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王祥 《地理教学》2014,(3):53-56
正基于课堂笔试化的讲义式复习模式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复习讲义或黑板等"笔试载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一题型示例进行书面作答,再以作答内容为评议对象,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反思和提升,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地理思维和能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62.
黄伟 《地理教学》2014,(21):11-16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但课程标准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并非课堂教学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把抽象模糊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解为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不仅是地理教学和评价的依据,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具体课程标准阐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解过程,及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解的一些思考,以此来探讨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363.
印娟 《地理教学》2014,(21):40-4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在教材的编排上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体验,在内容板块中选择了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在课本中适时安排"活动",引导学生就某地理现象、事实或者原理进行探究,通过活动的探究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让活动贯穿课堂"的响亮口号,在现有课时的限制下,每章节的"活动"板块,是全盘利用还是有所选择?活动与问题研究能否相结合?设计怎样的探究活动才能更好的为课堂服务呢?  相似文献   
364.
杨玉君 《地理教学》2014,(22):56-58
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的相关建议是:(1)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成因;(3)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第三条更为重要。针对近几年的高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65.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教学提示”模块,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本文对“教学提示”进行文本分析,从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注重基于真实世界的教学情境创设、以实践为中心的育人方式转变等方面解析了其教育意蕴,从领会、解构和创生三个层次进一步为地理教师使用“教学提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66.
课堂提问是一种普遍且重要的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始终。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依据。课堂提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即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如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考查地理师范生在课堂提问中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本文以H师范大学地理师范生课堂提问为研究样本,借助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建立了师范生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计算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系数。结果表明,地理师范生在课堂提问中落实课标要求的能力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存在偏差;第二,落实课标要求的问题链设计能力有待提升。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67.
胡蓉  余靖宇 《地理教学》2022,(10):14-18
大概念具有思想方法性、统摄性和深刻性,能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深度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大概念为核心统领课堂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取地理学科大概念,对其进行阐释,并以高中必修《地理一》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温度”为例提出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68.
宋少威 《地理教学》2023,(20):55-58
本文以浙江省衢州市2023年6月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中部分试题的磨题前后变化为例,探讨高中地理命题中的常见问题及问题纠正过程中的感悟。  相似文献   
369.
370.
当前,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学旅行活动正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众多部门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公司都以研学旅行的名义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各地中小学也依托自身和社会力量组织各种研学旅行实践。语文、英语、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都开展了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尤其是地理学科,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学旅行与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相互交织形成合力,地理实践力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素养基础,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实施途径。基于各地、各学科、各种主体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有益尝试,应当认识到,研学旅行不是随意的市场化游学,也不属于某一学科,而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衔接,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各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综合用作研学旅行活动的基础,研学旅行活动又是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效的实践检验。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方兴未艾,难免出现一些目的不明、属性不清、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规范、有效、均衡地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促使研学旅行成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人员特拟定了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以连载方式分四期刊登于《地理教学》杂志,作为研学旅行指导性规范,促进研学旅行规范化、课程化、优质化。本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九个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郭锋涛、周维国,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袁书琪,福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李文等编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