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2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732篇
大气科学   453篇
地球物理   238篇
地质学   974篇
海洋学   97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04篇
自然地理   391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91.
重庆市的地学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可划分为岩石圈旅游资源等4个大类、地质旅游资源等11个基本类型、地层旅游景观等18种景观和黔江县上白垩统正阳组剖面等107个景区(景点)。它们具有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岩溶精品和森林独特的特点。从加强岩溶旅游资源调查等6个方面入手,就可提高对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92.
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是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本文对公园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要介绍,并对其作了定性评价,认为园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极具科考、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3.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04,59(Z1):139-144
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现状、潜力;认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优势与挑战并存;讨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的贡献以及中国的旅游教育;指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教育有弱化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旅游业应成为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贡献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舞台;旅游地理学要集中精力研究旅游产业地理;景观业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因而要集中力量研究景观业;重视旅游企业行为;探索旅游规划创新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4.
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维持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地势差。高原东南部不仅具有丰富的降水,而且在3500m以上以冰川雪被形态储存了巨大的水资源,因此,高原具有重要的水塔功能。基于高原潜在输出总水量和不同海拔区域水体所具有的势能两个方面,建立了高原水塔功能的模型,从而利用GIS方法,通过对我国1∶400万系列图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出高原不同高度带贮存的大气降水、冰川储水量、湖泊水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淡水储量达39921×108m3,其中冰川储水量为39228×108m3,可利用湖泊储水量为693×108m3,平均每年由降水获得的水资源量为8495×108m3,高原工农业用水量为129×108m3。因此,高原的输出水量即出境河川径流量为6870×108m3。高原储水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5000m间,与高原周围相比,平均势差在2000~4000m间,最大的势差达5500m。水体具有巨大的势能,在势能的作用下,自然向周边区域输送汇集,维持着周边地区的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活动,因此,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5.
嘉陵江流域旅游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游勇  文学菊 《山地学报》2004,22(5):633-636
在研究嘉陵江流域旅游资源优势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该流域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期能为该流域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北京山区景观功能评价--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花林  李波  刘黎明  杨波 《山地学报》2004,22(6):756-761
根据山区景观所具有的3层次功能和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从美学、社会、生态3个方面,初步构建了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怀柔区9个乡镇,得到如下结果:景观功能评价综合指数处在“较好”标准的有宝山镇和怀北镇;在“一般”标准的有喇叭沟门乡、雁栖镇、九渡河镇、长哨营乡;处在“较差”标准的有渤海镇、玻璃庙镇、汤河口镇。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7.
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和“卖点”,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在全世界与其他旅游资源比较而显得最独特和最值钱的地方。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魁星岩旅游景区开发为例,阐述旅游风景名胜区突出文化内涵的开发,要重视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充分体现出风景名胜区的品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8.
李晓军  曾靓 《福建地理》2004,19(3):44-46,57
福建省长乐市具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该市实现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通过对长乐市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阐述了目前该市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9.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这两者是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该文论述了信息时代城市交通、居住、工作和游憩四大功能的转变,并进而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最后讨论了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变革;2)城市增长极的重新思考;3)注重城市的绿色设计;4)注重非物质的城市规划;5)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0.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