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07篇
地质学   1245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南黄海是下扬子板块主体,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从浅层陆相至深层海相地层仍未取得油气突破,总体勘探和认识程度都较低。根据南黄海地震和钻井资料,充分结合下扬子陆区成果认识,将南黄海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和三叠系青龙组划分为6大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开阔台地沉积体系、局限台地沉积体系、陆棚沉积体系,并分析了各沉积体系特征。根据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和三叠系青龙组地震反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4大地震相类型,分析了各地震相的沉积意义。钻井沉积相和地震相相结合,分析了沉积体系的分布特征,龙潭组、大隆组和青龙组沉积体系具有水体西北深、东南浅的分布特征。龙潭组至青龙组沉积时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海侵和两次大规模海退,形成了海平面的上升-下降的旋回式变化,岩性组合上构成了潮坪砂泥岩-潮坪煤层-潮坪砂泥岩-陆棚页岩-开阔台地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碳酸盐岩的沉积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282.
1 第一季度(2003年9-12月)工作报告.“地球透镜计划”第一季度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取得了首批台站布设等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完成了9个永久性板块边界观测站(PBO)的布设工作, 其中5个观测站布设在阿拉斯加, 4个在南、北加州, 在某些台站上已经记录到了圣西米恩地震. 在内华达、怀俄明、得克萨斯和阿拉斯加, 首批新增的地震台阵计划(USArray)国家高级地震台站(ANSS)的骨干台站, 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83.
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该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削下来的构造残片,构成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加积杂岩。在此基础上,厘定了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成因模型,并对苏鲁造山带的东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4.
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青河发现新的蛇绿岩混杂岩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块构造观点目前把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界线,按蛇绿岩出露的位置放在阿尔曼太-扎河坝、卡拉美丽或独山子巴音沟-东天山等处.也有不少学者将它放在紧挨阿尔泰造山带南侧的额尔齐斯(河)构造混杂岩带.由于该带并无典型的蛇绿岩系出露,至今未得到确认,特别是它越过二台断裂后是否东延以及与哪条断裂相连更是看法各异.  相似文献   
285.
魏喜 《地学前缘》2005,12(2):104-104
(1)板块运动的球面效应。板块运动实质是洋壳的增生、消减和陆块的漂移,以及板块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板块运动的球面效应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受椭球形地球表面制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运动方向的板块表现的运动特征、消长关系及其所处的全球构造环境:①板块平行纬线运动时,高纬度部位较低纬度跨越较大的经度差,因而其运动方向从平行于赤道逐渐指向赤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旋转。从地球仪上模拟测量和计算,板块低纬度部位经度每跨越 5°,板块向前旋转约2°,并伴生垂直于板块运动方向的转换断层,如南美洲和非洲板块。②板块平行于经线由高纬度…  相似文献   
286.
287.
论碰撞作用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地学前缘》2011,18(3):48-56
以中国及欧洲大陆一些碰撞带所测得的同位素年龄为基础,讨论板块从俯冲到碰撞的过程,认为依次发生了如下事件:俯冲板块的运移速度减慢,洋壳在地表消失,开始碰撞,形成强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发生一系列的岩浆活动,最后才隆升成山。这些事件都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年龄。碰撞的初始作用时间,应该在所测年龄最新的洋壳消失以后,在强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发生之前。显然,如果只想使用任何一种地质事件的年龄来确定碰撞作用的初始作用时间都是很困难的。俯冲板块运移的初次减速很可能是由于从原来具有典型大洋岩石圈结构的板块俯冲,转变为洋陆过渡型板块俯冲所致。对于较小的、强度不大的板块来说,如中国大陆地块群,在板块碰撞与拼合之后,大陆板块仍可发生地壳转动或大幅度的位移。沿碰撞带主断层面贯入的“钉合岩体”可以是同构造期形成的,也可能是继续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8.
武夷山成矿带燕山期岩浆-成矿活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的上地幔存在着显著的低速异常,可能与地表的岩浆-成矿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利用分布在华夏地块98个固定地震台站以及59个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278个远震事件,采用远震层析成像方法构建了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  相似文献   
289.
研究区内的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原岩为一套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阶段,并于1036 Ma左右遭受变质变形.通过岩浆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判别,研究区中元古代岩浆活动贯穿于板块碰撞前、同碰撞及碰撞后.伴随着造山带的演化,本区中元古代经历了3期韧性变形,分别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及碰撞造山阶段.通过上述研究,确定了本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存在,并经历了大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的地质演化过程,证实了格林维尔造山运动在华北板块北缘的存在和对中元古代末期Rodinia超大陆拼合的响应.  相似文献   
290.
日本9.0级大地震前长波辐射异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颖  张艳梅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8):2620-2624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日本Mw9.0地震前长波辐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8月在大范围的西太平洋海域,出现一个自北向南逐渐增强的季节性高温条带,该条带从日本海沟中北段开始,一直向南延伸到伊豆—小笠原海沟.同时日本海沟的地壳垂直运动自2010年8月份开始出现季节性运动消失的异常现象.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是否表明地球物理场在大地震发生前可能出现异常?地震发生前半年时间出现的热异常条带是否与此次地震有关?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