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大气科学   49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采用Micaps资料和机载PMS实时探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26日宁夏银川地区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结果表明,这次降水是由弱锋面云系产生的,整个云层温度在0℃以上,云中没有冰晶质粒存在,为暖云降水,而且云中的分层结构明显;降水的雨滴直径均在2~3 mm以下,降水与云中大粒子的增加有密切关系.暖性层状...  相似文献   
272.
程也 《气象科技》2006,34(4):477-477
NOAA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的科学家发现,在20世纪,飓风源区热带大西洋地区温度上升了十分之几度。NOAA最新气候模式模拟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例如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可能严重影响这种增暖。该研究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2006年5月的Journal of Cli mate杂志。佛得角  相似文献   
273.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雨量资料和NCEP 1°×1°的每6小时再分析资料,从能量、南风脉动、温度平流和地形作用,分析了登陆台风"灿都"减弱后其外围偏东南气流向北输送造成四川盆地西部持续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蒙古高压加强发展,然后与西伸加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形成阻塞形势、高空副散流场和西南季风的活跃都有利于南海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到暴雨区辐合上升;暴雨发生在大气不稳定的层结环境中;台风登陆形成南风脉动造成暴雨区风速风向辐合明显,低层暖平流触发MCS发生发展,形成强降水;地形抬升作用加强暖湿气流辐合上升运动,促使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274.
甘肃省气候暖干化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甘肃省59站的1961~2008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陆面蒸散量、干燥度及线性变化率,揭示了甘肃省气候暖干化的事实,分析了暖干化及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结果指出:甘肃近48a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干燥度呈增大趋势,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气候暖干化导致了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是农业受旱灾面积扩大,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5.
甘肃中部雷暴天气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8-2005年白银地区4测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子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白银地区雷暴初、终日及雷暴出现日数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初日北部平原呈推迟的趋势(2.7 d/10 a),南部山区在其平均期(4月20日)附近上下摆动。雷暴终日北部平原呈提前趋势(-2.6 d/10 a),南部山区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升后降;雷暴初日变化北部平原较南部山区稳定,雷暴终日变化南部山区较北部平原区稳定,雷暴初日较终日稳定;雷暴初、终日北部平原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9℃、11℃,南部山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皆为6℃;雷暴日数“南多北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8-10 a的周期显著,其总趋势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276.
东北冷涡发展减弱的温度条件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气象》1997,(3):25-27
对20例低涡的温压场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其中9例的700hPa温度平流、温度及其平流的空间分布。经比较发现,冷涡减弱与强烈发展阶段的不同点是,发展的低涡前期在700hPa涡中心附近有一对冷暖平流中心,而将要减弱的涡没有这种特征;有利于涡发展的冷、暖平流强度分别为-12×10-5~-16×10-5℃/s。低涡强烈发展时要经历强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爆发,建立一支强锋区,即斜压带,它纵向穿过涡中心;温度场空间变化反映发展的涡中心位于300hPa以下的锋区上;涡随高层暖平流大幅度加强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77.
冬季黑潮区域SSTA的时空演变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海温资料和NCEP/NCAR 40a再分析的海平面气压场(SLP)、高度场、风场资料,利用R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SSTA)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冬季黑潮SSTA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划分了冬季黑潮海温的正、负异常年,分析了相应年份若干气象要素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负异常年时,黑潮海域SLP和700hPa高度场为负距平,冬季风加强,正异常年则反之;冬季黑潮区域SSTA与850 hPa风场距平的分布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78.
2004年北京"7.10"暴雨中β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成功模拟基础上的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发性暴雨过程中茁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由具有中茁尺度的对流系统所产生,它发生在大尺度暖脊之中;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以及低层西风槽前的西南气流与暖切变线北侧的东南气流的汇合,为M茁CS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该M茁CS由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而成,具有椭圆形结构特征,其水平尺度为150km×100km,时间尺度约为5h。该M茁CS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或强辐合中心,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场所反映的中尺度回波带和辐合线,与M茁CS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在其发展强盛期,中茁尺度对流系统呈现相当正压性;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及其两侧,有明显的下沉补偿气流,显示本个例M茁CS具有对流型风暴的结构特征。此次M茁CS发生在强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在700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具有明显的假相当位温兹se暖舌;近地面层偏南风与偏东风2支气流的辐合,以及冷空气的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内能量锋区的加强,从而有利于MC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79.
2013年广西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卫星观测资料对2013年4月29日至5月1日广西东部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降雨过程前期具有典型的暖区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受高原槽、低层急流系统影响,低层风向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触发了暴雨天气的产生,后期冷空气南下影响,触发强对流云团发展,造成强降雨天气的持续;(2)过程期间涡度场、散度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配置较好,水汽辐合上升强烈;(3)中尺度雨团在广西东部连续的生成并维持,造成桂东地区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80.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多种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分析场资料,对2013年7月1日天津南部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演变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低空700—850 h Pa暖性切变线、高低空急流有利配置的背景下,属暖区暴雨。(2)大暴雨由若干β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加强后的α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对应雷达,强降雨是由西南方向不断移入天津南部的γ中尺度对流单体发展加强,并先后组织成若干东—西向带状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先东北后偏东方向移动造成的,在大港南部有列车效应,具有典型的热带型降水回波特征。(3)逆风区的出现、中空急流向低层伸展,低空急流、超低空急流先后形成并加强,是降水强度加强的重要原因。(4)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维持、加强和中尺度低压倒槽东移、发展、入海加强为中尺度气旋,是先后造成对流单体发展加强并组织成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两个中尺度系统。(5)近地层中尺度切变线是地面中尺度切变线形成的原因,对流单体前侧的偏南冷性水平出流的叠加,一方面增强了沿切变线的辐合,一方面也加大了低层的水汽输送;带状对流系统后侧的偏北冷性水平出流与东南气流形成的中尺度切变线是地面中尺度气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