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1.
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水土流失是石漠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喀斯特地区地表广泛覆盖的红粘土在降雨条件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和人工垦殖的影响,剪切强度会产生变化,更易发生水土流失。本文以贵州普定石漠化研究区(陈旗村)的红粘土为例,以原状土模拟未经扰动的土样,以重塑土来模拟经过开垦被扰动后的土样,设计了原状土和重塑土在不同含水量下的直剪试验,初步地研究了这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含水量大于35%时,石漠化地区红粘土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在同一含水量水平下,原状土的抗剪强度明显优于重塑土,且随着含水量的增加,重塑土的强度衰减较之原状土快许多,表明了经过人工垦殖后的红粘土在降雨条件下更易发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12.
含水量对昔格达土填料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昔格达地层的沉积地质历史环境决定了昔格达地层的多旋回性及其中泥岩的近饱和特性 ,因此昔格达土填料具有一般其他岩土填料不一样的工程特征。本文通过对昔格达土工程特性的论述 ,以含水量为锲入点 ,分析了含水量变化对昔格达土填料工程性质的影响 ,得出昔格达土混合填料最大干密度 dmax、压实度及强度c、 值都与含水量存在一致的相关性 ,即存在一个最优含水量 ,这个最优含水量接近随机混合的昔格达填料的天然含水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13.
通过对气象灾害、热量条件、产量、经济效益等综合分析,得出临安市河谷平原地区实行麦稻两熟制优于麦稻稻三熟制;通过对单季稻各生育期生长发育的气象要求与临安市河谷平原气候资料结合分析,得出单季稻的最适播种期为5月下旬。  相似文献   
214.
以江苏省淮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MODIS遥感数据,选择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研究区进行干旱监测对比分析,建立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研究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结合土壤含水量数据和降雨量数据,确定研究区的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利用干旱遥感模型对2011年夏旱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对研究区干旱研究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215.
在不同沉积物类型中的声速测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章报道了在7个沉积物类型中的声速测量实验结果,分析了若干项参数对不同沉积物类型声速变化的影响和机制,对今后利用声遥感遥测天然沉积物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6.
毛乌素沙地藓、藻结皮生态功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结皮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不同类型生物结皮有机体组成和比例不同,生态功能差异巨大.针对毛乌素沙地发育稳定阶段的藓、藻结皮,通过野外调查监测及室内指标测算,深入分析了两类生物结皮对土壤含水量、风蚀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尺度,并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定量比较了二者的生态功能差异.结果表明:(1)两类生物结皮下...  相似文献   
217.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反射率因子Z与含水量M的Z-M经验关系式,反演含水量,并构建等高平面位置显示CAPPI和垂直剖面VCS两种显示方式。计算域定为以雷达站为中心的,水平边长为150 km,垂直高度为30 km的长方体箱区,分辨率是1 km×1 km×1 km。同时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完全弹性三维雹云数值模式(IAP-CSM3D),以2004年4月23日发生在湖南省境内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为例,模拟该风暴云体的含水量分布。雷达反演含水量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不论在风暴的发展阶段还是在强盛阶段,反演得到的含水量等值线分布和模式输出总体相似,风暴中心的强度和高度位置吻合得很好,较好地反映了该风暴云的结构,反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18.
2003年7月21日受西北气流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山西省中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冰雹,雷雨天气,本文应用了天气图,重点应用了多普勒雷达的强度和速度等雷达产品资料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可见典型的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BWER),回波悬垂和外流边界,在平均经向速度图上,出现了典型的气旋特征。冰雹出现时垂直液态含水量(VIL)达45kg/m^2以上。  相似文献   
219.
利用机载Ka波段云雷达(an airborne Ka-band Precipitation cloud Radar, KPR)与DMT (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粒子测量系统对山东一次积层混合云进行同步穿云观测。对获取的KPR资料进行飞行轨迹误差订正和数据插值处理,与DMT粒子测量系统计算的云中的液态含水量进行相关性研究。从试验飞行云层中选取了两段云区,共划分成9个时段(累计飞行18 min)展开讨论,其中有3个时段相关性比较好,相关系数超过0.7,并且利用相关系数最大的时段拟合出KPR反射率与云中液态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式。针对每个时段的粒子特征参数、云滴谱型、冰晶谱型及典型粒子图像展开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较强相关性时段内,大云滴浓度要高于小云滴,且观测粒子多为小于100 μm的小粒子;较弱相关性时段,CIP(Cloud Imaging Probe)探头观测到的粒子多为针状或板状冰晶,尺度为毫米量级。  相似文献   
220.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滨州CINRAD/SC雷达产品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发生在鲁北沿海地区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级单体右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钩状”结构,弱回波区上方存在强大的回波悬垂,低层存在中尺度辐合现象,中层呈现气旋性旋转结构,风暴顶为强烈辐散。风暴成熟阶段反射率因子维持在60dBz以上,最强达70dBz,相应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维持在60kg·m^-2以上,最大值达到78kg·m^-2。风暴内部强烈的旋转上升气流使得风暴维持较长时间,造成了严重的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