株系各生理参数对升温和温度波动变化更为敏感,表明颗石藻的钙化作用可能对其应对环境波动下的极端环境条件起缓冲保护作用。升温和温度波动变化显著削弱了颗石藻的沉降速率,可能会对颗石藻相关的海洋碳沉降与输出产生显著的削弱效应。因此,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海洋颗石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未来相关研究需要考虑叠加在升温基础上的温度波动变化对颗石藻的生理生态学效应。  相似文献   
98.
从无活性海洋来源放线菌M15的3株抗生素抗性抗肿瘤活性突变株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原始菌M15发酵物中没有的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1,9-二甲酯-吩嗪(1)、过氧化麦角甾醇(2)、对-甲胺基苯甲酸(3)、染料木素(4)、大豆黄素(5)、N-(2-羟基苯基)-乙酰胺(6)、邻二羟基苯甲酸(7)、尿嘧啶(8)和2-吡咯酸(9)。在初步预试活性测试中,化合物1,2,4,5,7,8对K562细胞示有一定抑制作用,相关活性有待进一步详细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