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本文报道来自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洋脊49.6°E洋脊处的新鲜洋中脊玄武岩(MORB)玻璃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w(H2O)。样品w(H2O)范围为0.31%~0.40%,高于其他洋脊一般的N-MORB样品。样品H2O/Ce的比值范围为543~613,显著高于大西洋、太平洋MORB和前人发表的邻近洋脊样品数据。根据熔融模型计算,地幔源区w(H2O)高于450×10-6,显著高于前人估计的亏损地幔源区(DMM)w(H2O)范围50×10-6~200×10-6。流体活动性元素和Nb之间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以及w(H2O)与不相容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相对高的w(H2O)和H2O/Ce比值并非遭受混染了的蚀变产物造成的。相反,它们反映了源区地幔的特殊性,很有可能来自于源区中小尺度的古老地幔楔熔融残余。  相似文献   
382.
根据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均一过程的时间,利用熔融包裹体的扩散率公式(DH=r2/4t)、Eyring方程(DN=KB·T/η·λ)以及不同含水量花岗质熔体的LnDH-1/T实验图解,计算了胶东金矿区内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的栾家河岩体中包裹体熔体的粘度和含水量。结果表明,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70℃,粘度为3.8×106Pa·s,含水量为2.5%;流体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55℃,粘度为617.7Pa·s,含水量为5.8%,反映出花岗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含水量不断增高,粘度不断降低,到结晶作用晚期,流体相接近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383.
活动层含水量是表征多年冻土区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长期以来,由于受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分实测样点数量稀少的限制,各类基于遥感反演、模式模拟乃至数据融合和同化等手段生产的土壤水分空间数据均存在着较大的误差。2020年10—11月在青藏高原腹地(沱沱河源区)测定了 1 072组活动层土壤含水量数据并进行分析,探讨了该时段该区域活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差异,并与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数据产品(GLDAS-Noah)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Land)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平均厚度为2.72 m的活动层内,土壤质量含水量(总含水量)约为14.0%,活动层土壤含水量与植被发育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除高寒沼泽草甸类型外,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类型的活动层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不同坡位类型的活动层含水量呈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平坡位,阳坡水分高于阴坡且两者活动层剖面水分变化相似。多年冻土区浅表层0~350 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区内融区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两者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特征。该区域的GLDAS-Noah同化水分产品与实测数据对比的误差在10%以内,比ERA5-Land再分析土壤水分数据更为准确,但两种数据产品对土壤剖面上的水分垂直分布情况描述均与实测数据有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数据同化系统的模式冻融参数化方案优化及遥感水分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4.
土基模量随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数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基回弹模量作为路面设计的重要力学参数,在我国路面设计方法中选取最不利季节的土基回弹模量值作为土基的设计强度,没有考虑一年中含水量变化对土基强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土基回弹模量随季节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借鉴AASHTO设计方法中不同季节模量对路面造成的相对损伤思想,推导出等效回弹模量计算公式uf=0.95107E-5d,提出用等效土基回弹模量值代替最不利季节模量值作为土基强度设计值,不仅能够提高土基自身的抗变形能力,还可以很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385.
冰雹云中累积区与冰雹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应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陕西旬邑地区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冰雹云中存在过冷雨水的累积区,其出现在最大上升气流之上,其中累积的过冷雨水含量随着云的发展而变化.冰雹生长在此累积区内.催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过冷雨水的累积区内播撒AgI粒子能取得较好的防雹效果.  相似文献   
386.
为研究厚壳贻贝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营养物质积累和消耗规律,本文分析测定了3个年龄组的厚壳贻贝在性腺发育5个时期的肥满度、含水量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相同发育时期的肥满度和含水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熟期的肥满度最高,为17.76%~19.21%,约为休止期最低时的3.15倍;含水量则正好相反,以休止期最高,为93.29%~95.32%,约为成熟期最低时的1.15倍。(2)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成熟期达到峰值,粗蛋白为72.01%,粗脂肪为13.52%,两者分别在休止期和增殖期最低;总糖含量在排放期最高为13.56%,灰分含量以休止期最高为7.59%,两者均以成熟期含量最低。(3)蛋白质的积累与消减正好与肥满度的变化相吻合,证实厚壳贻贝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吸收并贮存大量营养物质,使肥满度逐渐升高,随配子的排放肥满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87.
北京山区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北京山区4种主要林分(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既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可以分为稳定期(11-4月)、消耗期(5-6月)、积累期(7-8月)、消退期(9-10月)4个阶段.其垂直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或趋于平缓)的趋势.单次降雨后持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其损失率与雨后干旱天数均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无论是降水还是其后的持续干旱,主要影响的都是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388.
耕层土壤含水量消长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苏玉杰  周景春  孔妲  张怀念  张存岭  陈若礼 《水文》2007,27(3):50-52,56
利用濉溪县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同期观测的降水量、蒸发量资料分析表明:耕层土壤含水量的消长与基期土壤含水量、期间降水量和蒸发量呈多元直线相关关系,其中耕层土壤含水量增加量主要取决于基期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土壤含水量减少量主要取决于蒸发量的多少和基期土壤含水量的高低。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65%之间,需降水或补充灌溉15.9~82.3mm的水量。降水效力与基期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呈多元指数曲线关系,蒸发效力与基期土壤含水量呈指数曲线关系。耕层土壤含水量的消退呈“快—缓慢—滞缓”的变化过程。使耕层相对含水量达到80%以上的一次降水(过程)过后,连续9.2~39.6d无降水耕层相对含水量尚可维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389.
气候变化对黄河上游水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月水量平衡模型,采取假定的气候方案,分析了黄河上游水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对上游水文影响较在,气温影响相对较小,在气温不变、降不减少10%的情况下,年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减少12%和6.9%,若降水不变、气温升高1℃时,则二者将分别减少4.3%和5.1%左右;汛期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非汛期强烈。  相似文献   
390.
利用濮阳、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及云图、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濮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明显特征为弓形带状回波,对应径向速度上为一条明显的辐合线,强降水回波带和此中尺度辐合线位置吻合;三门峡新一代天气雷达显示,洛宁冰雹的组合反射率达65dB z,回波顶高达14~17 km,垂直液态含水量达55~65 kg.m-2,径向速度产品显示有中尺度气旋,以上特征早于降雹30 m in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