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们地理学科既具有理科兼容的特性,又具有科学思维的个性。地理学科的具体情感领域包括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唯物辩证观;爱国主义情感中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责任感和国家意识感;人地观中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以及以地理学科为特性的地理美育观等等。所有这些情感领域的教学都立足于各章节教学的认知基础上.学而知趣.趣中生情.情达理通,让学生构建起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体系。现以“南极洲”一节教学为例谈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
本项研究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旅游地空间使用曲线等技术,以安徽黄山、九华山和齐云山为例,阐述了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同时应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旅游者旅行空间行为之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93.
王平 《地理教学》2014,(19):38-39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其形成建立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意识等多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基础1.教师准备创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师需完成课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4.
耿峰 《地理教学》2014,(19):61-61
一、自创结构板书,让课堂结尾张扬个性结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对知识进行梳理,意在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现实教学中,结构板书时常会出现教师的包办现象:在一节课要结束时,教师用已经准备好的图表或文字等,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被动地听讲或记录,虽然教师帮助学生概括出知识的脉络与主线,却剥夺了学生参与到课堂结尾概括中来的权利,失去了探究的乐趣。因此,课堂教学不能由教师包办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95.
东道主和游客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旅游体验价值为中介,探讨乡村旅游主客互动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实地数据调研,运用SPSS,AMOS,BOOTSTRAP多元统计技术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主客互动中的社会互动维度和互动质量维度对游客公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验价值在社会互动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以及互动质量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服务互动对游客公民行为的驱动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旅游地图的情感归宿--兼谈现代旅游地图的内容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杰  路小静 《地图》2000,(1):32-34
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WTTC)宣告: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开放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业亦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伴随着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地图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制图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必须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7.
论娱乐性电视天气节目的策划   总被引:1,自引:17,他引:1  
根据目前国内部分电视天气节目开始具有娱乐气息的发展趋势,结合实例从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分析阐述娱乐性天气节目的策划操作,并提出挖掘天气信息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启发意义,使策划电视天气节目以带给观众美的精神享受和快乐的天气体验为出发点,最终提高节目收视率。  相似文献   
98.
在现代到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 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进入自媒体时代, 在地图上表现为制图用户向大众或地图爱好者转移, 地图的精确性不高、表达方式多样化。微地图是其中的一种, 旨在改善传统地图表达和大众地理空间认知的矛盾, 改进自媒体时代地图用户的主观信息表达, 突破传统地图仅从有限、规范化的角度和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表达的局限。首先, 针对微地图的3个特点, 在后现代哲学的视角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予解释; 然后,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人本观、原型范畴论和去中心论等后现代哲学方法论, 对传统地图的空间认知、信息分类、制图表达等基础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和重构, 形成具有后现代哲学特点的微地图概念框架;最后, 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地图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后现代属性。  相似文献   
99.
利用网络文本大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法,通过游客对冰雪旅游的认知、情感与整体形象的分析,探索哈尔滨冰雪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1)冰雪、雪雕、天气等自然资源是游客对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基本认知形象。(2)游客对冰雪旅游资源、环境、体验的满意度较高,印象以积极正面情感为主。(3)整体形象上,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是“冰雪之城”,正向积极感知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0.
以新加坡丧葬改革为例,探讨死亡和宗教背后的生态政治、情感矛盾和土地使用问题。近年来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情感在塑造环境政治中的作用,但宗教与死亡作为一种社会情感力量却没有引起生态政治学的重视。本文认为死亡(包括丧葬和死亡仪式)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与生态政治现象的交织,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反映人类认知自然的精神景观(例如风水);同时,如何定义“合适的”丧葬方式又是一个与自然、土地和情感相互纠结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加坡政府是如何利用生态政治话语对华人传统丧葬及其仪式进行世俗化改革,使得“死亡”可以从宗教领域中脱离而被纳入国家环境治理与生命政治的框架内。其次,研究关注新加坡华人如何响应国家的丧葬改革(特别是海葬的推广)以及如何对丧葬背后的情感、宗教和伦理问题进行协商。本研究将死亡议题引入生态政治学研究,思考丧葬背后的生态政治对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