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翁心存日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记录天气现象最为详细的历史天气日记,保留了难得的19世纪中叶北京的沙尘天气记录。归纳了对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沙尘天气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翁心存日记》,重建了19世纪中叶北京沙尘天气情况。分析发现当时北京年平均沙尘日多达31.36天,高于近60年来北京沙尘天气的平均水平。而19世纪中叶的北京沙尘天气中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的构成和现代基本相似,年内分布特征也较相似。但19世纪中叶夏季沙尘比例较现代明显偏多46%,而冬季沙尘比例仅为现代比例的75%,这说明古今间沙尘天气的季节分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19世纪的沙尘天气同样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且本地降水是影响年际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2.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中天气状况的描述,整理出公元1860~1898年间逐月的沙尘天气日数,基于记录完整月份的沙尘天气日数,统计分析了公元1860~1898年北京沙尘天气日数的平均状况和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公元1860~1898年,北京年均沙尘天气记录为10.4天,即使不考虑与现代观测记录标准的差别,亦肯定高于1990年代7.7天/年的平均频次;春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其占全年沙尘日数的百分比达到70%,其中4月和5月两个月的接近53%;其次为冬季,占20%。与公元1961~2000年相比,公元1860~1898年的春季沙尘天气日数百分比偏高10.9%,沙尘天气在春季的集中程度明显偏高。公元1860~1898年间,年沙尘日数和春季沙尘日数均呈波动减少之势;研究时段内,共出现23次2天以上连续(或持续)的沙尘天气过程,最长的一次持续了4天。这些发现将有益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沙尘天气影响和分析北京沙尘天气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3.
11月12日出于习惯,也是为了摄影,不到6时我就起床了。拍摄清流、小桥、植物,观赏溪中的鱼儿,听着林中  相似文献   
54.
《中国测绘》2014,(1):62-69
今年执行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倍受瞩目。黑龙江局韩惠军、颜小平代表测绘地理信息人,在“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上,执行考察任务。他们与其它船员共同饮风沐雪、破冰航行,无畏艰难险阻,不惧自己安危,勇伸友谊之手,开展国际营救。他们事迹感动众人心。我们特选登他们的科考日记,与读者共同感受测绘地理信息人勇敢、坚强、乐观、浪漫的情怀。  相似文献   
55.
清代《畏斋日记》中天气气候信息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众多重建古气候的方法中,历史文献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而其中古代日记和私人笔记里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气候信息需要更深一步地发掘和研究。本文从18世纪初江西婺源地区的一本古代日记--《畏斋日记》中提取了分辨率到日的晴雨记录、物候记录和其他有关的气候记录,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1700年至1703年江西婺源地区的天气气候概况,发现该时段气候的两个明显特点,降水较现代偏少,干旱程度可能超过现代最干旱的年份;而冬季气温相对高,有明显的暖冬现象。  相似文献   
56.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叶梅雨带位置的初步推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取《湘绮楼日记》中1869~1916年间长沙、衡阳地区夏半年(4~9月)的逐日天气记录,重建4~9月逐旬平均降水日数序列和6~7月逐候平均降水日数序列,与现代(1951~1980)长沙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当时梅雨期结束于7月3候,较现代推迟2候;梅雨持续时间2~3旬,比现代长约1旬。参考物候信息(历年平均蝉始鸣日期)得出结论: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冬季风势力强于现代,压制了副热带高压北进,当时梅雨带位置较现代偏南1~2个纬度。长衡地区因此较现代更接近梅雨带中心,出现了更明显的梅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