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Daily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records at 13 stations for the period 1960-2008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climatic change and possibl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low-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LTP, precipitation of ≥ 0.1 mm d^-1 occurring under a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Tmin) of ≤ 0℃] in the greater Beijing region (B JR), where a rapid process of urbaniza tion has taken place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The paper provides a climatological overview of LTP in B JR. LTP contributes 61.7% to the total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B JR in the cold season (November-March). There is a slight increasing trend [1.22 mm (10 yr)^-1] in the amount of total precipitation for the cold season during 1960-2008. In contrast, the amount of LTP decreases by 0.6 mm (10 yr)^-1. The warming rate of Train in B JR is 0.66℃ (10 yr)^-1. Correspondingly, the frequency of LTP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min by -0.67 times per ℃. The seasonal frequency and amount of LTP in southeast B JR (mostly urban sites) are 17%-20% less than those in the northwestern (rural and montane sites). The intensity of LTP for the urban sites and northeastern B JR exhibited significant enhancing trends [0.18 and 0.15 mm d^- 1 (10 yr)^- 1,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y of slight LTP (〈0.2 mm d^-1)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roughout B JR [by about -15.74% (10 yr)^-1 in the urban area and northeast B JR],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wo heaviest LTP events to total LTP amou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3.2% (10 yr) ^-1.  相似文献   
122.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32  
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地区,1951~2000年的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青藏高原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温态势;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日最高气温的增温更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明显偏高;但也有新的特点即:一月份日最高气温进入90年代不但没有变暖这反而是降底的;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的变暖突变。  相似文献   
123.
2011年美国共发生12起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以上的极端天气事件,该数字超过了2008年的9起,为有记录以来极端事件最多的一年。总损失超过520亿美元,全年共有1000余人死于极端天气事件。,而极  相似文献   
124.
125.
《气象知识》2020,(1):55-57
2019年2月初,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寒潮。部分州气温低到了-52℃,芝加哥的最低气温甚至比南极还要低,于是有人调侃说:“避寒,得去极地!”在北美,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冬季和夏季的降水量差不多,正常情况能达到200?300毫米。气温低形成雪,体积蓬松7?8倍,降雪能达到两三米厚。  相似文献   
126.
谢良生 《浙江气象》2006,27(4):27-28
利用2005年单点的高空逐日物理量和余姚市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10个物理量与日最低气温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逐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经实际业务使用检验,预报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27.
1思路气温的预报主要考虑本来Δt时间内的温度变化,即气温的局地变化。根据热力学方程在P坐标系的形式:通过展开整理得到:即气温的局地变化取决于温度的平流变化、大气稳定度和非绝热传递。在非局部区域中,空气的垂直运动量级较小,大气稳定度对气温局地变化所引起的贡献可以忽略,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只侧重于温度平流和非绝热项的变化。其中,温度平流与水平温度梯度成正比,当垂直于温度梯度的风速分量越大,温度平流越强,温度的局地变化越大;非绝热变化主要取决于辐射、水汽相变等,它与云量、云状、风向风速、湿度、气压等本站要素…  相似文献   
128.
美国新墨西哥州中部的Sevilleta荒漠-草原生态交错区是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影响的重要区域之一。本文以Sevilleta荒漠-草原生态交错区为例,利用气象资料和物候观测数据,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温度变化对交错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近10年(19891998)该区域的温度变化具有反向不对称性:夏秋季节最高气温升高很明显,冬春季节最低气温降低较明显,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较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变化不明显。本区荒漠/草原过渡群落的两种优势物种Bouteloua eripoda和Bouteloua gracili对温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响应。第二优势种Bouteloua gracilis的盖度随着冬春最低气温的降低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一优势种Boutel-oua eripoda的盖度与冬春最低气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温度的变化对群落的结构目前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利用1975-2015年辽宁省52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及北太平洋风暴轴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异常活动与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突变年为1986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表现出偏暖特征。北太平洋风暴轴与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间存在同步一致地变化特征,风暴轴活动强年,辽宁省受西南气流控制,阿留申低压、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减弱,同时东亚大槽减弱北退,东亚西风急流偏北,东亚冬季风系统活动减弱,不利于冷空气向南侵袭,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偏高,反之在风暴轴活动弱年,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偏低。与北太平洋风暴轴相关联的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变化是风暴轴强度与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关系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