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57篇 |
免费 | 1013篇 |
国内免费 | 10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2篇 |
大气科学 | 379篇 |
地球物理 | 523篇 |
地质学 | 3507篇 |
海洋学 | 759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630篇 |
自然地理 | 11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283篇 |
2021年 | 341篇 |
2020年 | 232篇 |
2019年 | 203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309篇 |
2013年 | 253篇 |
2012年 | 323篇 |
2011年 | 355篇 |
2010年 | 282篇 |
2009年 | 296篇 |
2008年 | 293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67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194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89篇 |
1999年 | 168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43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82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5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48年 | 6篇 |
1946年 | 3篇 |
192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MODIS数据在黄河凌汛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MODIS数据的特性及其在黄河凌汛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试验结果表明,MODIS数据在冰雪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2.
黄河源区玛多县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了黄河源地区1977、1990及2003年MSS、TM的3个时相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的解译与GIS的空间分析,提取了玛多县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分析了玛多县各地类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另外对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利用FRAGSTATS软件对玛多县景观级别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多县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草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7.93%;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主要是草地覆盖度的降低以及草地沙化;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前期呈下降趋势,而后期呈上升趋势,景观斑块形态越来越偏离规则而变得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23.
124.
刀额新对虾幼体的培育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温26~28℃,pH8.1~8.3,海水盐度27.6~29.7的条件下,刀额新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第一期(N_1)培育至仔虾幼体第一期(P_1),历时10d,成活率81.9%;至仔虾幼体第8~10天(P_(8~10)),成活率为80%。刀额新对虾幼体发育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对虾类幼体的发育特点,其糠虾期身体仅稍倾斜而不呈倒悬状态,极少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直至P_(3~4)摄食丰年虫幼体现象才较多见。 相似文献
125.
为研究长垣断陷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跨长垣断陷完成了一条长度49 km的中深层地震反射剖面和一条长度7 km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根据获得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区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垣断陷是一个东深、西浅的箕状断陷;黄河断裂为西倾的铲形正断层,其浅部错断了埋深约190 m的第四纪地层,其下部错断了多组反射地层和盆地基底,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长垣断裂浅部错断了新近纪地层的底界,向下延伸至基底之下,属前第四纪断裂。本文研究成果为新乡市及其邻区的活动构造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6.
127.
本文以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学生为样本,通过设计和实施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检测学生研学旅行前后的地理实践力水平变化,验证研学旅行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研学题材、设置合理明确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完成研学活动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8.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特征进行系统总结,从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分析了新资断裂带各类岩石组构成因,并建立了其活动演化期次。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构造岩主要包括定向组构系列岩石和块状系列岩石,主要是由早期的韧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和晚期的脆性破碎作用阶段先后作用形成。越城岭岩体西侧规模巨大的花岗片麻岩带应属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的一部分,属早期活动的产物,其原岩为越城岭岩体,为断裂变质和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韧性剪切系列岩石按变形变质强度可分为高温高压韧性剪切带和中温高压韧性剪切带,表明韧性剪切作用具有多期性。新资断裂带活动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始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均有活动,现在的新资断裂带是经过多个阶段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由东向西不断迁移和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9.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永和县佛堂村(FTC)支沟口的回水湾内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结合沉积学分析,判定它们是典型的全新世古洪水悬移质泥砂颗粒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的沉积物。利用“古洪水SWD厚度含沙量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借助HEC-RAS模型估算出4次古洪水事件洪峰流量在25 200~51 500 m3·s-1之间。OSL测年结果显示,FTC地点的古洪水发生在1 900~1 700 a BP、3 400~3 000 a BP。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表明,这两个时期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多有发生。FTC地点的两期四次洪水反映了这两个时期的气候异常变化成果,表明了黄河中游水文系统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响应,也印证了季风区河流对气候突变的响应规律,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0.
从南北极环境样品中分离到7株产脂肪酶的细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分别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采用p-NPP法对这7株细菌所产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30~40cC、最适作用pH值在7—8之间,在低温下能保持较高的剩余活力,对热敏感,属于适冷脂肪酶.其中假交替单胞菌(Psychrobacter sp.7342)所产脂肪酶具有低温下酶的剩余活力高、有效作用温度和pH范围广、热稳定性较好及对多种金属离子抗性强等特点.该菌株能利用多种单一氮源和碳源产酶,最适产酶温度为25℃.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分析得到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和淀粉含量各为1.33%,酵母膏含量为0.3%,温度为25℃. 相似文献